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界感应报警系统的分析一、周界感应报警系统特点.1.新概念的周界报警系统和阻挡相结合.2.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不留死角3.功能强大,防破坏能力强,靠近,断线,翻越都能触发报警4.自动储存报警信息,独立打印5.无生命危害6.采用先进计算机集成系统,克服传统探测器安全性差,误报率高的缺点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周界防范系统及设备主要有一下几种:主动红外报警系统、微波墙式报警系统、泄露电缆式周界探测报警系统、驻集体振动电缆报警系统、光纤传感器周界报警系统目前的周界防范主要有两种措施,分别是实体防范措施和技术防范措施。
实体防范:实体防范就是用不同物质构成具有一定高度的防范区域,从而控制或禁止外人非法进入。
古老的方式有水泥土、石砖墙、木制栏杆、铁丝网等,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属或非金属制成的周界围栏,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防范需要。
但再好的实体防范产品,如果没有人24小时看守,都无法阻止非法入侵者的进入。
因为如果无人值守,入侵者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破坏或者攀越围墙、围栏,进入防范区域内也不会有人知道。
技术防范:技术防范是指用先进的高科电子技术生产出各种具备探测功能的产品,对入侵者进行探测。
当有人非法入侵时,这些产品就会在瞬间发出报警信号,通过各种报警联动设备告知防范人员,从而达到有效的防范效果。
目前市场常见的技术防范方案主要有:主动红外对射:该产品探测灵敏度高,成本造价低,安装方便,区域分化准确,对射角度明显,但缺点是在野外工作很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从而容易产生误报警现象,给出警人员带来不便;脉冲电子围栏:具有一定的实体防范功能,当有人攀越或破坏围栏入侵时,产生低电流、低电压,将入侵者击落回去,并同时发出报警信号,该产品报警可靠,在野外工作不受任何环境影响,误报率极低,。
震动电缆、微波墙、泄露电缆、激光等周界防范产品在市场不同场所都有需求,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
入侵探测器作为最前端的设备,是整个周界防范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部分。
通常人们在评价周界防范系统时,只关注于误报率、漏报率及稳定性等纯技术指标,而往往忽略了或根本没关注的设计上的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应该在系统设计时就应该被考虑的。
入侵探测器作为周界安防最前端的设备,是整个周界防范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部分。
所以周界安防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防范的严密性:入侵探测器防范的严密性:防范介质应该形成有一定高度(通常为入侵者不可跳过/跨过)的“封闭式”屏障。
使得入侵者从这个屏障的任意部位穿过,均应触发报警信号输出。
地形因素的适应性:地形因素的适应性是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布置可以适应上述各种地形变化,并使防范介质可以沿地形走势构成有效屏障。
目标与环境因素的不相干性:在入侵探测器探测覆盖区域内,可能触发报警的物体,比如人、车、动/植物、水/电管路等。
由于每种入侵探测器探测覆盖的区域不同、其探测的技术原理不同,所以各自的目标和环境因素也完全不同。
比如微波和感应线缆类探测器的探测覆盖区域是一条具有相应宽度的立体带状区域,如果被安装在人/车行道边,则过往行人/动物或车辆就成为目标因素,其正常行动也会引起报警;又比如,泄漏电缆的探测覆盖区域是一条具有相应宽度的立体带状区域,其防范区域内布设有水/电管路,一旦水/电流量产生变化,就可能成为干扰的环境因素,而引发误报警;再比如,主动红外线入侵探测类产品的探测覆盖区域是一条没有厚度的理想的带状区,正常行动的行人/大型动物或车辆不会成为其目标因素,但其周围生长的植物就会成为干扰的环境因素;还有,声波/超声波类入侵探测产品的探测覆盖区域是距离与形状均不确定的立体空间,任何声波波长、声压强度和声波波形复合成其触发条件的声源,都是其目标因素。
所以,目标和环境因素的不相干性是选择入侵探测器必须考虑的因素,并在安装使用上要使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最小化。
景观的匹配性:景观因素的匹配性是指入侵探测器的布设不为人视线所察觉;或入侵探测器造型与景观协调而不成为明显防范器具,从而不会影响在景观区域内人们观感的和谐性。
施工的便利性:施工便利性是指入侵探测器的信号输出方式易于与各种/各类/各型号的后接控制设备的方便连接,入侵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硬件结构不仅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环境,更要求能方便于施工操作,其布线与连接简便,操作提示和产品的故障提示易于为普通施工人员掌握,具备有效的调试辅助工具和有效的培训方法。
对人体无伤害性:如目前常用周界防范入侵探测器中,激光对射式入侵探测器对人眼可以造成永久性伤害;主动微波入侵探测器产品长时间照射对人体也有一定伤害等。
人体无伤害性是要考虑在人员密集活动的区域,不应使用对正常活动的人体的健康与安全有害的探测介质。
功能的多样性:某些周界防范入侵探测器不仅具有入侵探测功能,还具有其他实用的功能,如红外线幕墙同时还具有照明灯具、摄像机支架、甚至路牌支架等功能。
接警核对的实时性:通常,周界防范系统的信号流向是,入侵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报警信号发送给报警控制器,之后报警控制器再把报警信息上传到接警中心。
周界较长时,入侵探测器可通过地址模块把报警信息传给设置在接警中心的总线制报警控制器。
此过程中,入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是数十毫秒级的,信号传到接警中心的时间是数百毫秒级至秒级的。
