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
天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择差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
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工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
29、胚挽救:对一些胚早期败育或因果实发育期短,种胚不能完全发育,可以用组织培养技术使胚继续发育成熟。
30、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得选择和淘汰的方法31、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方法。
32、混合选择法: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的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3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34、两亲杂交: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单交。
多亲杂交: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杂交,又称复交。
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的方式35、远缘杂交;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
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近缘杂交:一般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杂交。
36、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37、配合力;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的好坏与强弱的指标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差值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些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38、诱变育种(引变育种,突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
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39、选择育种:指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40、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
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的方法41、有性杂交育种(组合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养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42、芽变育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43、分子育种;将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选育新品种的途径44、雄性不育;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45、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46、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47、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纯合自交系48、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育特性的纯合自交系49、半致死剂量;照射种子或植物的某一器官成活率占50%的剂量。
50、致死剂量;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处理材料全部死亡,这时的剂量称致死剂量51、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体细胞杂交,指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工培育诱导杂种细胞分化进行植株的过程。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适应性强4抗病虫和除草5不同成熟6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园艺植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种3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园艺植物育种的途径;包括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选择育种三个途径1种质资源调查2引种3选择育种4重组育种5杂种优势育种6诱变育种7离体培养育种8分子育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法1就地保存;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良种单株2种质圃保存3种子保存4离体保存5基因文库保存●园艺植物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2无性繁殖(分生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4)重视品种的兼用性●引种驯化意义:(1)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于演化的基础(2)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3)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原则(1)适地适树,即指在适宜的地方栽培适宜的植物,也将适宜植物栽培在适宜地方。
(2)改树适地;改变形体,遗传改良。
(3)改地适树●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1)满足育成品种之后生产和市场需要(2)考虑育成品种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充分考虑育种目标的可能性(4)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5)处理好目标性状非目标性状的关系●制定株选标准遵循的原则(1)明确目标性状(2)区分目标性状的主次(3)掌握适宜的选择标准(4)选种时要注意排除误差●芽变的特点1芽变的多样性2重演性3稳定性4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区分芽变与饰变的分析依据;1变异性状的性质2变异体范围的大小3变异方向4变异性状的稳定性5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方法;1染色体加倍2注意选择选配亲本,同一亲本正、反交的亲和性往往表现不同3采用染色体较多或染色体倍数高的种作母本杂交亲和性高4有性媒介法5特殊的授粉方法;混合授粉法、重复授粉法、射线处理法、6柱头移植和花柱短截法7化学药剂的应用8试管受精和雌蕊培养9采用温室或保护地栽培远缘杂交的材料,改善授粉、受精条件●杂种优势杂交种子生产方法1人工去雄授粉法2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3利用化学去雄剂制种法4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5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6利用雌性系制种法7利用雌株系制种法●提高选种选择效果方法1增加群体性状变异幅度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影响实生选种选择效果因素1群体性状变异幅度2性状的遗传力3入选率●有性杂交亲本选择原则1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从中精选亲本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优良性状3明确亲本目标性状,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1)显性假说指是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得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这些显性效应的积累作用(2)超显性假说(3)上位性与杂种优势(4)基因组互补与杂种优势(5)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6)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亲本配组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6注意父母本开花期和雌蕊育性●杂种优势育种亲本选配原则;1双亲的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高2双亲性状优良互补3双亲亲缘关系差异适当4双亲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配合力主要测定方法及优缺点;主要测定方法;1顶交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区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不等配组法:简单易性且只要每一个亲本配制两个以上组合就可以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但因其组合数较少所得结果可靠性差3半轮配法:可以准确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但因其组数多工作量大●诱变育种特点和意义;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创造新类型2适于改良品种个别性状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5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使用将发挥巨大作用。
与杂交育种相结合。
与远缘杂交相结合,与离体培养相结合●远缘杂交的特点(1)杂交不亲和性:指远缘杂交时,通常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染色体加倍、注意选择选配亲本、有性媒介法、特殊授粉法、柱头移植和花柱头短接法、化学药剂的应用、试管受精与雌蕊培养(2)杂种不育性:胚的离体培养、嫁接、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3)杂种不稔性:染色体加倍、回交法、蒙导法、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改善营养条件(4)近亲现象和“剧烈分离”●防止杂交亲本花期不遇,调节花期措施1调节播种期2植株调整3温、光处理4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5生长调节剂●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1使用经济方便2有一定的专一性3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的突变谱很不相同4诱变机制不同5只有化学诱变剂渗透到植物体内才能发生作用●杂种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异同点;相同点:基本原理与采用的手段相同:都需要进行选择和选配,通过杂交自交的手段以及后代选择的手段,把分散存于各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