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身修理-技术指导方案(草案)

车身修理-技术指导方案(草案)

2014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地方选拔赛技术方案1.车身修理项目技术描述1.1每天有很多汽车在交通事故中损坏。

车身修理人员应最大的可能予以修复。

然而,由于每辆汽车损坏的程度不同,使得维修具有一定的难度。

车身修理人员需把他们对于车身构造和维修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每项具体维修工作中。

车身修理人员在修理之前往往需要通过电子测量设备,精准地测量出车身损伤及变形的程度,在保证不破坏整体结构、性能及车貌的前提下矫正及修复受损的车身。

车身修理人员还需维修车身的其它相关部分,必要时还需手工成型钣金件。

焊接,切割,支撑,粘合等技术是维修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车身修理人员还应会使用所有特定的手动和动力工具,并能进行相应的维修。

车身修理人员负责将汽车车身维修到可以重新喷漆的阶段。

1.2竞赛能力要求1.2.1参赛选手必须了解汽车修理的国家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1.2.2参赛选手必须了解车身相关技术规程和焊接相关技术规程。

1.2.3参赛选手必须了解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安全和健康条例。

1.2.4参赛选手必须掌握车身修理相关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理论知识不单独列为考核项目。

2. 专家、裁判和选手2.1专家的组成建议各地成立省级技术专家组、任命技术专家组组长(即选拔赛裁判长),建立以技术专家组为首的,由专家组成员(副裁判长),教练(裁判员)、选手所组成的竞赛技术体系。

省级技术专家组长1名,对上服从地方政府机构和竞赛组委会的领导,并在竞赛技术工作方面对其负责。

对下组织专家组成员、参赛单位教练和选手开展竞赛技术工作的实施。

专家组成员2名(负责安全和数据输入),辅助专家组长的技术工作。

不论参赛单位有几名参赛选手,参赛单位的教练仅限1名。

参赛单位的教练员应全程参与命题、投票、选拔赛现场执裁、主观评分、客观评分等的技术工作。

2.2裁判员条件裁判员的条件及要求(1)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

(2)具有本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在本专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参加过至少3次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的命题及技术文件制定等相关工作。

(4)裁判员应至少有3次省级以上裁判员工作经历。

(5)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者优先。

2.3选手的条件选手条件及要求(1)199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

(2)思想品德优秀,身心健康。

(3)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的技能水平,具有较强的学习领悟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

(4)男、女选手身高在160~185cm之间为宜,身材匀称。

选手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应达到正常标准。

选手不宜留长发和长指甲,并能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站立工作。

3.选拔赛样题3.1选拔赛项目的模式和结构建议车身修理省级地方技能选拔赛由:模块A--车身诊断和校正模块B--结构部件更换模块C--钣金件手工制作模块D--非结构部件更换四个模块的构成。

3.2竞赛项目要求3.2.1模块A:车身诊断和校正(1)安全正确地在车身校正平台上固定受损车辆。

(2)正确使用电子测量设备对受损车辆进行测量并记录。

使用电子测量设备对受损车辆底盘中的12个测量点进行测量(具体测量点由现场抽签确定)。

开启电脑,建立客户表(如图1-1所示),根据已知车型选择车型数据表,确定4个基准测量点进行中心线定位,并对其余8个测量点进行测量(如图1-2所示)。

(图1-1开启电脑,建立客户表)(图1-2对提供的测量点进行测量)(3)按要求打印出偏差报告。

测量完毕,打印测量数据报告。

(4)用大赛提供的标准数据对受损车辆进行校正。

分析损伤情况,对车身前纵梁变形部位进行拉伸校正修复(拉伸数值由裁判员当场给定),拉伸前应做好拉伸铁链的安全防护(如图1-3所示)。

(图1-3 拉伸铁链的安全防护)拉伸校正完毕,打印校正前后的数据报告,退出电子测量系统,工夹具归位。

考核要点:测量系统的使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校正过程和校正后数据的准确性、安全防护、设备使用。

比赛拉伸车辆怎么筹集3.2.2模块B:结构部件更换用大赛提供的模拟车身结构板件和若干块试焊板件及现场提供的辅料,按技术要求进行测量、切割、定位、电阻点焊和气体保护焊操作,模拟结构件类似图2-1所示。

A板件 B板件 C板件(图2-1)所提供的A板上,已画好用于电阻点焊的十字中心线和切割部位的切割线,如图2-2所示。

(图2-2)(1)按项目要求,经过防腐导电处理后将A、B板件定位,用电阻点焊连接,如图2-3所示。

(图2-3)(2)对A板件进行切割,再钻除下端部分的电阻点焊,将A板件下半块予以分离。

(3)将C板件的一半插入A板件上半部分内,并予以定位、塞焊,如图2-4所示。

(图2-4)(4)把先前切割下来的A板件下半块定位并夹紧在A、B组合板件上,将A板件下半块左右侧原钻孔部位用气体保护焊塞焊进行焊接。

(5)把A板件的上半块与下半块用对接焊焊接在一起。

形成如图2-5所示的工件。

(图2-5)考核要点:安全防护、设备调整、切割尺寸控制、定位准确性、焊缝表面质量、焊点大小、焊点间距、焊点与边缘距离、破坏性试验后的焊接质量。

3.2.3模块C:钣金件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汽车钣金件(以图3-1货车前围通风口为例)。

