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提出了水痘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水痘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水痘(varicella)是常见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以其形态如痘、色泽明净如水泡而得名。
本病传染性强,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6~9岁,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本病中医、西医病名一致。
3 诊断[1-4]
3.1 病史
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
常证:皮疹可见于全身,呈向心性分布,躯干部较密集,常伴瘙痒感,分批出现,丘疹、疱疹、干痂并见,形态椭圆,大小不一,周围红晕,结痂后不留疤痕,可有发热,多为低热,常伴全身不适、纳差等症状。
变证:多发生在体质虚弱患儿,皮疹稠密,疱疹较大,疹色赤紫,根盘红晕明显,疱浆混浊,紫癜,呕吐,发热,烦躁;或见嗜睡,谵语,神昏,惊厥;或见咳嗽频作,喘促。
先天性水痘:孕母有水痘史,先天性畸形,出生低体质量,皮肤瘢痕,播散性水痘,智力低下。
3.3 实验室检查
3.3.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
3.3.2 病原学检查将疱疹液直接接种入人胎羊膜组织培养分离病毒,单纯-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3.3.3 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抗体高滴度或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病原。
3.4 需与水痘鉴别的病种
脓疱疮,手足口病,丘疹样荨麻疹。
4.1 常证[1-4]
(1)邪伤肺卫证。
全身性皮疹,向心性分布,躯干为多,点粒稀疏,疱疹形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显,疱浆清亮,瘙痒感,伴发热,多为低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纳差,偶有轻度腹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邪炽气营证。
全身性皮疹,可呈离心性分布,疹点密布,痘疹形大,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混浊,口腔、睑结膜、阴部可见疱疹,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赤唇红,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纳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4.2 变证[1-4]
(1)邪陷心肝证。
常发生于水痘后期,发热,头痛,呕吐,甚或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神识不清,嗜睡,谵语,狂躁,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舌质红绛、苔黄燥或黄厚,脉洪数或弦数,指纹紫。
(2)邪毒闭肺证。
发热,咳嗽频作,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煽,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发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3)毒染痘疹证。
发热,疱浆混浊,疱疹破溃,脓液外流,皮肤焮红肿痛,疱疹出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脉象数,指纹紫滞。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
清热宜分清表热、里热,表热宜辛凉宣散,里热应根据在气、营、血分之不同,分别施以清气泻热、清营透热、凉血解毒等法。
祛湿亦根据湿邪在表、在里不同,而分别采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法。
同时应视湿与热之轻重而治疗有所侧重,目的是使邪热得清,水湿得化,则水痘自除。
患儿应饮食清淡,禁止使用水杨酸制剂和激素,对已长期应用激素而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减少至维持量。
对患儿衣物及生活用品需进行消毒处理。
5.2 分证论治
5.2.1 常证 (1)邪伤肺卫证(推荐级别:D)[3,5]。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主方: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后下)、蝉蜕、桔梗、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
加减:咽喉肿痛加板蓝根、马勃、山豆根,皮肤瘙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咳嗽有痰加浙贝母、前胡,素体气虚,疹稀色淡,液少皮皱加黄芪、薏苡仁。
(2)邪炽气营证(推荐级别:D)[3]。
治法:清气凉营,化湿解毒。
主方:清胃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生地黄、连翘、升麻、牡丹皮、赤芍、紫草、生石膏(先煎)、栀子、车前草。
加减: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溶入)、瓜蒌,口干唇燥,津液耗伤加天花粉、麦冬、芦根。
5.2.2 变证 (1)邪陷心肝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方: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先煎)、生地黄、水牛角片(先煎)、黄连、栀子、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牡丹皮、紫草、羚羊角粉(吞服)、钩藤(后下)、甘草。
加减:壮热不退加柴胡、寒水石(先煎),高热烦躁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神昏惊厥加服紫雪丹,神昏谵语痰盛加服至宝丹。
(2)邪毒闭肺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清热解毒,开肺定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苦杏仁、生石膏(先煎)、桑白皮、葶苈子(包煎)、紫苏子、黄芩、黄连、栀子、紫草、牡丹皮、甘草。
加减:热重者加虎杖、连翘、知母,咳重痰多加前胡、天竺黄、浙贝母、瓜蒌,腹胀便秘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溶入)、枳实、厚朴,喘促而面唇青紫加丹参、赤芍。
(3)毒染痘疹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排毒。
主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当归尾、赤芍、野菊花、紫花地丁、白芷、天花粉、皂角刺、甘草。
加减:壮热不退加柴胡、葛根,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溶入)。
5.3 口服中成药
(1)板蓝根颗粒(板蓝根)。
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
成人剂量:每服0.5~1袋,1
日3~4次,开水冲服。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于邪伤肺卫证。
(推荐级别:D)
(2)银翘解毒丸(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炒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每丸重3g。
成人剂量:每服1丸,1日2~3次,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于邪伤肺卫证。
(推荐级别:D)
(3)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
成人剂量:每服20mL,1日3次,口服。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于邪伤肺卫证。
(推荐级别:D)[6-7]
(4)清瘟解毒丸(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牛蒡子、羌活、防风、葛根、柴胡、黄芩、白芷、川芎、赤芍、甘草、淡竹叶)。
每丸重9g。
<3岁每服1/2丸,3~6岁1丸,>6岁2丸,1日2次,口服。
用于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
(推荐级别:D)
(5)黄栀花口服液(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
2.5~3岁每服5mL,4~6岁10mL,7~1 0岁15mL,>11岁20mL,1日2次,饭后口服,疗程3d。
用于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
(推荐级别:B)[8-9]
5.4 中药注射剂
(1)热毒宁注射液(青蒿、金银花、栀子)。
静脉滴注,3~5岁最高剂量不超过10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稀释,滴速为30~40滴/min,1日1次。
6~10岁1次1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稀释后使用,滴速为30~60滴/min,1日1次。
11~13岁1次15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30~60/min,1日1次。
14~17岁1次2 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30~60滴/ min,1日1次。
或遵医嘱。
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
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
用于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毒染痘疹证。
(推荐级别:D)[10]
(2)清开灵注射液(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片、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成人剂量肌肉注射:1日2~4mL。
静脉滴注:1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 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min为宜。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于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邪陷心肝证。
(推荐级别:D)
(3)痰热清注射液(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
成人剂量:静脉滴注,1次2 0mL,重症患者可用至40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注意控制滴速在60滴/min内,1日1次。
儿童按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控制滴速在30~60
滴/min,1日1次。
或遵医嘱。
用于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邪毒闭肺证。
(推荐级别:B)[11-12]
(4)双黄连注射液(金银花、黄芩、连翘)。
成人剂量:静脉滴注,每次1mL/k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或5%~10%葡萄糖注射液中;肌注1次2~4mL,1日2次。
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于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
(推荐级别:D)
5.5 洗浴疗法
蒲公英、黄芩、益母草、苦参各20g,黄连、黄柏各10g,1日1剂,水煎,外洗1日2次。
用于毒染痘疹证。
(推荐级别: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