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汉代儒学

1-2 汉代儒学


论述题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使儒学成为文化政治舞台的主角 2.使儒学的地位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执政者奴 化臣民的工具 3.促成了读书风尚的形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
名词解释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措施。公元前 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 《秦记》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焚毁。《诗》、《书》、百 家语者,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医药、农书和卜 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坑儒是指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不 满,被秦始皇逮捕并将违反禁令的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 阳。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日益强盛,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统 一,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 需要,为统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重用儒 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逐步把儒家推向独尊的地位。 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成为汉朝的正统思想。 推崇儒学虽然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但随着儒学 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促了 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太学
太学,即中国古代国立大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太学于汉武帝时期创建,汉昭帝时代,规模不断扩大,汉 质帝时,学生多达三万余人。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 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太学的兴立,使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也带 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 断官位的情形,加强了人们的参政意识,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黑暗势力。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天人感应”、 “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等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 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 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 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外儒 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的特点,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