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上海世博会_德国馆展馆方案

2010上海世博会_德国馆展馆方案

展馆前的小广场©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和谐都市》方案主题思想在上海的德国馆内,联邦德国将以一个多面的、富有创意的民族形象,以追求创新、面向未来的国家风貌出现,同时它也非常珍视保护文化根基和维护传统文化。

未来城市的特色应当既和谐且又各具千秋,避免千篇一律是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德国城市是多姿多彩与各具特色的汇聚,才构成了它独有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力。

因此,一定要保持城市发展的多样化,同时也不可放弃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联邦德国要实现德国城市风貌的这种独特性与个性化,而且要持久地、令人信服地保持它。

响应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德国带给世博会的主题是:和谐都市—一座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化与自然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

这一主题思想在德国馆里随处可见。

“和谐”与“都市”这两个词的组合,恰好紧扣着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德国馆的建筑设计城区生活领域自然景区和谐都市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也在其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一座理想城市的标志是多样化与密集化均衡的融合。

一座城市又是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积淀,它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不同生活区间,每个社区都对其周围环境以及生存于其间的人有着一定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它们各自特有的氛围。

工业变革后,经济发展的趋向从生产转向了服务。

这使得很多城市中的大片工业领地回归于公众的手中,它们被改建为美丽的公园或者居民住宅区。

这使得自然空间和自然景园得以重新进驻城区。

历史上曾使得城区与田园风景区两极分化的发展,在现代欧洲城市建筑中重又被市民所关注,两者并举,而且渐渐地交融为市容的一体。

要追寻持久地和有效地利用能源的生活方案。

这种意识的觉醒,引发了注重使自然的空间合流于城区建设,并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已得到了体现。

德国馆的建筑被设计得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机体,一座可漫步其间的、三维空间体的雕塑。

它将德国城市生活或者田园风景的多姿多彩再现其间。

设计方案草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西北角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德国馆位置德国馆的场地位于上海浦东区卢浦桥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直接与法国、波兰和瑞士相邻。

这四国的展馆环绕着一个世博园区内的小广场,广场可供参展方举办户外活动使用。

德国馆建筑的四大面各有不同的功用:南面是服务区和技术室的基础设施,一条专用道从外部直通馆内。

北面是德国馆的正门,迎接着参观者的到访。

从北面展馆前的世博园小广场可进入德国馆的餐厅、展厅和纪念品店,或者直达举办各类活动的场所。

展馆位置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德国馆的建筑结构展馆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

起落有致的外景区以及用于举办各类活动的场区从底层向上延伸至展馆三楼。

展馆的四部分建筑主体好像是悬浮于其上。

它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屋顶,既可遮阳又可避雨,使参观者能够悠然地漫步于底层的景园。

在展馆建筑体与外部景区之间,里与外、光与影、疏与密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美妙的唱和。

起落有致的坡形景区德国馆的咨询处、纪念品店、餐厅、服务区以及办公室等机构和设施都被安置于可行往其间、呈坡状的自然景区。

它们的分布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丁字形。

丁字头的两端与馆外街道相衔接。

整个服务区都设置在展馆的背面。

以丁字形的纵轴为界,底层领域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属于自然景区,另一部分属于城区空间。

这里有一个舞台以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地,可用于举办临时小型展会、或者其它活动。

纪念品店和德国餐厅也在这里。

起伏有致的坡形景区©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底层轮廓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参观者游历和谐都市之旅从展馆底层起落有致的自然景园开始。

前往展厅入口的路也是等候区。

这一路整个就像走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

入口在展馆一层的斜坡景区内,通往展馆城区展厅的大门在此为参观者打开。

穿过一条隧道,参观者便踏进了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都市生活的体验空间。

自然景区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展馆北面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作为空间建筑雕塑体的德国馆德国馆的四大建筑主体是负荷力、承载力、撑托力、支承力在建筑设计中理想的应用。

每一建筑体单看好像失之于稳,但是当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时,便相辅相成,达到和谐都市展馆整体稳固的平衡状态。

这一设计从建筑角度再现了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

展馆建筑主体构成了展馆外景区的一方天棚,即可避雨又可遮阳。

这种设计法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内与外、光与影、建造的与自然的、都市风光与田园风景之间引人入胜的交替更迭。

展馆建筑体©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展馆建筑体轮廓©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游历展馆之路设计得就像漫步于长廊。

参观者有时如同行于小径,有时又得乘坐电梯,被带往不同的城区生活展厅。

一路上,观众游历往返于一层或者二层结构的展厅间。

随着在不同展厅中展馆之路的升降或者方向的转换,观众流量自然而然地被调整着。

和谐都市之旅的最后一个展厅将参观者引至一个高耸的、纵向伸展的剧场式大厅。

至此,明显地能够令人感知,参观者甩在身后的高度大约已有12米— 这里就是动力之源展厅。

经历过动力之源展厅的演示活动后,观众像走螺旋梯一般,慢慢地从三层楼上走下,最后到达展馆的活动区。

展馆西面自然景区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展厅入口视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创意之都参观者游历和谐都市之旅由严思和燕燕陪同各个展厅穿行德国馆是体验和谐都市的一场旅行。

