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手机发展史2001年,OPPO品牌开始全球注册,陈明永出任CEO。
2004年,OPPO(中国)公司成立。
2005年,OPPO推出首款MP3。
同年推出X9,被誉为“国产MP3真正意义上的开门红之作,她是第一个毫不逊色于国际大厂任何一个产品的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2005年,OPPO在美国加州硅谷设立OPPODigital公司,研发和生产蓝光产品。
2006年,OPPO推出首款MP4。
2008年,OPPO推出智能随身听S9,S9成为数码随身听领域的又一经典之作。
2008年,OPPO进入手机领域,建立OPPOReal分系列。
首款功能机“笑脸手机”A103问世,同年9月推出的A100创下单机销售500万台的记录。
2009年,OPPO推出第二个分系列OPPOUlike,以“OPPOReal音乐手机“独家冠名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栏目,并荣获“全国售后服务行业十佳单位”。
同年,OPPO手机业务进入海外市场。
2011年,OPPO首款全键盘智能手机X903上市,标志着OPPO正式进军智能机领域。
2011年6月,OPPO邀请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代言Find 系列智能手机。
2011年12月,OPPO分别冠名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
2012年4月,电商商业模式启动。
2012年6月,OPPO发布全球最薄智能手机Finder,厚度仅为6.65毫米。
2012年11月,OPPO发布自拍神器Ulike2,与曲婉婷、陈曼、兰玉、Molly等名人跨界合作,上线“享·自由”广告。
2012年12月,OPPO发布Find系列最新旗舰产品Find5,它是国内首款1080P屏幕手机,获得美国著名IT杂志《PCmagazine》授予的“PCmagazine年终bestbuy推荐”和被誉为“设计的奥斯卡”的IF 设计奖。
Find5生命周期内销量超过300万台,创下国内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奇迹。
2013年4月,推出基于安卓(android)深度定制的系统ColorOS。
2013年4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OPPO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第八,超过第10位的清华大学,与电信设备巨头华为、中兴的总申请量并肩。
截至2013年12月,OPPO共申请专利(不含外观)超过两千件。
2013年8月,OPPO BDP-103蓝光播放机获得“影音界奥斯卡”欧洲影音协会EISA大奖“2013-2014年度欧洲最佳家庭影院全能播放机”殊荣。
2013年9月,OPPO发布会N系列旗舰产品——全球首款搭载旋转摄像头的智能手机N1,同时邀请陈坤、江一燕拍摄广告片《他/她不知道的事》,N1还入选英国《stuff》杂志2013年度十佳智能手机。
2014年3月,OPPO发布4G全能旗舰Find7。
该手机搭载全球充电最快最安全的VOOC闪充技术、配备5000万高清画质拍照技术和5.5英寸2K屏。
2014年6月,OPPO举行“引领4G至美一拍”4G产品发布会,宣布全线转型4G,并发布4G新品OPPO N1 mini和OPPO R3。
2014年7月4G市场激变,OPPO暂取第一。
2014年10月29日,OPPO在北京奥雅会展中心举行了“One More Step”新品发布会,同时推出N、R两大产品系列的超越之作——OPPO N3和OPPO R5,以及首次发布“OPPO Lifestyle”,以手机为核心的OPPO 产品生态圈悉数亮相。
显示屏发展历史显示屏作为手机最重要的,显示输出设备,从最初的单色LCD显示屏幕,到STN、CSTN显示技术,再到TFT显示屏,显示技术几乎见证了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显示设备,却蕴含了无限的尖端科技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CSTN显示屏CSTN 是Color STN 的缩写,是STN 的升级产品,比STN的亮度和对比度要高。
一般采用传送式照明方式。
大家在使用这类手机的时候,通常会发现屏幕上有背光灯,所以这种屏幕在正常情况及暗光线环境下显示效果都要好于STN ,CSTN的显示原理是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上加一彩色滤光片,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个子像素,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原色就可显示出彩色画面。
与TFT不同,STN属于无源被动型液晶显示屏,一般最高能显示65K种色彩。
但是响应速度慢是它的致命伤,这就是很多采用这种屏幕的手机看起运行速度非常缓慢,其实是来自屏幕响应速度的迟滞。
SLCD显示屏代表机型:HTC G7 (Desire)、HTC G11 (Incredible S)、HTC Mozart、HTC G14(sensation)SLCD是英文Spl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即拼接专用液晶屏。
SLCD是LCD的一个高档衍生品种,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级的液晶面板,使用寿命长达6万小时。
比较AMOLED,SLCD的显示效果更加明亮,色彩更加丰富,不过色彩还原效果差,强光模式下可视性差,节电性能也不如自发光的AMOLED。
ASV显示屏代表机型:魅族M9/MX、小米手机ASV本身并不是一种屏幕材质,而是一种用于提高图象质量的技术。
