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目次1法律法规意识2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会议档案管理4安全教育与培训5开采工艺一般要求爆破作业边坡检查装运作业6机电安全7 防灭火8劳动防护用品9纠正和预防措施10应急预案11事故、事件报告与调查报告调查事故、事件回顾12工伤保险13评价内部评价外部评价1 法律法规意识采石场的经营者应熟悉国家关于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采石场的从业人员应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赋予他的权力与义务。
2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小型露天采石场应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采石场的经营者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采石场应制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要确定谁对工作负责,明确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
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加强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检查。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的培训。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说明事故、事件的类型,报告的时间和方式,应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建立边坡管理制度,加强边坡的管理。
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建立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图纸、资料和记录的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采石场应根据上述制度适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其进行修订。
操作规程采石场需制定凿岩、爆破、装岩、运输、浮石清理、空压机、电气等操作规程。
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
安全会议采石场应每月召开一次全体从业人员参加的安全会议,总结当月安全生产经验与教训,并听取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档案管理采石场应建立下列档案:——开采设计和开采方案;——能够反映本采石场实际开采情况的地形地质图,开采平面图和剖面图;——发生过的事故和严重事件记录;——经营者、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质证书副本;——设备清单及维护保养记录;——爆破器材使用记录;——爆破记录;——边坡检查记录;——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和发放记录;——安全会议记录;——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 安全教育与培训所有在职从业人员,每年都要接受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经营者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新从业人员和调换工种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
采用新工艺或使用新设备,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 开采工艺一般要求采石场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采。
应采用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
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应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
实施浅眼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6m;实施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m。
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m。
最终边坡角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但最大不得超过60度。
采石场边界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应清除露天矿边界上2m范围内的,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树木及其他植物、不稳固材料和岩石等。
露天矿边界上覆盖的松散岩土层厚度超过2m时,其倾角应小于自然安息角。
在距地面高度超过2m或者坡度超过30°的坡面上作业时,应当使用安全绳或者安全带。
安全绳应当拴在牢固地点,严禁多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绳。
在同一坡面不得上下双层或者多层同时作业。
人员和设备不应在边坡底部休息或停留。
爆破作业穿孔作业应优先采用湿式作业。
穿孔作业人员应确认站立位置安全后,方可开始作业。
有严格的爆破器材管理、领用和清退登记制度。
爆破作业应按审批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进行。
爆破工作开始前,应确定危险区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岗哨,使所有通路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内,爆破前应有明确的警戒信号。
在爆破危险区域内有其他采石场时,应通知其撤离人员。
爆破作业应由取得安全作业证的专职爆破员操作。
起爆地点和起爆方法的选择应确保负责起爆的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爆破后,爆破员应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危石、盲炮等现象,如果有应及时进行处理,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才准许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
边坡检查每次爆破后,应对坡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滑坡体、浮石或可能塌落的伞檐体时,应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
暴雨过后,应先对边坡进行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展其他作业。
寒冷地区解冻时,应加强边坡检查。
装运作业在人工装运作业时,应当有专人监视坡面,防止滚石伤人。
在挖掘机作业时,发现悬浮岩块或崩塌征兆、盲炮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设备开到安全地带。
挖掘机作业时,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附近不应有人停留。
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也不应将头或身体伸出驾驶室外。
挖掘机铲装作业时,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
严禁超载运输。
6 机电安全矿用设备供电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无乱搭乱接现象,并保持绝缘良好,不得与金属管(线)和导电材料接触,横过道路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矿山电气设备、线路必须有可靠的避雷、接地装置,并定期进行检修。
配电室应有专人管理,人员离开时应上锁。
7防灭火不应在采掘设备上存放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材料,不应用汽油擦洗设备。
废弃的油、棉纱、布头、纸和油毡等易燃品,应妥善管理。
仓库、炸药存放点、氧气瓶存放点、乙炔气瓶存放点、石油液化气瓶存放点和油罐等场所,应建立防火制度,采取防火措施,备足消防器材。
8 劳动防护用品采石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应确保已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被正确地使用与维护。
9纠正和预防措施采石场应制定针对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度。
明确规定:——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责任人;——及时掌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并与员工进行沟通;——保存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记录,并随时可用。
10 应急预案采石场应针对可能出现的下列灾难,制定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如洪水、暴风雨(雪)、泥石流、地震等;——火灾;——爆炸;——滑坡;——中毒。
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应急资源;——通讯;——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员疏散;——医疗与卫生;——应急人员安全;——搜索和救援;——现场恢复。
采石场应根据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每年开展一次预案演练,并根据演练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必要时对预案进行修订。
11 事故、事件报告与调查报告企业应制定事故、事件报告制度,规定任何员工发现如下事故,都应及时如实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伤亡事故;——险肇事故;——设备事故;——非正常停产事故;——火灾、火警等。
事故、事件报告制度应:——阐明事故、事件的定义、报告的时间与方式,以及应采取的响应程序。
——明确重伤及以上事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
——明确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或损失情况,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等。
——要求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调查企业应制定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事故、事件调查制度应明确规定:——轻伤、重伤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死亡及以上事故调查过程中,企业应提供的支持;——事故调查的程序,包括事故现场调查;了解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情况;搜集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证言;对设备、设施、物质、工艺的危险状况进行分析;安全管理状况调查分析;事故分析会;形成事故调查报告等;——事故登记表和调查报告书的形成、上报及存档的要求。
事故、事件回顾要利用安全会议来引发讨论和学习。
要回顾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利用个案研究或实际的展览去促进了解及鼓励讨论。
12工伤保险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并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13评价内部评价采石场的经营者应每半年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评价,写出评价报告,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外部评价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实施监督。
企业可委托中介机构对安全标准化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