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表达能力[论文]

教师表达能力[论文]

浅谈教师的表达能力
教师表达能力特点修养作用
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向外表现的能力。

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

所以,教育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师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教师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特殊认识的过程,其主要表现是认识的间接性,即由教师用言语的形式,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

由于当前我们课堂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组织教学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

教师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直接影响,教师的表达能力强,能诱发学生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

此外,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能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富有情感的讲述,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起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作用。

二、教师语言的特点
1.准确简练。

准确,就是善于灵活地运用言语,把所要表达的内容正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学生学的知识都是科学的真理,这就要求
教师的言语必须准确,自己上课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用得非常恰当,既不能含含糊糊,更不能东拉西扯。

要做到语言准确,教师只有把教材弄懂,让教材的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准确地教给学生。

简练,就是要求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意尽言止,恰到好处,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提示出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言语还要生动活泼,鲜明生动,感情洋溢。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要做到言语生动感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把握其中感情脉络。

3.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教师讲课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启发学生,使学生脑海中波涛迭起,使语言富有启发性。

教师要在对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智力水平,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周密计划,要使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

教师言语的教育性,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教师言语的修养
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但也非一朝一夕可得。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首先要注意平时多加训练,加强语言修养,还要勤学、博采。

学习语言的渠道很多,可向书本学,学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还要注意发扬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师的表达能力,还体现在
表情动作上,教师在言语的过程中,如果能伴以适当的表情动作,就更能增加言语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博采众长,注意发扬自己的优势,就能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准确无误地、清楚明白地、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