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附答案)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附答案)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一、选择题1. 逻辑知觉的出现开始于()阶段。

A 小学中段B 高中阶段C 初中阶段D 大学阶段2. 中学生观察事物是能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差别,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B 精确性C 全面性D 深刻性3. 春天的傍晚,我们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活动中,学生始终知道老师的要求“春天傍晚的星空特征”。

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B 精确性C 全面性D 深刻性4. 观察活动中,有的学生不仅观其表,而且观其内。

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B 精确性C 全面性D 深刻性5. 常言说“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见花流泪,对月感怀”这样的情绪是()A 心境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6. “目瞪口呆,暴跳如雷” “手舞足蹈,捶胸顿足”等情绪指的是()A 心境B 激情C 热情D 应激7. 张某性格外向,总是喜欢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

这句话描述的情绪是()A 心境B 激情C 热情D 应激8. 突然失火了,有人头脑清醒,从容自若逃生,有的人惊慌失措。

描述的情绪是()A 心境B 激情C 热情D 应激9. 认为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以上都不是10. 小明同学因为撒谎而倍感羞愧,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以上都不是11. 《列子•汤冋》载,伯牙琴音志在咼山,子期说,莪莪兮志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

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以上都不是12. 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 需要B 动机C 态度D 反映13. 最早提出情绪产生是由于外周植物性神经活动的结果这一理论的是()A 詹姆斯- 兰格B 坎农- 巴德C 阿德诺D 埃利斯14. 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描述的是人格的()特征。

A 功能性B 稳定性C 独特性D 整体性15. 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 ,描述的是人格的()特征。

A 功能性B 稳定性C 独特性D 整体性16. 下列哪项不属于性格结构成分()。

165A 态度特征B 认知特征C 情绪特征D 动力特征17.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 .场独立型B .场依存型C.冲动型D .沉思型18. 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倾向于在做出决定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应慢,但犯错少的特点?()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19.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支配本我的是()A 现实原则B 快乐原则C 完美原则D 道德原则20.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A、最核心的B、最稳定的C、最重要的D、最明显的21. 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情孤僻,动作细小无力,她的气质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2. 粘液质的人适合做()A、运动员B、公关人员C、图书管理员D、推销员23 关于性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B、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C、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D、表现为一个对现实的态度24. 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

“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亲密对孤独B 勤奋对自卑C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 信任对不信任25. 埃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A 培养亲密感B 培养勤奋感C 自我同一性D 培养主动感26. 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168A 卡特尔B 奥尔波特C 埃森克D 荣格27. 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

A 性别差异B 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C 同一个体智力表现早晚差异D 儿童与青年的差异28.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 顺序性B 个别差异性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29.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30. “拔苗助长” 、“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31.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32. 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3. 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4. 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A、6、7 岁一11、12 岁B、8、9 岁一12、13 岁C、11、12 岁〜14、15 岁D、14、15 岁〜18 岁35. 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36. 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37. “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A 、皮亚杰B 、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38. 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 沉思型与冲动型C 内倾型与外倾型D 辐合型与发散型39.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二、辨析1. 从本质上说,观察也属于知觉范畴。

2. “明察秋毫”主要说的是观察力的全面性。

3. 我们在欣赏一部艺术品时,能得到欣赏的快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道德感。

4. 茅屋土阶,也能乐在其中;家财万贯,却忧愁不断。

这是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绪情感表现。

5. 人格就即个性心理特征。

6. 个性心理倾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是个性结构的核心。

7. 气质有好坏之分,常处于变化中。

8.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人结构的最基本层次是自我。

9. 卡特尔提出了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10. 埃森克大三人格理论中提到的“精神质”即“精神病” 。

11. 某人性情急躁,常处于紧张状态,上进心强,但办事匆忙。

该同志可能属于 B 型人格。

12. 智力决定着学习行为的发生以及学习结果的优劣。

13. 男女性别之间不存在智力差异。

三、问答题1.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注意规律的应用?3. 简述中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4.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5.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6. 简述情绪ABC 理论的基本观点。

7.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8. 简要列举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

9.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10. 简述人格类型理论“体液说” ,并简要说明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启示。

11. 试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2. 如何根据个体的认知差异实施教育教学?13.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4. 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1. 当前学校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逐步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张老师是一位教学认真、治学严谨的老师,一贯强调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认为只有严格地教,刻苦地学,才是师生之道。

对目前教学中的这种变化感到困惑,他不清楚为什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因素,教师又该如何具体操作。

请你运用所学的情感规律的知识去帮助张老师,让他了解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2. 在国外的一座戏院,刚巧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门口,就要入内。

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剧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

”这位先生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与看门人争吵起来,, 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走来了第二位先生,看见看门人吵得门也顾不上看了,灵机一动,立刻侧身溜了进去。

第三位先生走到门口,见状,不慌不忙,转回门外的报摊上,买了张晚报,坐在台阶上读起报来,他心中自有算盘:“看戏是休闲,看报也是休闲,看不了戏,看看报也不错” ,倒也自得其乐。

等到第四位先生走到门口时,见看戏无望,深深叹了口气,掉转头去,自言自语道:“嗨!我这人真倒霉,连看场戏都看不成,, ”他越想越难受,干脆坐在门口叹息起来。

请分析四位先生的气质类型,并说明其特点。

3. 高中时候在校住宿,我被选为宿舍舍长,当时我们宿舍住着八个人,有两个舍友做的特别差,不打水也不扫地还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仅懒而且常常坐享其成,作为舍长,开始的时候想着帮她们多干点也没啥关系。

可时间久了,心里觉得特别不平衡,为什么她们那么不自觉,缺乏起码的集体观念?为什么她们可以坐享其成?于是我用舍长的权利强迫她们搞卫生,结果起不到作用而且使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僵硬了,搞的宿舍内火药味十足。

对此,我感觉十分苦恼。

试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解决策略的相关知识给予该同学指导。

4. 某初中二年级女生王某,有段时间发现自己悄悄滴喜欢上同班的男生李某,但多次给予暗示后,对方一直没有理会,但该男生内心其实感觉十分纠结。

为此,他鼓起勇气找到了班主任诉说。

如果你是班主任,请感觉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相关理论给予该男同学必要的指导。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ADA 6-10BCDAB 11-15CAABA 16-20DCDBB 21-25DCCCB26-30BCDBA 31-35CCBCB 36-39BCCD二、辨析1. 从本质上说,观察也属于知觉范畴。

对。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属于知觉的最高形式。

2. “明察秋毫”主要说的是观察力的全面性。

错。

明擦秋毫体现的是观察的精确性这一品质。

3. 我们在欣赏一部艺术品时,能得到欣赏的快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道德感。

错。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叫做美感。

4. 茅屋土阶,也能乐在其中;家财万贯,却忧愁不断。

这是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绪情感表现。

对。

情绪情感的产生建立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面对同一现象或事物,因为个体需要的不同所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5. 人格就即个性心理特征。

错。

人格又叫个性,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

所以本题的说法不全面。

6. 个性心理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是个性结构的核心。

对。

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包括需要、动机、信念等成分,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整个个性结构的核心。

7. 气质有好坏之分,常处于变化中。

错。

气质是指主要由生理与遗传因素决定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无好坏之分,且相对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