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驱动力

2020-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驱动力

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驱动力
【译者按】2019 年7 月,麦肯锡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驱动力》。

报告描述了工业机器人的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并基于对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其他企业的采访,分析了驱动全球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动力,指出了释放工业机器人市场全部增长潜能的关键途径。

为此,报告认为,政府和产业界应该尽快制定互操作性标准、大力推动与机器人相关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训、将机器人引入中小型企业,以实现机器人更易应用、更易连接、更易运行的目标。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动态剖析
一、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实现焊接车间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第一次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2011-2018 年机器人销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第二次飞速发展阶段。

其驱动力主要是行业和经济环境的根本变化,包括技术与新应用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流失和短缺日益严重、设备成本日趋下降、全球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等。

本报告在《2018 年全球机器人调查》基础上,面向机器人的终端用户、生产制造、运营、供应链、工艺工程、服务等人员,论述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及市场特点,深刻剖析了驱动当前及预期发展活力的定性因素,并给出了能够释放市场全部增长潜能的关键途径及其对OEMs 和系统集成商的影响。

总结出机器人将呈现三方面趋势:更易应用、更易连接、更易运行。

二、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本部分整理并评估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现状及特点,有利于了解工业机器人行业当前及预期发展的驱动因素及背景,为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一)细分产品和市场概述
与汽车和其它机械行业不同,工业机器人的特征为“低容量、高复杂性”。

低容量指每种规格机器生产及部署数量较少;高复杂性,一是机器人包含大量不同的机器类型;二是缺乏统一或通用
控制系统的定义。

为了降低复杂性,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四类工业机器人(见表1),以及自动化单元组和解决方案(见图1)。

1、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根据物理特性(范围、重量等)、与人类配合方式、机动性及自动化水平,将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自主执行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外骨骼设备四类。

表1:工业机器人细分一览表
(1)自主执行工业机器人
多关节型三角式龙门式/直线型/直角
坐标式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
多关节型机器人的旋转关节具有三到六个自由度,可实三角式(或并联)机
器人的三只机械手
臂通过万向节连接
直角坐标式机器
人由互成90 度的
三条控制轴组成。

SCARA 机器人以人类
的手臂为模型设计,具
有手肘、肩膀和手腕。

现高度灵活性(机械手可来回弯曲)。

到基础平台。

机械手
臂被固定为一个平
这些轴不能旋转,
但可沿直线移动,
他们可以x、y、z 三个
维度为轴进行活动,还
应用:多关节型机行四边形,用以限制而直线型机器人具备一个辅助轴用于器人应用广泛,例终端平台上的活动,相对简单,这样一末端执行器的活动。

这如装配、喷涂、画因此被动式手臂结来就简化了机器些轴的设置使机器人弧或点焊、码垛以构轻便,可快速移人控制。

得以延伸他们的手臂,及物料搬运。

动。

应用:由于直角坐并通过折叠将手臂收
应用:应用于要求高标式机器人无需回来。

精密度和速度的领
底座,可安装在天
应用: 它们被用于快 域: 常见应用有包 花板,因此用于空
速、重复及精确的点到 装、高精密度装配和 间有限的地方。

点的动作,例如码垛、 物料搬运。

机器负荷及装配。

(2)协作机器人
(3)移动机器人 (4)外骨骼设备
协作机器人无需防 自动导引车及自主移动机器人不是固定 外骨骼设备与人类身 护栏直接与人类工 安装而是移动的。

导航要么装载在设备本 体连接,用以负重任 作人员进行协作, 身(如基于摄像头或激光),大多高级类 务。

且具备简单程序的 型即如此,要么是置于外部(例如基于发 应用:它们用于工业应 机器学习能力。

声录音带的路径、电线或自动仪表着陆系 用,以协助工人活动 应用:它们被用于 统)。

(例如仓库中的举重 提高人工某些动作 应用:移动机器人被用于物流、交付以及 动作)。

的强度和精准度, 移动货物。

例如机械、转运点或存储领域
需要灵活性和工程 的盒子、货盘或工具等工业设施。

重组的过程,或者
空间受限的地方。

(1)自主执行工业机器人
自主执行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多关节型、三角式、龙门式、 SCARA 。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数据,2017 年全球约 210 万台自主执行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

其中,2017 年交付量为 38.1 万台,主要以多关节机械手臂为主,占比达 65%,龙门式机器人为 16%,SCARA 机器人为 13%,三角式机器人仅 1%。

这类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物料搬运操作,如机器维护(17.8
万台)、焊接及钎焊(8.2 万台)、装配(4.7 万台)。

应用最广
的领域为汽车行业,例如OEMs 和汽车供应商拥有量为12.6 万台,其次是电子制造业(12.1 万台)。

中国是最大的地区市场,为13.8
万台。

全球前五(中国、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市场占比70% 以上。

自主执行机器人需要与系统连锁的带门栅栏等安全设备,并
且只在不与工人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操作。

通常采用固定物将这类
机器人固定,并被程序化,用以特定应用。

(2)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仍是一个新兴市场,2017 年交付量约1-2 万台,
预计2020 年,交付量将增长至超过10 万台。

协作机器人与自主执行机器人的关键差异在于,协作机器人无需栅栏就能实现安全运行,依靠自身安全机制和流程设计,能够直接与人类劳动者一起安全工作。

这些内置安全机制减少了对入口防护、互锁等外部安全措施的需求,降低了安装设计成本。

协作机器人能更简单地应用、连接及运行。

每个机器人都装
有简单的、分离的输入/输出接口,降低了安装和编程成本。

协作机器人具有可为劳动者提供体力支持的优势。

例如,通
过改进工程工艺,能够为年迈或身体能力受限的劳动者提供帮助,使其得以顺利进行生产工作。

目前,协作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
为汽车和电子行业,能够帮助完成临时工作(如货物搬运)和高技能工作(如装配)。

同时,在物流行业,这类机器人已用于高技能任务(如拣货)和辅助性工作(如配套采购和售前服务)。

(3)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也称自动导引车(AGVs),广泛应用于仓库和配送中心、制造业内部物流、农业、医院、零售店物流等。

根据IFR 数据,2017 年,全年安装了6.9 万个物流系统(占专业服务机器人总交付量的63%),包括约7000 个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导引车。

预计到2021 年,全年将交付60 万台移动机器人,用于制造业内部及外部物流。

通常情况下,自动导引车的应用场景,一是工业环境下搬运货物,包括机械、转运点或存储区之间的包装盒、托盘、提包等;二是非制造业环境,例如仓库、机场、邮购邮件/包裹物流中心、医院或其他公共建筑,用于运输、交付和
转移货物。

(4)外骨骼设备
外骨骼设备,或人类与机器人结合体,是连接人类身体以支持重载过程的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旨在增加人类力量,提高人类携带重物的能力。

根据IFR 数据,2017 年售出6000 台人类动力外骨骼设备,预测此类机器人将出现适度增长,到2021 年,将售出 4.8 万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