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一、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基数效用论a 假设条件:效用大小可用数量计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加一单位这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
b 基本概念:总效用 TU (totel utility)边际效用MUc 消费者均衡p1x1+p2x2+...+p n x n=I 限制条件MU1/P1=MU2/P2=...=Mu n/P n=C 均衡条件均衡分析:购买两种商品时 p1x1+p2x2=IMU1/P1=MU2/P2=C1.当MU1/P1>MU2/P2时付出一元钱购买商品1时获得的边际效用大鱼购买商品2时获得的边际效用。
这时消费者就会对他购买的商品数量进行调整,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商品1的购买,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减少一元钱商品2的购买使效用的减少量小于增加1元钱对商品1的购买带来效用的增加量,即总效用是增加的;另一方面,随着商品2购买数量的减少,商品2的边际效用增加,商品1购买数量的增加使其边际效用减少,最终使MU1/P1=MU2/P2。
2.当MU1/P1<MU2/P2时类似可得。
购买一种商品时:px=I MU/P=C1.当MU/P>C时消费者付出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大于付出1元钱的边际效用,此时消者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
一方面消费者支付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大于支付1元钱产生的效用的减少量,所以在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过程中总效用是增加的;另一方面,随着对该商品购买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直至MU/P=C。
2.当MU/P<C时类似可得。
d 基数效用论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对一种商品而言 MU/P=C由假设条件知C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少,为了维持均衡条件,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价格也逐渐减少,同理可得商品数量减少的情况注意:a 边际概念 b TU与MU 的关系(二)序数效用论a 基本假设条件(消费者偏好)1 A B 必有A>B 或A<B或A=B2 A B C A>B B>C 则必有A>C3 偏好于数量多的组合 (处于未饱和状态)b 基本工具:1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情况下p1x1+p2x2+...+p n x n=I购买两种商品时,p1x1+p2x2=I则斜率K = - P1/ P2消费者收入及商品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线影响①消费者收入增或减少K = - P1/ P2不变,两轴截距同比例变化图形显示,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增加即右移,减少即左移②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收入及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斜率及截距均发生变化③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同方向)K 不变,预算线平行移动④收入及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动预算线不变2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特点:①不相交(由三个基本假设条件决定)②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③趋向较高的效用水平方向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掌握一般情况下、完全互补品、完全替代品时图形的画法掌握只有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点时消费者得到最大掌握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掌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掌握价格膨胀线和收入膨胀线二、生产者行为理论(一)生产论a 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Q=Minimum(L/U, K/V)U, V 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 a K ba+b=1 规模报酬不变a+b>1 规模报酬递增a+b<1 规模报酬递减a , b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b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产量曲线(以L为例)TP L=f (L, K)AP L=TP L/LMP L=⊿TP L/⊿L=dTP L/Dl掌握TP L. AP L. MP L的相互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的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增加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的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c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产量曲线1 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类似)特点:①凸向原点②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高③任意两点等产量曲线不相交边际技术替代率:RTS LK=-⊿K/⊿L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RTS LK=-dK/dL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MP L=(Q2-Q1)/(L2-L1) MP K= (Q2-Q1)/(K2-K1)RTS LK=-(K2-K1)/ (L2-L1)= (K2-K1)/ (L2-L1)= MP L/ MP K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2 等成本线(类似于预算线)C=w×L+r×K斜率:-w/r 截距:C/r3 最优要素组合的决定(重点)a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画图分析)b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画图分析)(二)成本论概念: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 短期分析(一种可变要素:以劳动为例)STC(Q)=w×L(Q)+r×KSTC(Q)=I(Q)+b企业的短期产量函数和要素的价格两者共同确定了短期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 TVC(Q)TC(Q)=TFC+TVC(Q)平均不变成本 AFC(Q)=ATC/Q平均可变成本AVC(Q)= TVC(Q)/Q平均总成本 AC(Q)= TC(Q) /Q= AFC(Q) + AVC(Q)边际成本 MC(Q)=dTC/dQ各种成本间关系:a 总成本等于总不变成本价总可变成本b 平均可变成本大于等于相应总成本曲线上点到原点连线斜率c 边际成本大小等于总成本曲线上对应点斜率d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他们的最小值点平均总成本最小值出现晚于且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2 长期分析a长期总成本曲线LTC(Q)1 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包络线)2 由扩展线推导b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1 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总成本曲线上点到原点连线斜率2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现实社会中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L”型特征规模不经济往往要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才会出现c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1 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LMC=dLTC/dQ2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在每一个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总成本曲线STC与长期总成本曲线相切,切在该产量水平斜率相等处。
