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代动力学参数与PKPD理论介绍
药代动力学参数与PKPD理论介绍
• 约需5个t1/2达到Css; • 此时:RE = RA • 改变D或τ,Css都会改变,但达到Css的时间不变。
▪一级动力学消除时,恒速或多次给药时量曲线变化:
多次给药的时量关系的规律总结
• 一次用药后,经过5个t1/2,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 连续多次给药,只要用药剂量和间隔不变,经过该药物的5个t1/2达到Css。 • 分次给药时,血药浓度有波动,有峰值Cssmax,谷值Cssmin,单位时间内的药量不变,分割给
药代动力学参数与PKPD理论介绍
廖叶权
Contents
1 药代动力学参数介绍 2 PK/PD理论介绍
药代动力学参数介绍
吸收过程相关参数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 达峰时间Tmax • 峰浓度Cmax • 生物利用度F
MTC
MEC
•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 吸收相对数量用AUC • 吸收速度通过Cmax,Tmax来估算
分布过程相关参数
• 表观分布容积(Vd)
• 体内药物总量待平衡后,按血药浓度计算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 X:体内药物 总药量;C:血药浓度
分布过程相关参数
•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高,则Vd小 (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低,则Vd大 (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 Vd是假想容积,不代表生理容积,但可看出药物与组织结合程度。
最佳给药方案: 每隔一个 t1/2 给予维持量,首剂加倍
PK/PD理论介绍
PK/PD
• 临床药动学(PK)是研究在临床剂量下,体液中浓度(C)的时
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消除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属定量消除 •无固定半衰期 • 血药浓度用真数表示时量曲线呈直线 •当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
多以零级动力学消除,当血药浓度降低至机体具 有消除能力时,转为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总体清除率(clearance,Cl)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分布容积中的药物被清除 (单位:ml/min or L/hr)
分布过程相关参数
60kg正常人,体液总量36L(占体重的60%) ,其中血液 3.0L(占体重的5%),细胞内液24L(占体重的40%),细胞 外液12L(占体重的20%)
• 若Vd<3L,说明只分布在血管中,如酚红 • 若Vd≤36L,说明分布在体液中 • 若Vd≥100L,说明与组织特殊结合
瑞舒伐他汀的分布容积约为134L,说明了什么?
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浓度 (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
半衰期(half-life,t1/2)
• 经过5个半衰期,血浆中药物基本完全从体内消除,这种规律不因给 药剂量、给药途径、消除途径而发生改变
• 多次给药如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则5个半衰期后可达稳态血药 浓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口服等量药物AUC
F= 静注等量药物AUC
× 100%
所以,一种药物若以静脉注射的话,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而若是其他的服用方式,则 绝对生物利用度一般会少于1。
相对生物利用度
F=
受试制剂AUC 参比制剂AUC
×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量度某一种药物相较同一药物的其他处方的生物利用度,其他处方可以一种 已确定的标准,或是 经由其他方式服用。
计算公式:
总体清除率
• 表示药物消除速率的另一种方法。
• 指体内诸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血浆容积,是肝、肾以及其他 消除途径清除率的总和
Cl k Vd
Cl
D AUCD c0 / kFra bibliotekk Vd
Cl ClH ClR ClOther
稳态血药浓度
药物以一级动力学消除时,恒速或多次给药将使血药浓度逐渐升 高、当给药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平衡时,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的水 平的状态,即Css。
负荷量(loading dose)
使血药浓度立即达到(或接近)Css的首次用药量。 当已确定每次固定给药量(维持量)时:
loading dose= Amax (或Amax/F) 当希望达到某有效浓度时:
loading dose= 靶浓度(Css)×Vd/F
如用药间隔时间为t1/2 ,则负荷量为给药量的倍量。
药次数越多,波动越小,静脉滴注无波动。 • 单位时间内给药总量不变时,达坪值时间和用药间隔τ和/或用药剂量D无关,都是经过5个t1/2。 • 间隔不变,坪值高度与剂量成正比;
• τ不变,D ↑→Css ↑
• 剂量不变,坪值高度与给药间隔成反比。 • D不变, τ ↑ → Css ↓; τ ↓ → Css ↑
k
k
• 一级消除
t1 / 2 C 0 0.5C 0
2k
k
零级消除
半衰期(half-life,t1/2)
Give 100 mg of a drug
1 half-life …………..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 12.5 4 half-lives ………… 6.25 5 half-lives ………… 3.125 6 half-lives …………. 1.56
左氧氟沙星口服或静注后平均血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生物利用度F
F Fab FI FH
ab:通过胃肠粘膜; I:肠内避开首关效应; H:肝脏内避开首关效应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First Pass Metabolism ,First Pass Effect)
• 半衰期的任何变化将反映消除器官功能的变化,与人体的病理/生理 状态有关。
一级消除
➢一级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
一级消除
•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 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属定比消除 • 有固定半衰期,与浓度无关 • 如浓度用对数表示则时量曲线为直线 • 绝大多数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或略高于常用量时,都按
消除过程相关参数
• 半衰期 • 清除率 • 消除动力学
• 一级消除动力学 • 零级消除动力学
半衰期(half-life,t1/2)
• 通常指血浆消除半衰期。 • 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 是表达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ln 2 0.693
t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