参观者将游历不同的城区空间:工作与思考的、休闲与修养的空间、还有居住空间以及文化活动和公共活动场所。

参观者如同平日漫步于都市,有时是主动的,有时又是被动的在各个大厅走动:在有些路段可步行,有些路段要乘坐电梯。

两个讲解员严思和燕燕陪同着参观者的展馆发现之旅—他们暂且还是无形的讲解员。

年轻的德国小伙子从他的视角出发,向中国学生燕燕介绍德国,同时也让参观者加入分享。

旅行从展馆外的自然园区开始,由此进入都市中心,经过一些典型的德国市内场所和广场。

两个年轻人之间引人入胜的对话突出着德国的独特之处。

他们以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方式使德国生活的多样化变得真切可感。

各个城区空间©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自然景区参观者来到一片起落有致、可漫步其间的坡状景园。

路边竖立着来自德国各州的、多种展现德国风景和名胜古迹的巨幅明信片,都是展馆的解说员严思写给燕燕的。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路经那些调动人的所有感官、有着互动效应、展示德国生活一隅的展品,而后便可步入市区展厅。

有兴趣的人可在那些明信片前拍照留念;也可细观展品,或许会使人另有发现,又可以此消磨令人烦恼的等待时间。

市郊参观的路缓缓地向上延伸到一条斜坡路口前。

此处地面上有镶嵌在玻璃板下的、空中摄影的立体照片,展示着独特的和典型的德国城市结构。

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有着互动效应的立体装置,令人能够像用望远镜观望一样,看到德国的缩影。

通过那些注解文章和一些有关德国城市的奥妙的数据资料,使参观者可以更详细地解读每个图片。

这里的德国是一个可视、可感、可闻、可听的德国。

动感隧道在这里,每二十人一组的参观者被请入城区展厅。

穿过一个有红灯闪烁的暗室后,参观者登上电动滚梯。

穿行于隧道,应用多媒体效应设计的场景将参观者带入了画面与声响的世界:火车、汽车、公共汽车交替出现,广播报站声,其间传来鸟儿啾啾鸣啭,还有水上荡舟之声,以及孩子们的笑声。

动感隧道海港新貌©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海港新貌在隧道的末端,出现了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界— 伴着水声、泛着气泡、水光倒映四射。

参观者好似跃出水面一般,忽然眼前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指向未来的都市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蓝天悠悠,海鸥翱翔,市景人群。

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大的现代建筑群,参杂着海港特有的喧嚣声。

这里要传达的信息并非只要更新建筑,而且应当维护原有的。

最重要的是,在原有的根基上创造新的。

未来规划室在都市的天际线上舒展开一间崭新、宽敞的大厅。

大厅的地面和墙上都布满了巨幅设计图、建筑模型、设计草图和城区规划图。

它们像是被微风轻拂,缓缓扇动。

一切都处于动态,处于发展进程中。

这个展厅的主题是关于创新和持久的城市发展,它也展示着城市中基础设施不断变化发展的进程。

在展厅末端能够看到展现未来的设计:一种都市共同生活的新形式,一种人类未来如何能够共同生活的设想—不论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也不论国籍。

燕燕和严思阐释着来自德国的未来设想和未来规划项目。

未来规划室人文化园©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人文化园参观者走进释放着能量、生命力和生活乐趣的、灿烂的花的海洋。

这里是和谐都市的花园。

这个展厅的设计由各种图片、仿声和三维空间体的展品组成。

它使人能够亲身感悟到,在现代的繁忙的大都市里,拥有一片私人的绿地和休养片刻的重要意义。

在参观者乘电梯前往下一个展厅时,孩子们可以乘滑梯滑向下一个展厅。

发明档案馆这里,一个光线暗淡、闪烁着红光的大房间迎接着参观者们继续他们的和谐都市之旅。

在高至屋顶的大架子上,陈列着许多著名的发明和设计产品。

它们在改善城市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被展示的多半是德国的设计和工程服务方面的广泛成就。

接下来,参观者将进入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生产车间—工厂。

创新工厂这间大厅中的一切都处于不停地运动状态。

参观者也乘滚动电梯而行。

传输带在参观者的上空穿梭往来于不同的层面。

其上满载着展品—德国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产品、革新发明、还有某些生产程序。

参观者可在电子浏览查询台详细查找这些展品的功用,或了解展品的内部结构,包括这些展品技术方面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