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概论

旅游概论

2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或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活动。

旅游的根本性质: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旅游活动的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活动的特征:审美性、享受性、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观光旅游的基本特点是:1)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成为旅游的热点。

2)旅游者以观赏游览为主,流动性较大,在旅游地逗留时间不长。

3)旅游者消费水平一般不高,对价格往往比较敏感。

4)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观光游览旅游淡旺季十分明显。

5)旅游的最基本类型,也是世界旅游方式的主体,观光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中所占比例最大。

生态旅游的特点:1)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

2)生态旅游是高品味的特殊的旅游形式。

3)生态旅游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欣赏、认识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以及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4)生态旅游内容丰富属高层次的专业旅游5)生态旅游强调利益共享和公平性。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业的诞生:英国人,托马斯.库克最先认识到这种社会需要开创旅游业先河:1841年7月5日,库克利用包租火。

车的方式组织了第一次团体旅游:1845年库克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1845年8月4日库克首次组织了350人从英国的莱斯特至利物浦进行团体消遣旅游,在活动中在宣传和组织方面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这次活动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1855年他组织了从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的旅游,全程采用第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1861年库克创造了一种带金券。

这种代金券实际上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1872年库克又首次组织了环球旅游。

1857年和1885年英国先后成立了登山旅游俱乐部和帐篷俱乐部。

1890年法国和德国成立了观光俱乐部,美国运通公司1850年兼营旅行代理业务并于1891年发旅行支票。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重要促进作用表现在:1)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而为旅游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客观条件。

2)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

3)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现代旅游迅速的发展的原因从需求方面:1)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几乎所有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了战前的增长速度。

2)战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而个人闲暇时间增多。

3)战后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发展,信息知识和技术日益进步,文化教育事业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4)战后城市化进程加速。

5)战后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

6)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入发展。

现代旅游的特点:增长的持续性、旅游活动的普及性、地域的集中性、旅游的季节性和竞争的激烈性。

第四节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1927年6月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1)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型转为经济创汇型。

2)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

3)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5)旅游业经济作用日趋重要,综合功能全面显示。

6)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7)旅游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定居国访问的人。

中国的定义: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收入水平、闲暇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人口状况和旅游动机。

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方面的动机4)地位和声望方面得动机。

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自我中心型,近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消遣型旅游者特点:1)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

2)旅游的季节性较强3)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对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4)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由于自费的原因,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特点:1)他们在人数上虽然较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

3)由于他们的出行时出于工作业务的需要,因而少受季节的影响,甚至没有季节性4)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性较小或者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5)除特殊情况外,他们一般在目的地停留天数较少,因为外出任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在目的地过久停留。

6)他们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外出并非自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没有选择或更改目的地的自由。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特点:观赏性、综合性、地域性、时间性、永续性。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或旅游饱和度: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突出重点,通盘建设、力求经济,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将旅游业定义为: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群体所组成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产业、依托性强的产业、服务性的产业和环境密集型产业。

旅行社的经营特点:旅行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旅行社是依附性很强的企业、旅行社是脆弱性很强的企业、旅行社是要求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旅行社企业的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

饭店业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客栈阶段、大饭店阶段、商业饭店时期、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饭店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旅游业中的支柱行业,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2)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3)旅游业关联度高的重要因素4)旅游业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5)有助于强化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功能。

现代饭店集团也称饭店联号或饭店连锁经营,是指饭店公司拥有、控制或管理两家以上的饭店,这些饭店分布在本国乃至世界各地,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统一的服务标准进行联合经营,形成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的饭店经营系统。

现代饭店集团的优势:品牌优势、技术管理优势、市场优势、财务优势。

饭店业的发展趋势:1)饭店经营管理理念现代化2)饭店经营形式集团化、专业化3)饭店服务产品多元化、个性化4)饭店竞争文化化5)绿色饭店成为潮流旅游交通的作用:1)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2)有助于促进旅游区的兴起合发展3)旅游业经济收入稳定而重要的来源4)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产品: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旅游活动需要的全部服务的总称。

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开始返回家为止这一期间旅游经历中所需要的全部服务的总称。

旅游产品的构成: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可进入性。

旅游产品的特性: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生产和消费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

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一切供求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旅游市场又称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他是由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构成。

全球国际旅游客流规律1)国际旅游客流规律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旅游为主,远程旅游相对较少,但远程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旅游者多流向风景名胜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

4)国际旅游客流在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两国或地区之间流动。

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特点1)经济发达国家游客市场是中国较有潜力的海外游客市场。

2)目前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不高,居于中等。

3)中老年游客比重达,青少年游客比重小。

4)观光旅游比重达,会议、商务、奖励性旅游比重小。

5)原有主要客源市场进一步增长,新兴客源市场有所发展,周边客源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状况:1)距世界主要客源市场较远。

2)面临临近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3)旅游产品种类与结构缺乏竞争力。

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过程:开创阶段(1984——1988)、波动阶段(1989——1992)、繁荣阶段(1993——1998)和新阶段(1990——)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1)从花费额来看,国内旅游花费总体水平在大幅度攀升,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2)规模大、覆盖广、多样化。

3)经旅行社中介出游人数增长很快,散客市场仍占相当份额。

4)短程旅游者居多,长途旅游有较大发展。

5)出游时间比较集中。

6)增长迅速,旅游业前景广阔。

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1)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①创收的作用②创汇的重要手段2)带动相关经济部门和行业迅速发展3)扩大就业机会4)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旅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4)可能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①旅游即生活②促进智力资源开发进程,使人获得丰富知识。

③高级精神享受。

美感培育手段之一。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①促进接待的对外交流②促进接待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③促进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④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旅游文化的消极影响1)使接待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人为破坏2)是接待地固有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

3)扭曲接待地的道德标准,为接待地带来社会问题4)影响接待地文化健康发展。

第八章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布伦特兰夫人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于四个“观”即:公平观、发展观、持续观及和谐观。

1.公平观:是指当代和子孙后代都有享用资源和环境的权利2.发展观:是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所持有的发展观念;3.持续观,是与发展观紧密联系的一种价值观念;4.和谐观:是指在社会实现进步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考虑到旅游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能力。

旅游发展应当循序渐进。

我国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1)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粗放、盲目,利用不合理。

2)旅游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3)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4)文明建设滞后,名胜古迹受损。

第九章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定义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目标而定制和实施的促进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的基本性质:1)产业政策是客观存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