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ps)..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ps)..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你认为这些原则重要吗?为什么?(1)免受伤害。

研究者在从事研究时要进行风险或利益评估,如果利益大于风险则研究计划可以执行,如果风险大于利益则必须放弃研究。

(2)知情同意。

研究对象应自愿参加研究并有随时终止和退出研究的权利。

(3)保护隐私。

研究者应遵循保密原则,对受试者的信息进行妥善保管和利用。

判断个体隐私的三个标准: a.信息的敏感性b.行为发生的情境。

在公众场所的行为一般被认为不属于隐私。

c.收集信息的方法以及运用信息的方式。

(4)欺骗的使用和时候安慰。

2.发展心理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第一,天性与教养(即遗传与环境)的问题,意在回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第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第四,发展是量的增加还是质的改变。

其中后面三个问题涉及对发展的本质的看法。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设计形式有哪些?其优缺点是什么?(1)横断研究。

优点:a.在短时间内能够收集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 b.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 a.由于被试来自不同的族群,可能会将时代变迁的结果与年龄变化的结果混同起来,而无法确定真正的原因。

b. 在某一具体历史时间所做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论到其他时间,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的心理现象c. 横断研究不能解答起因,顺序和一致性问题。

(2)纵向研究。

优点: a.可以揭示变化的路径:即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 b.变化发生的速率:是突变还是渐变? c.变化的广度:变化是领域特异的还是可以推广至不同领域 d. 变化的变异性:个体在相同领域中的相似任务上的表现的变异性怎样?能否从不同的个体身上看到相似的模式 e.变化的来源:行为变化的哪些方面代表了变化的来源? 缺点:a.反复测验会让受试者特别是儿童产生厌烦情绪,并降低动机,可能导致受试者的流失b.重复呈现刺激会产生练习效应c.费时费力(3)系列交叉研究。

优点:a省时 b.得到的有关长期效应的信息比纵向研究多缺点:存在有关结论是否能推论至其他族群的问题4.在选择发展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时,应该考虑什么?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文化比较法。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时有很多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可供选择,其用处在于根据一个方法得到的结果可用另一种方法加以检查或确认,如果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一致性的结果,说明研究者所得到的发现是真的,确实存在的现象。

(知情同意:是指一个人在对研究的性质,不参与研究的后果以及所有可能影响其参加意愿的因素都有了清晰了解的基础上而做出的愿意参加某项研究的明确表达。

隐私:是指个体有权利决定有关他们自己的信息以何种方式向他人交流。

横断研究: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纵向研究: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的一种设计形式,要求对同一儿童进行间隔而重复的观察和测量。

系列交叉研究:也称连续设计,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综合运用,兼具两者的优点。

)第二章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可以比喻成为政府机构中的三个部门。

哪种成分起了执法作用?哪种起了司法作用?哪种起了立法作用?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受快乐原则支配,立法作用。

自我是人格的执法者,受现实原则支配,起着执法作用。

超我是人格当中的仲裁者,受完美原则支配,起着司法作用。

2.某博士要为当地小学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其理论观点是:儿童通过失败和总结教训而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胜过直接给他们一个答案。

该观点是根据谁的理论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具体内容:皮亚杰认为,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

(1)、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主动的过程;(2)、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和发现的过程;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习。

(3)、认为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合发展水平的教育(4)、认知发展是程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方法是与成人有别的;(5)、认为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人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得速率是不同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6)、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得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只是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3.如果离婚后父母双方能够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协议,相互支持,那么他们的孩子会发展得较好。

哪种发展理论最适合解释这一观点?如何解释?4.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5.请说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即把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过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儿童潜能开发的关键在教育与引导,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儿童今天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明天他将能够独立完成6.学习理论是如何解决人的行为获得的?行为主义理论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控制刺激(导致行为的条件)与反应之间的规律,并且去了解如何通过奖励与惩罚的管理而控制反应。

巴普洛夫、华生、斯金纳认为行为乃外部环境塑造而成,儿童的发展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教育决定的。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必须主动学习。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是,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班杜拉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因此观察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

