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实验材料良好习惯几点做法
【编者的话】
细细看完2006年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论文(大部分)。
老师们在平时繁忙的教学工作之时,紧紧围绕新课改、新课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勤于思考,记录下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感想体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推荐几篇给老师们学习交流。
《如何记录月相——“看月亮”一课的问题与解决》一文,作者针对学生在长期观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发现、有思考、有措施、有反馈,数据、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篇实用性很强的文章。
《“走班族”实验指南》一文,针对当前大多数学校科学实验教室配备不足,科学课课堂上又有许多实验要组织学生分组、亲自参与。
那么,实验器材的准备、携带进班就有许多实际困难的情况。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化繁为简、化重为轻、另辟溪径,归纳总结出《“走班族”实验指南》。
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实、实用,对当前各校的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实验材料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前文主要讲的是老师在准备实验器材方面的感想体会,如何让学生参与到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中来,怎样将科学教师一人准备转换为师生共同准备,有些实验、观察的材料还必须让学生亲自准备、自己带来,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过程。
可想让学生准备材料,带与不带,查与不查,个中滋味,何一个“难”字啊!除了学生啊、家长啊等等因素外,我们老师自己在检查督促方面又做得怎么样呢?看看《培养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一文吧,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当然,要想做好,还是要靠我们老师自己下一番真功夫的。
培养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溧水县白马中心小学汪志平
实验材料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老师大多兼任学校的仪器管理员,所以课前准备实验材料的任务一般都由科学老师自己承担。
现在虽然已全面推行《科学》教材,但科学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有些学校却没有充分考虑。
加上《科学》教材分组实验很多,想要开齐分组实验而且实验材料全靠科学教师准备,确实难度很大。
更何况现在许多科学教师还是兼职的,自身的工作量很大,想要上好科学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的兼职老师将2人一组或4人一组的分组实验扩大为8
人一组,或者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有的就干脆省去了必要的实验。
长此下去,对学生一系列探究能力的培养任务就很难完成。
如果将科学教师一人准备转换为师生共同准备而且让学生占主体,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让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培养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
最重要的还可以把科学教师从繁重的课前准备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设计和实验操作上,更好地上好科学课。
让学生参与到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中来,是现阶段应该大力提倡的。
可现实情况是,老师布置后很多学生不准备。
仔细询问后发现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是记不住准备的材料;二是没把准备材料的事放在心上;三是家长不支持;四是教师的“要而无求”——提了要求,带不带就不管了,或管不了了。
针对以上原因,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前告之,让学生心中有数。
一节科学课上课前,学生该准备什么必须提前告诉。
一开始,我是在一节科学课结束之后,将下节课准备的实验材料布置给学生。
但在教学中却发现有些孩子害怕记不住,在校园里问我问得最多的就是:“科学老师,下节课带什么东西?”。
另外,学校寄宿制班级开办后,这些班级的学生住在学校,每星期只能准备一节科学课。
加上科学课的课堂时间很宝贵,时间掌握不好又会耽搁孩子们的休息时间。
后来我将每学期每一课学生要做的课前准备详细列出,一张张贴在班级,便于大家提前准备,一张交给科学课代表时刻提醒大家。
这一招果然灵验,省去了科学教师的时间,也让孩子们准备地明明白白。
二、分层布置,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时也会花去他们不少的休息时间,所以他们的劳动成果要及时肯定。
我经常告诉他们:“准备与不准备不一样,准备的充分与准备的不充分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布置给学生的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容易准备的实验器材;第二个层次为特殊要求,这些都是搜集或制作难度较大、耗时较多,有时需要学生自己购买的一些实验器材。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第一课时,我给学生的课前准备实验材料的要求是:第一层次,一根蜡烛、一盒火柴(打火机)、一只透明玻璃杯;第二层次,一只去底保留瓶盖的塑料瓶、一瓶红墨水。
我还专门制定了学生科学课课前准备情况统计表,表格分三部分,完成老师第一层次要求记“√”,没有完成的记“×”,两个层次都完成并表现突出的记“★”。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是完成第一层次,还是两个层次都完成。
三、分级检查,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前准备实验材料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如果仅仅让科学课代表一人检查全
班同学的课前准备情况,耗时很大而且会不仔细,经常会发生上课了时课代表还
在忙碌地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耽误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因此,在教学中我便提出了分级检查的做法。
即科学老师检查课代表、课代表检查小组长、小组长检查组员的做法,另外科学课代表还可抽查任何组员的课前准备情况。
有了这样一套检查机制后,课代表检查记录全班学生课前准备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完全能做到,上课铃声一响,课代表就将记录表及时交给科学老师。
这样,科学老师在第一时间内就了解了全班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四、正面鼓励,激励学生准备的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准备充分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课前准备突出的同
学,科学教师要及时表扬,并将其准备的材料在全班展览。
例如,前不久,一位叫赵钟瑶的小女孩在上《热空气和冷空气》时,课前制
作了一套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材料,做工非常精致小巧,实验时的教学效
果也非常明显。
我就将这一套实验材料放在全班展览,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寻找
差距,然后请赵钟瑶同学介绍制作经历,激发全班学生高标准完成课前准备的热
情。
学期结束时,根据课代表统计的全班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折算成分数计入总
评成绩。
实践证明,这一措施会持续有效地激励孩子们做好课前准备。
在现实情况中,总会有几个同学的实验材料经常不准备。
遇到这种情况,科
学教师不能一味责骂,这些学生往往是“双差”生,连作业都不能完成,教师要
耐心询问,让同学们说说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利用精彩的探究
活动来吸引他们加入到准备的队伍中来。
五、注重安全,防患于未然。
学生课前准备的安全问题是要科学老师引起高度重视的。
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的时间大部分在校外,因些,寻求家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养蚕》单元时,要布置学生搜集桑叶,我就通过发告家长书
的方式,要求家长们陪同孩子们完成采桑的工作,以免在野外造成不必要的人身
伤害。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确保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让家长重视孩子
们的实验探究。
这样的方式,绝大多数的家长是理解的,也是支持的。
六、参与教师实验准备,了解科学老师的艰辛。
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还可以得到和科学教师共同准备实验材料的“殊荣”。
例如在上《冷热与温度》时,我就邀请表现突出的同学和我一起准备12组的方
座支架、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和温度计,同时还要检查温度计是否损坏,方座
支架安装得是否牢固等。
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师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来,不但可
以让孩子们了解科学教师上课前的艰辛,更好地理解教师的工作,爱护好学校的公用实验材料,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准备实验材料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孩子们准备实验材料的热情非常高,准备率都在90%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科学老师还应注意,鼓励孩子们进行实验材料的准备,不是说所有的材料都由学生来准备,有些难度很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材料,科学老师必须自己准备,另外,加强对学生进行准备实验材料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