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一、填空1.《向导》的首任主编是蔡和森。
2.《中国青年》的首任主编是恽代英。
3.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叫红色中华通讯社。
4.巴黎和会中唯一的中国记者是胡政之。
5.“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周刊。
6.外国人在我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7.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
8.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是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
9.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于1835 年创建于法国。
10.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9月3日创办的《太阳报》。
1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2.《国闻报》是严复创办的报纸。
1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先驱》。
14.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5.《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是陈独秀。
16.邓小平主编过的军队报纸是《红星》。
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新华日报》。
18.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费加罗报》。
19.第一张便士报是《纽约太阳报》。
20.雇佣马克思为驻伦敦通讯员的美国报纸是《论坛报》。
二、判断1.我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出现于宋朝。
(√)2.我国汉代就有了邸报。
(X )3.姚公鹤的《上海新闻史》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史专著。
( X )4.《大清报律》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5.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张日报是《新华日报》。
(X )1906. 清代的新闻法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成熟、最完善的。
(√)7. 明代的邸报从不允许出现批评皇帝的内容,也绝不可能出现。
(√)?8.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是《上海新报》。
(√)9.在刚创办的时候,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是同一家机构。
(√)10. 16世纪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X )三、名词解释1.唐进奏院状报唐代中期,在封建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
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2.《苏报》案①我国近代著名报案。
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
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
《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
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
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
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②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政治案件。
《苏报》是以章士钊为主编的革命刊物,1903年5月后刊登了介绍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的文章,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6月底,清政府串通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苏报》,逮捕章炳麟等人,邹容投案自首。
经会审公廨,判处章、邹分别监禁三年和两年。
1905年4月,邹容病死狱中。
“苏报案”不但没有阻止革命传播,相反促进了爱国志士的进一步觉醒。
3.癸丑报灾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
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少了三分之一。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在被称为“癸丑报灾”。
4.曾格案件①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
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
曾格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
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新闻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
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
②1733年,德国曾格在纽约创办《纽约周报》,内容多是批评总督威廉•科斯比和地方议会,因此被指控“毁谤政府”,曾格于1734年11月被捕。
1735年8月法庭开庭,安德鲁•汉密尔顿以80岁高龄为曾格辩护。
按照当时英国和北美的惯例,凡是对政府进行批评,不管内容是否真实,一律视为诽谤。
汉密尔顿从两个方面对指控进行了反驳:首先它指出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其次,汉密尔顿坚持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做出。
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
5. 《费加罗报》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刊于1854年。
其报名源于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剧本。
该报观点保守,重视社论,也是法国有名的“质报”。
读者以文化水平较高的商界人士和高级职员为主。
6. 小报①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不定期发行,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书肆之家”等。
小报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广受读者欢迎。
②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7."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
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
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
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
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8.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共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不仅加强了中央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而且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封锁。
9.哈瓦斯社是世界上最早创办成功的新闻通讯社。
1835年夏尔.哈瓦斯创办于法国巴黎。
1940年德国侵入法国时瓦解。
10. 《太阳报》美国第一张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创立于 1833 年 9 月 3 日。
该报每份四版,售价一美分,并且首创街头出售。
该报注意刊登有趣的新闻来吸引读者,其取材多是无足轻重的项事,但读来很有味。
它还重视报的人情味。
深受读者的欢迎。
四、简答题1.新记《大公报》公司的“四不”编辑方针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不党、不私、不卖、不盲①所谓“不党”,是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
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②所谓“不卖”是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
③所谓“不私”,是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
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④所谓“不盲”,是指不“随声附和”、不“评诋激烈,昧于事实”。
2.反“客里空”运动的现实意义何在?“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
①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3.黄远生提出新闻记者素质的“四能”说主要内容是什么?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①“调查研究,有种种修养”,是谓能想;②“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③“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④“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
4.路透社业务有何特点?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涉及面广,素有“迅速、干练”之称。
②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
这是路透的传统项目,经过不断革新、完善,现在它是世界经济信息的最大供应者。
路透社的经济新闻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并日渐成为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总收入有90%来自提供经济信息。
5.法国国民议会1789年通过的《人权宣言》第11条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6.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在报刊功能方面,提出“两大天职”说,即“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认为报馆是与政府立于平等地位的“国民公意代表者”,政府应该接受它的监督。
(2)在办报原则上,提出办好报纸的四个条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3)在舆论方面,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
认为报馆是最能反映舆论的机关,健全舆论必须有五个条件,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4)在宣传方面,提出“浸润”等报刊宣传方法。
(5)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报刊具有无穷的力量。
(6)在新闻业务方面,主张评论和新闻通讯、报道有明确分野。
7.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①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
②南方各省新政权支持的原因。
③民国以后成立的形形色色政党,一部分资本家纷纷办报来宣传自已,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到好处和借机发财。
8.《解放日报》改版有何背景?1942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的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检查报纸的党八股现象。
《通知》还阐明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党报理论,包括“全党办报”的方针,党报的内容、版面及主要任务等。
2349.简述西方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