还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提高7.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与皮亚杰的发展观有何异同?两种理论对教学实践有什么启示?第三章1.怀孕是怎么发生的?男女性交高潮时,男性将数百万精子射入女性的阴道,精子们摆动着鞭子般的尾巴通过子宫颈游向输卵管,大部分精子在此过程中都会死亡。

如果精子在输卵管里没有与卵子成功发生受孕,精子和卵子都将在女性身体里死亡。

而当某个精子幸运地在某个输卵管中与卵子融合时,就形成了“受精卵”,一个独特的、崭新的生命细胞被创造出来,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开始。

2.双胞胎有哪两种?双胞体有两种:一种是同卵双生子(又被称为单精合子),一种是异卵双生子(又被称为双精合子)。

3.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类型特征发生率治疗XYY或XXY(克朗菲尔特氏综合症)XYY:男性,身材高大,IQ较低,特别是言语智力存在缺陷1/1000 的男性新生儿无特殊治疗对策4.什么是唐氏综合症,它有什么危害?唐氏综合症也称为21-三体综合症,形成该症的直接原因是卵子在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异常卵子,导致患者的核型为47,XX(XY)。

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智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和特殊面容,并可伴有多发畸形。

50%患儿伴先天性心脏病,患急性白血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0倍。

5.主要的隐性遗传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基因异常。

不要近亲结婚,婚前做好检查。

6.胎儿的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1)胚种期(从受孕到第2周)——①受精与细胞分裂②着床与分化(2)胚胎期(3-8周)——①身体器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都将在这个阶段发育形成②胚胎按照头尾和远近原则从头到脚、从内向外进行发育(3)胎儿期(9周-出生)——①第三个月(10-12周)⑴胎儿长约7.5厘米,重约28克,头部占身长的1/3。

⑵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建立连接。

⑶动作轻微,母亲感觉不到。

⑷消化和排泄系统开始正常运行。

⑸脸部和四肢器官逐渐能被辨别。

⑹性别差异迅速分化。

②妊娠中期(13-24周)⑴胎儿开始长出头发、眉毛和睫毛,手指甲和脚趾开始形成。

⑵4个月左右,母亲会偶尔感到腹部微微一震,称为胎动初觉。

⑶随着胎儿的发育,胎动越来越明显。

⑷胎儿心脏更加强壮,通过听诊器很容易听到心跳⑸消化和排泄系统更加健全⑹胎儿头部增大6倍⑺视听觉发挥功能⑻长约35-38厘米,重约900克③妊娠末期(25-38周)⑴呼吸系统和心血系统不断完善,循环系统可以独立运作⑵体重急速增长,主要由于皮下脂肪增多的缘故7.影响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如何预防出生缺陷?(1)母亲自身特点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A.母亲的年龄a.大龄母亲 b.少年母亲B.母亲的营养C.母亲的情绪状态D.母亲的疾病 a.风疹 b.糖尿病 c.梅毒 d.疱疹 e.艾滋病 f.弓形体病g.Rh(D)溶血症(2)药物等其他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A.反应停B.抗生素C.激素类D.成瘾物质 a.尼古丁 b.酒精 c.可卡因第四章1.婴儿的身体发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1.从上到下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作(翻身、坐、爬)—腿和脚的动作(站、直立行走、跑、跳)•2.由远及近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3.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整个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头部—躯干部—手臂和手—腿和脚2.婴儿的知觉恒常性和深度知觉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形成的,知觉恒常性中大小恒常性是过去经验的作用以及对观察者距离等刺激条件条件的主观加工造成的,也为学习和实践的结果。

形状恒常性是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象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深度知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3.婴儿的依恋与记忆力有何关系?4.探索婴儿认知发展的主要范式有哪几种?婴儿知觉的发展,婴儿记忆的发展,婴儿思维的发展,婴儿语言的发展5.婴儿与直接抚养者形成的依恋关系是稳定的还是可变的?6.婴儿因急切而变得情绪急躁甚至愤怒时,抚养者应该立即满足还是延时满足它的需要? 延时满足它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