每一产量水平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相等掌握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三)市场理论1 完全竞争市场a 假设条件:①市场上有无数买者与卖者②产品完全无差别③进入或退出行业完全自由④信息完全b 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①厂商是市场价格被动接受者②收益曲线c 均衡条件①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均衡条件为:MR=MC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③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d 供给曲线①厂商短期供给曲线:SMC高于SVC部分②行业短期供给曲线: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水平相加③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成本递增:向上倾斜成本递减:向下倾斜2 垄断竞争市场a 市场条件:①企业数量多,产品之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②厂商认为自己行为影响很小③进入和退出行业比较容易b 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d曲线与D曲线D需求曲线: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产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关系。
c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分析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每一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所以d与D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3 寡头模型a 寡头的市场结构①厂商数量少②厂商规模大③厂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b 古诺模型(双头模型)①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销售同种产品,成本为零厂商所面对需求曲线为线性,且准确知道其内容每个厂商以自己产量消极适应对方产量②掌握推导③结论:厂商数量为m每个寡头厂商均衡产量=市场容量×1/(m+1)行业均衡总产量=市场总容量×m/(m+1)4 垄断市场a 市场结构整个行业只有一个企业产品完全不可替代进入或退出行业完全不可能b 垄断厂商需求与收益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①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②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c 均衡分析短期均衡条件MR=SMC三、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分配理论)(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1 完全竞争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完全竞争a 要素使用原则:边际产品价值:VMP=MP×P=WR=PQ Q=Q(L) (P为常数,以劳动为例)R=PQ(L)VMP=dR(L)/dL=P×dQ(L)/dL=P×MP要素使用边际成本:C=C(Q)=W×Lb 需求曲线:MR与VMP曲线完全重合潜在假设条件:①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影响②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影响c 市场需求曲线每个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二)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考虑劳动供给的反面,闲暇需求将工资视为闲暇的机会成本正常物品:替代效应:价格上升,减少购买寻求替代收入效应:价格上升,实际收入减少闲暇:替代效应:同正常物品收入效应:价格上升,实际收入增加当老大供给量较大,则工资上价即闲暇价格上升引起实际收入增加量较大,致使收入效应大过替代效应,劳动供给量减少。
表现为工资上升到一定水平,劳动供给量足够大以后,工资继续上升会引起劳动供给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讲义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导论)(1)四大模型简单凯恩斯模型扩大凯恩斯模型总供求模型开放经济模型①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的均衡②在产品和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IS-LM(2)政策分析①宏观政策实践财政货币政策②政策的理论分析(效果分析)(3)专题研究①增长理论分析②通胀理论分析(4)流派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一、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五大指标体系)GDP(GNP) NPP NI DPI PI广义国民收入:五大指标体系狭义国民收入:NI 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后得到的报酬理论上国民收入:GDP(GNP)2 GDP与GNPGDP:国土原则GNP:国民原则① a 经济活动的内容b 最终产品价值c 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d 流量而不是存量e 地域概念②计算:支出法 I+C+G+(X-M)收入法工资+利息+利润+地租+资本折旧3 名义GDP 和实际GDP4 GDP 的意义构成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 两部门经济 I=S2 三部门经济 I+G=S+T3 四部门经济 I+G+(X-M)=S+T+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支付(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消费函数:C=f(y)平均消费函数 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c/⊿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 储蓄函数S=s(y)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平均储蓄倾向3 两者关系a 互补 c+s=Yb 平均消费+平均储蓄=1边际消费+边际储蓄=14 投资函数①投资的含义自主投资引致投资②投资的决定取决因素:a 利率 b 资本的边际效率公式结论5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两部门为例)①代数公式(消费函数)r=(a+i)/(1-b)储蓄函数决定收入②乘数理论计算a 投资系数 k=1/(1-MPC) MPC:边际消费倾向b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1/(1-b)c 税收乘数K T=-b/(1-b)d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 Tr=b/(1-b)e 平衡预算乘数f 外贸乘数二、扩大的凯恩斯模型(一)IS 曲线1 IS 曲线的含义:在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