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金穴】穴位:分金穴位在上臂肱骨之内侧,肘窝横纹上一寸五分。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
其它见穴位取穴。
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合金穴】穴位:合金穴位在分金穴直下五分,而尺泽穴上一寸。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
其它见穴位取穴。
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内金穴】穴位:内金穴位于肘窝横纹上二寸,分金穴上五分处。
解剖:有肱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取穴:分金穴手捂胸取穴,当上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
其它见穴位取穴。
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素肺气。
主治:感冒、喉炎、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咳嗽之特效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可采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说明:董公书中无合金、内金、由胡师公开,三金与手前三士,功能相似,三金或三士可择一组使用即可。
配穴:(一)本穴配火腑海可治感冒引起之咳嗽。
(二)本穴配三叉穴,足感冒穴可治重感冒。
(三)本穴配驷马穴、中力穴、通肾穴可治过敏性鼻炎。
【肩峰穴】穴位:在肩骨缝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五分处。
解剖:有三角筋、上膊动脉、头静脉枝、锁骨神经枝、肺支神经、心副神经。
取穴:举臂时,肩骨与臂骨接缝之空陷处中央下五分处取之。
归经:入心肺两经。
穴性: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主治:高血压、多汗症、乳癌、乳瘤、乳腺癌、乳头炎、上肢麻痹症、半身麻痹、半身不遂、脑血栓症。
针刺法:直刺五分—八分。
斜刺:由上往下斜刺八分。
经验:胡师以本穴及双龙穴治愈患者李进烟等乳癌(经马偕等医院检查确定者)卅一例,全部治愈。
(需配合足部出血针治疗)配穴:本穴为治疗乳癌、乳腺炎、乳痈之特效穴加配足部之双龙穴神效。
说明:乳瘤除本穴配双龙穴外,一定要加配专治肿瘤的外三关或三重穴。
本穴可加地宗穴、木关穴、骨关穴治半身麻痹,痿症有效。
【肩峰穴】穴位:在肩骨缝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五分处。
解剖:有三角筋、上膊动脉、头静脉枝、锁骨神经枝、肺支神经、心副神经。
取穴:举臂时,肩骨与臂骨接缝之空陷处中央下五分处取之。
归经:入心肺两经。
穴性: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主治:高血压、多汗症、乳癌、乳瘤、乳腺癌、乳头炎、上肢麻痹症、半身麻痹、半身不遂、脑血栓症。
针刺法:直刺五分—八分。
斜刺:由上往下斜刺八分。
经验:胡师以本穴及双龙穴治愈患者李进烟等乳癌(经马偕等医院检查确定者)卅一例,全部治愈。
(需配合足部出血针治疗)配穴:本穴为治疗乳癌、乳腺炎、乳痈之特效穴加配足部之双龙穴神效。
说明:乳瘤除本穴配双龙穴外,一定要加配专治肿瘤的外三关或三重穴。
本穴可加地宗穴、木关穴、骨关穴治半身麻痹,痿症有效。
穴位:肩中穴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
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二寸半处。
解剖:此处为三角肌中央下缘、有上膊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
归经:入心经。
穴性: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主治:膝盖关节炎、膝盖扭伤、皮肤病(颈项皮肤病及臂部皮肤病)、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流鼻血、血管硬化、瘰疬清血。
取穴:肩中穴,手臂自然下垂,自肩骨正中央横纹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
其下二寸取建中穴。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
肩中可配建中一齐下针。
针感:酸胀感。
配穴:(一)肩中配建中穴有清血作用,用以治疗胆固醇过高效果甚佳。
(二)肩中配建中穴治疗膝盖疾病特效。
须配合动气左右传针法。
(三)肩中配三重穴治疗瘰疬特效。
(四)肩中配通天穴、通关穴、建中穴、肾关穴治全身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游走性风湿病。
(五)本穴配中白、下白、灵骨、大白治坐骨神经痛。
【建中穴】穴位:肩中穴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
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二寸半处。
肩中直下二寸为建中。
解剖:此处为三角肌中央下缘、有上膊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
归经:入心经。
穴性: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主治:膝盖关节炎、膝盖扭伤、皮肤病(颈项皮肤病及臂部皮肤病)、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流鼻血、血管硬化、瘰疬清血。
取穴:肩中穴,手臂自然下垂,自肩骨正中央横纹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
其下二寸取建中穴。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
肩中可配建中一齐下针。
针感:酸胀感。
配穴:(一)肩中配建中穴有清血作用,用以治疗胆固醇过高效果甚佳。
(二)肩中配建中穴治疗膝盖疾病特效。
须配合动气左右传针法。
(三)肩中配三重穴治疗瘰疬特效。
(四)肩中配通天穴、通关穴、建中穴、肾关穴治全身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游走性风湿病。
(五)本穴配中白、下白、灵骨、大白治坐骨神经痛。
