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评估《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磁场是此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把电和磁联系到一起的纽带和桥梁,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不过基础较为薄弱,容易凭想象和感觉去判断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磁场的性质,会画磁感线。

二、过程与方法:恰当的运用类比来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用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化无形为有形,化空泛为具体,把知识落实到点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拥有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行动,拥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磁场。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同时怎样把无形的磁场转化成有形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学准备】吹风机、布条、条形磁铁、磁针、铜、铝、铁、钢钉、大头针、橡皮筋、铁屑、牙签筒(用来装铁屑)、摆放小磁针的小底座、实验纸板、自制的内部具有磁铁的“地球”。

新课教学1、回顾小学学习过的关于磁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回顾磁铁的性质(条形磁铁做实验,用磁铁吸引一个小实验盒中的铁、铝、镍、橡皮筋、钢钉、大头针等)提问:*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各处的吸引力大小是否一样?*铁和钢靠近磁铁后有何性质,是否具有磁性?*指南针能指南北,实验中看看磁铁是否能指南北?3、归纳出磁性,磁极和磁化的概念。

(也就是简单的表面磁现象)4、指南针可以指南北,我们实验中的磁铁做出来的是不是在指南北啊?做实验指南北,该如何改进实验器材?把磁铁做成磁针,放在几乎没有摩擦力的支架上,红端总是指向北方,叫做北极,白端总指向南方,叫做南极。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

用指南针演示指南北,指南针指南北有条件:不受到别的外界因素的干扰。

用木棍和气流来影响指南针,受到外界干扰后不能指南北,说明磁铁周围存在着物质干扰磁针,这种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磁针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该如何去研究磁场呢?类比于如何去研究风来研究磁场。

打开电吹风做实验,让学生猜想风是向哪吹(利用自制的可以吹循环风教具),引入风向线的概念,以及使用风向线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归纳得出研究风的方法。

风布条同理也可利用磁针来研究磁场磁场磁针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思考,由实验回顾总结磁的一些简单现象,从生活中如何去判断风这种看不见的物质的经验去考虑如何研究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试验强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思考,类比归纳使得学生由不同的现象中得出相似的研究方法,学会把无形的物质变得具体化。

推测作用作用推测磁铁的相斥相吸为何会发生 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的相互做用也是靠磁场来发生的。

用所学知识思考进行对现象的思考做到知其所然 对磁现象的简单说明 铁钴镍等进入磁场后,这些物质的内部结构受到磁场的作用,改变了它的性质,成了一个小磁铁。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的练习课后完成实践检验,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 20.1磁现象和磁铁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场:磁体周围能让磁针发生偏转的物质 风布条 磁场 磁针磁场方向:N 极所指方向磁感线:用来描绘磁场的曲线,N 出S 入地磁场:地磁场的北极是地理的南极,地磁场的南极是地理的北极以上是王一民老师的教学设计,而以下则是我对王一民老师上课的一些感想。

在江北中学举行的这次“民师院杯”教师比赛中,一共有十位优秀的教师参加了比赛,而我们也都听了这十位老师上课,十位老师都很优秀,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学校的王一民老师。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课堂我还意犹未尽,感觉就像刚发生的一样。

整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原来我们也可以在那么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新的知识,并没有以往的枯燥无味,反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课堂还是以学生为主,老师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在这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扩展了很多课外知识,使得学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王一民老师在整节课中用语简明准确,能很好的指明学生努力、探究的方向。

作用作用推测 推测而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给出评价及肯定,学生给出的掌声也整齐响亮,都是对勇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的肯定及鼓励。

王一民老师不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而且还客观的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能在以后的学习上改正及完善不足。

老师的评语简洁明了,有重点,而且情真意切,发自内心,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涟漪,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

因为处在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老师家长的肯定,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一句简单恰当、激励性的评语能在学生心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老师的评语一旦进入学生的心中就宛如智慧的火种,能激励、点燃学生的创新的火花。

课堂上不拘一格,彰显学生鲜明的个性。

教师课堂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注重创新,这样学生才想听、爱听、百听不厌。

而王一民老师也做到了这点。

他的课堂诙谐幽默,能创设师生间的轻松气氛,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的沉默局面,让学生感觉是在听故事一般,津津乐道。

在听过课之后,在总结王一民老师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我个人小小的评价: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科学、全面、明确,符合校本教材教学规律。

2、教学要求具体、合理、切合学生实际。

3、最重要的是能把无形的磁场化为有形化,化空泛为具体,把知识落实到点上。

教学内容1、知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衔接自然。

2、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体现时代性。

教学方法1、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能在每次学生实验之前介绍实验仪器,及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还能巡堂及时指导学生。

3、在课堂上用到的教具几乎都是自制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

4、整堂课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重在启发学生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实效。

5、注重过程体验,让学生真实看到或是感觉到老师所要讲的知识,化无形为有形。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学能力1、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时间安排合理,应变能力表现突出。

2、教具直观,手段先进,示范设计合理,指导操作规范,运用熟练。

3、语言生动严谨,准确流畅,表达清晰,板书设计恰当。

教学效果1、目标达成度高:知识与技能要求得到落实;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建立过程得到体验。

2、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

学生能够展示成果,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和谐。

教学特色1、课堂设计、操作设计具有创新意识。

(例如:利用生活中如何去判断风向这种看不见的物质的经验,去考虑如何研究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还有用包菜制作成“地球仪”,让学生观看小磁针在包菜上的指向,使得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地理的南极就是地磁的N极。

而这个包菜“地球仪”则能瞬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目光。

)2、反映课程改革理念。

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

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生主动参与性高。

3、板书简洁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容量足,学生参与面大。

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如能适当增添多一些互动环节会更好。

4、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效果大为显著。

5、本课从生活例子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

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

6、通过让学生自己实验,从给出的实验器材中找出磁铁能吸引的物质,及吸引力大小的判断,从而引出归纳磁性,磁极和磁化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有点少。

7、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

结合知识点应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

如能多点例题示范,针对学生基础不扎实,从而就可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了。

经过这次的听课,特别是王一民老师的课之后,回想自己顶岗实习时的教学,真的是自愧不如啊。

以前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了,对于上课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激情,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自从听过王一民师兄上的这节课之后,我收获了很多,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比如说:上课没有激情、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全面、表述不够简单明了、时间把握的不好、花在备课上的时间不够······自身的不足真的是太多。

因此我应该向王一民师兄学习,学习他的认真与热情,以及他的创新能力。

对于上课并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这种传统的模式,而是创新,把生活融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的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

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学得开心,学的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