但由于接警中心得到的只是某个防区入侵探测器被触发的报警信息,具体触发原因仍需要人员到现场排查核实,.而派出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可能就是分钟级甚至是十分钟级或更长的。
这时接警核对看到的已经不是入侵探测器被触发时的实际场景,通常情况下入侵者已经离开、或者触发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电磁干扰/动物/植物)、内部因素(器件故障)等引发误报警。
所以,整个接警过程会由于接警核对不及时而无效。
接警核对的及时性是指在收到报警信号以后,可以在数秒钟内复核现场实时情景,及时确定触发报警的性质。
周界预警防范模式:为了报警时能准确定位,使视频复核联动具有效性和可靠性,由入侵探测器构成的防区长度建议不超过100米,通过报警控制器与视频监控设备组合构成实时联动预警系统。
当某防区由于入侵或其他原因触发报警时,该防区的图像自动在监控中心的屏幕上弹出,并以声响等方式提示值班人员及时观察报警信号联动的现场图像,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作相应的处置。
A、主动红外周界防范系统主动红外周界防范系统是最早出现的电子类周界防范系统,它由主动红外探测器(红外对射)、报警主机、报警联动装置、传输线路组成。
它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周界报警系统,红外对射一般安装在周界实体围墙上或地面上,多对红外对射形成一道无形的红外线封闭区,当有入侵者进入该封闭区时,必将阻断红外线,探测器立即发送信号到报警主机。
1、主动红外对射的工作原理主动红外探测器是由发射和接收装置两部分组成.红外发射机驱动发射单束、两束或四束调制的红外光束,在离红外发射机一定距离处,与之对准放置一个红外接收机,它用来接收发射端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并经过光电转换将其转变为电信号。
红外光束构成的是一道人眼看不见的封锁线,当有人穿越或阻挡这条红外光束时,接收机就发出信号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2、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要求主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以100米以内为宜,一般实际使用距离为产品有效距离的70%。
主动红外探测器应采用交叉安装的方式,即将同一处安装两只指向相反的发射或接收装置,并使两装置交叉大于0.3米。
主动红外探测器安装在围墙、栅栏上端时,则最下一光束应与围墙、栅栏顶端保持150CM的间距。
安装在侧面时,应安装在围墙、栅栏外侧的最上端,且主动红外探测器与围墙、栅栏外侧保持150CM-200CM的间距。
3、主动红外周界防范系统的特点主动红外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市场考验,可选择的产品品牌也比较多,安装也较为方便、美观,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也随处可见,有许多实用案例供参考。
然而其也有致命的不足之处,没有阻挡作用,该系统只有报警的功能,只能在入侵者侵入后才能发生报警,只能起到被动防范的作用;易发生误报警,当有小动物或杂物阻挡时易发生误报警;受周界地型、环境影响大;受气候影响大,易受雨、雾、雷、雪等影响而发生误报警。
B、高压脉冲周界防范系统智能型周界安防阻挡报警系统简称“电子围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周界防盗报警设备,它引进了世界上最新的报警理念“阻挡为主,报警为辅”。
它主要由高压脉冲主机、金属导线、传输线及报警主机组成一道有形的封闭式电子围栏。
围栏带有非致命的高压脉冲电,它具有威慑(降低作案欲望)、阻挡(制造入侵障碍)、报警(声、光报警并可与其它安防系统联动)三重功能。
1、工作原理高压脉冲发生器(主机)通电后发射端口向前端围栏发出脉冲电压(5000V-8000V),时间间隔大约1秒发射1次,脉冲在围栏上停留的时间大约0.1秒,前端围栏上形成回路后把脉冲回到主机的接收端口,此端口接收反馈回来的脉冲信号;同时主机还会探测两个发射端之间的电阻值。
如果前端围栏遭到破坏造成断路或短路,脉冲主机的接收端口接收不到脉冲信号或两个发射端之间的电阻太小,主机都会发出报警。
2、各类杆的安装每个防区的两端应安装防区终端受力杆。
每个防区的中间应安装防区区间受力杆,防区区间受力杆间或与防区终端受力杆间距应不大于25m。
防区内有拐角的地方应安装防区区间受力杆;拐角的角度小于120°时,应使用防区终端受力杆。
防区内应安装支撑杆,支撑杆间距应不大于5m。
前端探测围栏应具有禁止人通行的警示牌,警示牌应每隔10m 设置一个,并应做到昼夜可视。
前端探测围栏的金属导线连接处应采用压接法连接。
安装在受力杆和支撑杆上的绝缘子应固定牢靠。
3、围栏金属线的安装要求独立式电子围栏,直接架设在地面上。
其高度约2米左右,一般安装10-12根线缆。
考虑到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求在独立式电子围栏的一侧或两侧,安装不低于1.2m的防护墙或围墙。
其间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1m。
使独立式电子围栏正常工作部位处于一个公众通常难以接近的封闭区域内。
附属式安装通常应采用顶置式安装;如采用侧置式安装,则前端探测围栏的最下一根金属导线高度距地面应不小于2.3m。
顶置式安装可以采用直立式安装,也可以采用倾斜式安装。
附属物的高度应在2.0m-2.8m之间。
4、高压脉冲周界报警系统的前景高压脉冲电子围栏由于其不受地型、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并具有良好阻挡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这类新型的周界探测技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占有主导地位。
然而高压脉冲围栏必竟是一种带电的装置,虽然这种脉冲电是非致命性的,本身对人体也不会造成伤害。
但由此是否会简接性的引起一些伤害,还是应该值得关注的,例如由于被电击后失足摔落而造成的伤害,由于小孩误接触到围栏而受到电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