穴位:上臂后侧,肩中穴向外侧二寸。
解剖:肾之神经、肝之神经。
取穴:上臂后侧,即肩中穴向外二寸处。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筋活络。
主治:小儿麻痹、坐骨神经痛、小腿胀痛、大腿鼠蹊部位拉伤、臂痛、血压高。
针刺法:直刺一寸—一寸五分。
斜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一寸半—二寸。
针感:酸胀感。
经验:上曲穴、肩中穴、云白穴为治疗小儿麻痹之第一特效穴。
下曲穴、建中穴、李白穴为治疗小儿麻痹之第二特效穴。
胡师书中曾公布其临床疗效,在七十二例中治愈六十三人,其余均有改善。
配穴:(一)治痿症,上曲穴配肩中、云白穴。
(二)治坐骨神经痛、上曲、下曲、三河穴效果佳。
(三)治肝硬化及肝炎,上曲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
配上三黄、肝门穴、肠门穴。
穴位:上臂后侧,即建中穴外二寸。
解剖:肺支神经、肝之支神经。
取穴:手臂后侧,上曲穴下二寸取之,即建中穴向外二寸处。
归经:入肝经。
穴性:舒筋活络。
主治:坐骨神经痛(肺与肝两种机能不健全引起)。
半身不遂、小儿麻痹、骨头脱节症(神经失灵引起),血压高。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
斜刺一寸五分—二分。
由下往上斜刺。
针感:酸胀感。
经验:上曲、下曲常用来治疗半身麻痹、坐骨神经痛。
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确实具有其疗效,董公常用上下曲配云白、李白、肩中穴治疗小儿麻痹效果显著。
配穴:(一)治坐骨神经痛(肝与肝机能不全引起)。
上曲、下曲配灵骨、大白、中白,严重时在背部相关穴位放血,可提高疗效。
(二)上曲、下曲倒马可治腹股沟拉伤。
【人宗穴】穴位:在上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凹陷处,肘窝横纹上三寸五分。
解剖:二头膊筋之旁,桡骨副动脉,头静脉及内膊皮神经,肺之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肝之副神经。
取穴:手捂胸取穴,肘窝横纹直上三寸五分贴骨下取之,即十四经之五里穴上五分处是穴。
归经:入肺、胃、脾经。
穴性: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宣肺利喉。
主治:手臂痛、脚肿痛、肘肿痛难动、黄疸病、四肢浮肿、脾肿大、胃、十二指肠眼、气喘喉炎、感冒。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深五分治感冒气喘、针深八分治臂肿、针深一寸二分治肝、胆、脾病。
针感:酸胀感。
注意:下针时应准确、偏外伤肱骨、偏内侧伤肱二头肌、扎针部位应予特别注意。
(董公所言)说明:(一)董氏奇穴穴位中,没有和十四经经穴雷同的穴位,董公书中其穴位及取穴为横纹上三寸,如为上三寸即为十四经上之五里穴,而人宗与五里穴主治常有不同,这真当特加注意,其要点如人宗穴针刺法上所言。
【地宗穴】穴位:在人宗穴上三寸处。
即肘窝横纹直上六寸五分。
解剖: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支神经。
取穴:当人宗穴上三寸处,以手捂胸取之。
归经:入心经。
穴性:回阳救逆,开窍醒脑。
主治:能使阳症起死回生。
脑溢血之急救穴,针下立解。
心脏麻痹、心绞痛之急救针。
治半身不遂、心脏病、心脏性喘息、肝昏迷、手脚麻痹、动脉硬化、胸痛背痛、呼吸困难、脑血管阻塞等症。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
针深一寸治轻病,针深二寸治重病,两臂同时取穴。
针感:酸胀麻电感。
转针时有酸麻感扩散胸背、上至头顶。
应用:本穴为急救要穴、效果不下于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
说明:(一)董公书中为横纹上六寸,今依与人宗同样理由修订为六寸五分。
(二)地宗穴为董氏奇穴中之要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及三十二解针要穴之一。
(三)三宗倒马直线针刺可治大腿内侧痛及小腿肚胀痛。
配穴:急救时可配手解穴,手解穴较方便取穴,临床上使用较多。
【天宗穴】穴位:子啊上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在地宗穴上三寸,距肘窝横纹九寸五分。
解剖: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六腑神经、小腿神经。
取穴:当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地宗穴上三寸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清热利湿、通利下焦。
主治:妇科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具有神效)、小腿痛、脚扭伤、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
针刺法:酸胀麻电感。
注意: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内伤二头肌、取穴必须准确。
(董公在其著之书中特别提醒)说明:天宗穴近肩中、建中穴,因此可治小腿痛、脚扭伤、小儿麻痹等症有效。
配穴:(一)治疗狐臭,得加配分枝上、下穴。
(二)治疗糖尿病可加配下三皇穴,长期治疗。
(三)三宗倒马直线针刺可治肩胛岗以上疼痛。
【云白穴】穴位:在上臂肱骨后缘,肩中穴内二寸处。
解剖:有三角筋、回旋上膊动脉、头静脉枝、锁骨神经枝、六腑神经、肺之副神经。
取穴:垂手取穴或手捂胸取穴,当肩关节前方去肩尖约二寸许处是穴。
亦即肩中穴内侧二寸处是穴。
归经:入肝肾经。
穴性:调经理带,宣通下焦。
主治:妇科阴道炎、子宫炎、卵巢炎、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小儿麻痹、脚扭伤(特效)。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
针感:酸胀麻电感。
说明:(一)云白、李白、肩中、建中并用可治外踝及踝关节炎。
(二)肩中、云白相配可治小腿肚痛,与三宗穴同功。
配穴:(一)赤白带可本穴、妇科穴、上三黄有效。
(二)治阴道炎、痒可以本穴、妇科穴、李白穴、海豹穴相配。
(三)本穴加李白及踝灵穴可治脚扭伤。
(四)本穴加李白配妇科穴,可治妇科病。
【李白穴】穴位:在云白穴相向外斜下二寸。
即建中穴内二寸。
解剖;肾之副神经、肺之支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