应用ASV技术的液晶面板是针对光线的反射与透光问题而设计的,它通过在屏幕表面加入数层带有特殊化学涂层的薄膜光学物质对外来光线进行处理,一方面折射成不同的比例,使反射的光线得以改变方向并互相抵消,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外来光线,改变光线传播的波长和反射。
目前ASV技术几乎由夏普独家垄断,首批引进国内ASV的就是魅族的M9,当时魅族采用了与iPhone4一样的分辨率640x960。
ASV屏改善了传统TFT屏的可视角度,以及响应速度,缩小液晶面板上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液晶颗粒上光圈,得以让色彩显示和对比度更为出色。
侧向可视角度略不及上面部分高端技术,而且在侧看时屏幕易产生偏色。
使用ASV屏幕的魅族MX在颜色方面有领先iPhone4S的优势,但是可视角度不及iPhone4S,PPI不及iPhone4S。
NOVA显示屏代表机型:LG Optimus BlackNOVA是随着LG P970-Black的上市而带来的一项全新的屏幕显示技术。
据LG官方称,NOVA Display在亮度方面能达到700尼特。
高于iPhone 4屏幕亮度的530尼特。
是目前市面上最亮的屏幕。
无论在室内光线还是室外强光下,都可以呈现清晰的显示效果。
此外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下,和普通LCD屏幕比起来,NOVA显示屏还能减少50%的能耗。
由于白色是目前最常用的网页浏览配色方案,当手机显示全白屏幕时,NOVA屏幕比起AMOLED屏幕同样可以节省一半耗电。
但是除了亮度高和省电之外,NOVA屏幕并无太大亮点,性价比不高。
IPS屏幕可视角度色彩还原真实这也是IPS硬屏色彩保真特点的全面展现。
IPS硬屏优异的色彩反转与亮度转换等性能,让您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能欣赏到色彩鲜明、饱和、自然的理想画面。
动态图像变现出色IPS硬屏特别适合运动图像重现,无残影和拖尾,是观看数字高清影像,特别是快速运动画面,如比赛、竞速游戏和动作电影的理想载体。
由于IPS硬屏独特的水平分子结构,使其在触摸时无水纹、暗影和闪光现象,非常稳定。
Iphone4S上使用的IPS显示屏相比于三星i9100上的Super AMOLED Plus而言,显示色彩更为真实,色阶范围更广,细节显示更加丰富。
这样的好处是,在图片输出时,与手机显示的效果误差较小。
对于那些对显示效果要求较高的人士,比如摄影师、图片设计师等,更具实际意义。
而Super AMOLED Plus屏幕的三星I9100色彩表现更加鲜艳,对比度更高,整体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但也显得Super AMOLED Plus屏幕过于浓艳,背离真实色彩,显得庸俗。
目前,超“极”屏LTPS是最先进的TFT-LCD显示屏,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先锋代表机型:OPPO Find 5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显示屏主要有TFT-LCD和AMOLED。
小编认为:TFT-LCD优于AMOLEDOPPO率先在其Find5手机上使用的超“极”屏。
该屏幕是一款具有1920*1080 Full HD级别的超高分辨率液晶屏,像素密度高达441 ppi(像素/英寸)。
称之为超极屏,是因为它有超细腻的显示能力,超宽的可视角度,以及达到等离子技术发光能力的超高亮度。
最关键的是其ppi数值远远超越了苹果提出“视网膜屏幕”的300 ppi线。
由于超极屏具备如此高的像素密度,其显示效果异常清晰、细腻,同样物理尺寸上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
显示屏未来发展趋势现阶段各种显示屏都各具特色,特别在高分辨率情况下,细节上的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认为有retina技术支持的OPPO Find 5、IPhone的IPS屏综合体验效果最佳:舒适、简单、逼真而不妖艳,亮度体验也刚好。
而三星AMOLED系列为代表的OLED显示屏虽然在技术上有先天优势,但个人觉得三星Super AMOLED Plus采用DNIe技术对于显示性能的优化远不如苹果的retina技术,这方面其他厂家都需要提升,而且在高分辨率下各类优化技术的作用更明显。
而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契合人眼使用习惯,该技术在成熟之后可能会最终取代智能手机的平面显示。
此外,还有微投显示技术的运用,本人并不是太看好其短期内的发展,不过其超炫的体验也很值得关注后续发展。
制度说明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
“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否则制度的约束力将无从实现,对人们的行为也将起不到任何的规范作用。
只有通过执行的过程制度才成为现实的制度,就像是一把标尺,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而不是现实的标尺。
制度亦并非单纯的规则条文,规则条文是死板的,静态的,而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的,动态的,而且是操作灵活,时常变化的。
是执行力将规则条文由静态转变为了动态,赋予了其能动性,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证明了自己的规范、调节能力,从而得以被人们遵守,才真正成为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