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丛书答案

八上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丛书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方法指导丛书期末综合测试题题目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诘责(jiã) 不逊(xùn) 朔方(shuò) 干徊(hã)b.执拗(niù) 馈赠(guì) 裸露(1uò) 哂笑(xī)c.招徕(1ái) 胆怯(qiâ) 稽首(qǐ) 家醅(bâi)d.迁徙(xǐ) 轩昂(xiān) 滞留(zhì) 宽恕(sù)2.下列短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忧馋畏饥人情练达引经据典龙吟凤哕b.莫衷一是看风施舵相辅相成相形见拙c.逢场作戏顾名思义合辙押韵囊萤映雪d.忍劳忍怨不容置疑沧海桑田盛气凌人3.颁奖辞欣赏(4分) ‘20年前的小会计,今天的女首富。

她点石成金,将废纸变成森林。

她用自然法则告诉人们:绿色财富,循环不息。

.上面是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写给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的颁奖辞。

这段话非常讲究句子的组织和推敲。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结合,长短句交替。

仔细阅读,完成下列①②题。

①下列句子属主谓句的一项是(▲)。

(2分)a.20年前的小会计。

b.今天的女首富。

c.她点石成金。

d.绿色财富。

②请用符号法划出下列句子的主谓宾。

(主语=、谓语——、宾语﹏)(2分) 她用自然法则告诉人们:绿色财富,循环不息。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意味着它们繁殖得很快呗。

”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

b.“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d.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深秋的香山,是人们欣赏香山红叶,登高望远的好时候。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d.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6.古诗文填空。

(8分)①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②,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④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封建社会的普通现象。

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表现“百姓苦”的诗句:“,。

”7.名著阅读。

(4分)1他所经过的时期,真如他所说的“荒漠的青年时期”。

荒凉的沙漠,给一阵阵狂热的秋风扫荡着。

关于这个时期,《少年》,尤其是《青年》的叙述中,含有极丰富的亲切的忏悔材料。

他是孤独的。

他的头脑处于永远的狂热境界中。

①这个片断出自名著《▲》,作者是。

②文中的“他”是指 (▲)a.贝多芬 b.托尔斯泰 c.米开朗琪罗 d.阿廖沙8.综合性学习。

(6分)班上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①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字数60左右)(2分)。

②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诗心得。

下面是小华的阅读感言。

请你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2分)品读古诗人,我赞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隋怀;我。

③活动结束时,语文老师以对联的形式为本次活动作结。

不过老师只说出了上联,请你接着说下联。

(2分)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一)(1 6分)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殊不知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可是,b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

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节选自严春友《敬畏自然》)9.文章开头指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对此,作者持什么态度?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

210。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句话运用哪一种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

11.细心品味文中画线的a、b两句的妙处。

(4分)a句:。

b句:。

12.文中说:“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

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请你列举一个例子来证咀这一观点。

(3分)。

1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裂地震,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有网友指责地震专家为什么不事先预报地震的有关信息。

对此,请你运用文中的相关知识淡谈自己的看法。

(3分)。

(二)(18分)咸菜茨菰汤汪曾祺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

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

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

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

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②咸菜是青菜腌的。

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

一盘黄芽莱炒肉丝,是上等菜。

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

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

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

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成,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

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成了,而且已经发酸。

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

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

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

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

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

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我承认他这话。

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

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⑨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

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

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

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

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⑩北方人不识茨菰。

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

”—_“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⑾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⑿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⒀我想念家乡的雪。

3(选自汪曾祺散文集《草木春秋》【注释】:①茨菰cī gū:草本植物,可食用。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想念家乡的雪”?(3分)。

15.作者对茨菰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按下列提示,从文中筛选有关短语,填在下面的横上,并说说这种写法的特点及作用。

(5分)小时候:十九岁离乡后的三四十年:前几年:。

写法及作用:。

16.第⑧段引用沈从文的话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作简要回答。

(4分) ①。

②。

17.下面是《端午的鸭蛋》中的两个语段,试把它们与本文相关文字作比较,说说你的发现。

(4分)语段一: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成鸭蛋于是出了名。

(1)请将语段一与本文第②段作比较,说说它们在句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语段二:高邮成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2)请将语段二与本文第⑨段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上的相似之处,并作具体分析。

18.第⑧段写沈从文“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由此你一定会联想到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他的散文《》请用一句话评价这篇散文:这是一篇的散文。

(2分)三、文言文阅读(16分)(一)(8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不以千里称也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用“/”标出下列句子诵读的节奏。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1.翻译下面句子。

‘2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422.韩愈从自己的坎坷遭遇出发,为社会中所有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知识分子表达了愤懑和不平,有力地批判了社会中“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现实。

读了本文,请你结合当今人才使用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2分)。

(二)(8分)前事不远吾属之师(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戊子:时在太宗贞观二年三月。

②虚己以受人:虚己,自己要谦虚。

受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能听得进臣子们说的话。

③献其谋:提出(他的)主张、计划、策略等。

④竭其力:尽量发挥(他的)力量、能力。

⑤自用:固执自信,自以为是。

⑥曾:竞。

⑦属:恰好,正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