对成型后的钣金件用检测卡板进行检测,修正。

(1)对板料按图纸(或实样)尺寸作展开。

(2)用1mm厚度的优质低碳钢板,按所画展开图进行下料。

(3)对落下的料修边、整形。

(4)按图纸(或实样)制作成型。

(5)对制件修边、整形。

(图3-1)考核要点:(1)外形正确、符合图纸或实样尺寸要求。

(2)剪切断面光滑无毛剌,圆弧和顺、无急转或突棱。

(3)圆弧过渡和顺光滑、无急转或突棱。

(4)制件表面无明显锤痕、无裂纹。

(6)不能使用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成型模具。

(7)制作过程中不能更换板料。

3.2.4模块D:非结构部件更换对车身非结构部件模拟损伤部位进行切换修复(将前翼子板指定部位按尺寸要求切割分离成两块板件然后重新对接焊接起来,以模拟非结构件切割更换)。

(1)按翼子板(标准件)上所划出线的位置,用铝板条制作若干条竖向的弧度检测卡板和横向的弧度检测卡板。

(2)按尺寸要求将前翼子板切割分离。

去除切割缝两侧的防腐涂层。

所有焊接区域须喷涂焊接底漆。

此工作结束后暂停,由裁判检查锯割质量。

(3)用夹钳固定安装被切割分离的两块板件。

两块板件的接缝间隙必须没有重叠,缝隙≤1毫米。

(注意:在对接接头下不衬垫钢板)。

(4)暂停,呼叫裁判打分后继续对两块板件的对接接头进行连续焊接。

(5)焊接后再次暂停,在对焊接成绩评定后继续对焊缝的打磨操作。

(6)打磨后再对非结构件的平整度、弧度进行调整性整形,并用检测卡板予以检测。

(7)必要时应使用车身外形修复机的电极收火功能对板件进行加热收缩。

(8)对修理表面存在的碳伤缺陷,用打磨机配P80g或精细砂纸(不超过P120g)打磨平整光亮。

考核要点:掌握手工制作检测卡板的操作技能,掌握更换非结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掌握薄钢板对接焊技能。

图4-1 画有线条的翼子板图4-2 检测卡板3.3评分标准3.3.1各模块配分本部分确定了评分标准及配分,评分标准中的A、B、C、D四个模块的合计分为100分。

选拔赛配分表(供参考)3.3.2评分标准省级选拔赛客观和主观评分表如下(供参考):20.0035.0012.006.002.002.005.0010.003.002.003.0020.00 3.00 10.00 17.00 5.00=======5.00 ======= 分项评分标准满分得分========4.命题方式4.1命题流程选拔赛命题流程参照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的命题方式进行。

由各省裁判长参照样题事先命制两套试题,在赛前由全体教练民主投票确定最终试题(必要时可经讨论适当修改形成最终试题)。

4.2专家组长选票投票选题票数相同时,专家组长有权投出决定一票。

5.评判方式5.1评分流程选拔赛评分流程应该采用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方法进行。

各参赛单位的教练(每个单位仅限1名)组成的裁判员队伍应分为不同的组别。

电子测量数据存储后任何人不得修改,并必须立即打印纸质文件提交给裁判长妥善保存。

主观评分表和客观评分表应该由每一个参与评判的裁判员签字确认后提交给裁判长妥善保存。

5.2评判方法5.2.1主观题分别由各分管裁判对竞赛模块进行评分。

5.2.2主观评分项目必须由5名裁判员共同评分。

5.2.3一般而言,主观评判应先于客观评判进行。

主观评判时,每一评价要素要由5人组成的裁判组打分(从1-1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剩余3个数之平均值。

再除以10作为该要素计分系数。

这一系数与该要素配分之积,即是该要素的最后得分。

裁判组打分时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分差不得超过3分。

超过3分则本轮打分作废,需重新打分。

但在打分之前差值最大者必须做出解释。

6.选拔赛的基础设施6.1基本设施(暂定,根据竞赛规模修正)模块D:非结构部件更换6.2竞赛选手自备:选手必须自备所有在基础设施清单中没有涵盖的工具、特殊设备及个人所需材料。

这些物品必须在比赛前呈交裁判检查。

选手的工具箱必须尺寸适合,能放置在工位区域内,不侵占走道。

6.3技能竞赛场地禁止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如由于参赛者携带非常规工具而影响赛事公平性,裁判有权予以阻止。

此规则同样适用于预先制造、预先形成或预先画好的模板及任何种类的修理夹具。

此类物品禁止带进比赛现场。

7.赛场安全竞赛的安全目标——事故为零7.1选手防护装备口罩?耳塞?帽子?选手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图示7.3赛场必须留有安全通道。

必须配备灭火设备。

赛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操作空间的条件。

做好竞赛安全、健康和公共卫生及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等工作。

7.4 赛场必须配备医护人员和必须的药品7.5详细安全条例请参考附件: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德国莱比锡)安健条例的相关内容。

8.竞赛流程8.1裁判员工作内容8.1.1裁判员应服从裁判长的管理,裁判员的工作由裁判长指派决定;8.1.2裁判员的工作分为现场执裁、检测监督、安全管理、客观评判和主观评判等。

工作分小组轮换开展。

主观评分前应由裁判长统一评判标准;8.1.3裁判员在工作期间不得使用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

8.2选手的工作内容8.2.1选手在熟悉设备前通过抽签决定竞赛顺序和比赛用设备;8.2.2比赛前需保证每名选手有不少于4小时熟悉设备和场地的时间;8.2.3选手在比赛期间不得使用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

不得携带和使用自带的任何存储设备;8.2.4选手在拿到竞赛试题后,有15分钟的时间与来自本地区的裁判员在竞赛现场公开交流。

正式比赛期间,除裁判长外任何人员不得主动接近选手及其工作区域,不许主动与选手接触与交流,选手有问题只能向裁判长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