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寻有效的课堂训练

追寻有效的课堂训练

追寻有效的课堂训练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在其中迷失了方向,他们在教学时只是在简单地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语文课堂效率是低下的。

我们教学中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文本,还要教给他们各种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从中可以看出能力培养才是硬指标。

一、语文课堂在能力训练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参与面不广
教师在“练”的设计时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使课堂上“练”的设计有些难度过大,很多学生参与不进来,有些是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很多学生来不及参与。

如新课程改革以来流行的“小练笔”,要么过度拔高而缺少铺垫,学困生很难完成;要么安排在课堂的最后,由于时间紧迫,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让几个优秀学生象征性地汇报。

2.实效性不高
很多训练的设计形同虚设,或老师讲,或听学生讲,但是学生需要的是自己在教师教给的方法中学会知识,这是技能的掌握过程。

像时下关注的复习课,我们也不难看到,在课堂中教师设定了许多的关卡,以各种闯关形式展开大量的训练,缺少方法的引领,这样的“练”,实效性可想而知。

3.目的性不明
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不明确这个学期乃至这个学段的学生应该从中学会哪些能力,上课前几天甚至上课前几分钟匆匆看下教案就走进了课堂的教师也大有人在。

他们对教材不熟悉,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训练的目的不明确。

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
1.去“随性”,定目标
要练什么,怎么练,必须要有一定的目标,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训练某一种能力的,要根据文体的特点、文本的语言特色、课文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等来确立训练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文章,单元提示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篇课文。

《猫》是一篇精读课文、《母鸡》是略读课文,虽都是老舍的作品,但两者在写作方法上都不尽相同。

在教学《猫》时可培养学生抓中心词阅读文本、揣摩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且让学生进行“总分”形式的仿写。

而《母鸡》这篇文章因为在单元中的地位不同,不可再同《猫》一样训练,那么就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相同作者在描写不同的事物时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

2.去“统一”,分层次
课堂40分钟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我们还是要顾及学生的差异性,
设定有层次的训练,因此,教师要因学生的个性施练,给学生机会、激励、再造与促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步和体验成功。

如,在练习时可分a、b、c三个等级进行,即a级面对优秀生,他们掌握基本技能后,再训练他们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动脑能力;b级向中等生敞开,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重点练习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一来,后进生也能参与训练,他们再也不是“袖手旁观”,增强其信心;中等生也能有“跃龙门”的机会;优秀生也“吃得饱”。

3.去“牵制”,激兴趣
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人与人之间有很小的差别,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以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以使你通向失败。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兴趣成为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呢?
(1)语言激趣,以情促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以情促学,借助自己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训练有时候是很枯燥的,比如每一个园地的内容就如同一盘散沙,要把它们串联起来吸引住学生就需要发挥语言的功效。

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卡通人物等,再加上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倾情相许。

(2)巧设训练,寓练于乐
笔者认为设计练习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要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这样寓练于乐,练中生趣,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感受到一次练习就是一次愉快的成功体验,从不觉间就投入练习中。

我们要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易化,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轻松、和谐的情感效应。

4.去“泛滥”,突练点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复习课,课堂上教师创设了一道又一道关卡,让学生闯关,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这是值得褒奖的。

但是整节课大容量地训练,让听者感觉到每一关都是力量均等,没有重点,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我们的训练都应该有一定的训练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管是阅读课也好,复习课也罢,我们教师在设计训练的时候都应该有重点,在练习时要分清主次。

笔者曾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时这样安排,整个复习内容分为三部分:字词巩固、内容回顾和拓展阅读。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所以把重点放在了下面两个环节,但是这两个环节也并不是并列的,“内容回顾”是为“拓展阅读”服务的。

前一个环节是为了引出本组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而为下一个环节的有效展开做好铺垫作用。

课堂训练做不到面面俱到,决不能泛滥成灾,要学会有所
选择,创设最恰当的训练点,让学生练有所得。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并不只是个传道者,更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习的本领。

语文课堂训练并不是简单的加法,重复的操作,它需要教师的匠心独具,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

(作者单位蒋伟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镇北小学章陈红: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心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