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经济学复习

运输经济学复习

1、理解经济学中的稀缺性与效率的含义,为什么承认稀缺性是经济学的独特的贡献?
答:稀缺性:物品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

效率: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满足人类的愿望,需要。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的利用资源。

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2、简述美国第一个《商务管理条例》的年代化背景及涉及运输价格歧视的条款。

答:1887年美国总统克里夫兰批准的商务管理条例第四节“长程短程运输条例”规定:共用承运人在基本类似的情况下,运输旅客或货物,经由同一条路线,在同一方向,对承运较短者收取较多的报酬,是违法的。

3、请举一例说明,经济学中易犯得一种逻辑谬误在平时(经济)生活中的表现。

答:①后此谬论(因果)②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供需与价格)③合成谬论(局部正确对整体也正确)。

合成谬误:有时我们会假定,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总体来说也是正确的,然而,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

如果你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么这就是合成谬误。

4、运输需求的含义和组成要素,运输需求简单函数模型。

答: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在货物和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六要素:对象、流向、流量、流程、流速、运价。

运输需求函数模型: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对数模型。

5、价格弹性E d 概念与计算
答: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反映了运输需求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应的程度,表示为:E d =Q P
P Q
∙∆∆ ①>1,
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收益增加②<1,缺乏弹性,价格下降,收益下降,③=1,单位弹性,价格下降,收益不变。

6、需求的收入弹性E I :当收入变化1%,运输价格不变时引起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常用于客运需求)E I =Q I
I Q
∙∆∆
7、运输成本基本概念及影响运输成本基本因素。

答: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基本因素:规模、运距、运载率
8、价格的三种作用、五项功能。

答:调节作用、核算作用、分配作用。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合理的布局、有利于促进组织合理运输、有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9、边际收益和边际原则概念,解释并作图说明:平均成本定价与边际成本定价,何时应停产,何时应以边际成本作为最低限价(或最高限价),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定价,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

答:边际收益:当销售增加1个单元时,由此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化。

边际原则:人们通过仅仅考虑和计算某一决策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来达到收益或利润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在运输供求发生变化时,运输企业必须增加或减少运输数量,并以因增加或减少运输数量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为基础确定运输价格。

P=MC 效率最大化,P=D(Q),MC=增量TC/增量Q ,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 停产。

10、我国对运输价格的管理原则和管理形式
答: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保护竞争,禁止垄断的原则。

管理形式:国家定价、国家指导定价、市场调节价。

11、狭义的和广义的运输市场含义,运输市场的参与者组成。

答:狭义的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该场所为旅客、货主、运输业者、运输代理者、提供交易
的空间。

广义的运输市场则指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参与者组成:需求方(民企业军方)、供给方、中介方、政府方。

12、市场竞争状况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完全竞争市场四个特征:市场价格既定、各厂产品同质、要素进出自由、市场信息充分。

完全垄断市场的四个特征:厂商就是产业、产品不能替代、独自决定价格、实行差别定价。

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13、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基本建设程序有哪些重要改进?
答:在项目决策阶段,增加了可行性研究程序;在项目建设市场的培育中,建立招投标制度;在项目实施(建设施工)环节,实行监理制度。

14、经营性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的筹资方式,资金成本概念。

答:筹资方式:吸收投资和捐资、自有资金、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转让经营权、组建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融资。

资金成本是指为筹措并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即它包括资金筹措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资金成本是项目建设中的费用支出,属于资金的耗费。

15、项目融资的特征及其含义
答:有限追索、项目导向、风险分担、债务屏蔽、项目周期长、融资成本高、负债能力强
16、我国《公路法》规定的公路收费条件、收费原则
答:封闭型的汽车专用公路;平原微丘超过40KM,山岭重丘区超过20km的一般二级公路;长度超过300M 的公路桥梁;长度超过500m的公路隧道;上述公路若有县级以上政府贷款等情况。

原则:应符合消费者“支付意愿”原则。

17、公路经营期转让的经营期如何计算?
答:求(Bt-Ct-Pt)(1+i)的-t次方=0
18、单利和复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等的概念
答:单利:当支付的利息和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及利率成正比时,此利息就是单利,I=P*n*i
复利:是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期的本利之和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本金。

F=P(1+i)n本利之和。

当给出的是月利率、季利率时,可以通过乘以12或4来转换成年利率,这时得到的利率就叫做名义利率。

当采用复利公式进行转换,即通过【(1+I)12—1】或【(1+I)4—1】来转换成年利率,所得到的利率就叫做实际利率。

现金流量:是指当年资金的支出和收入,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出和流入的代数和。

19、折现、投资回收期(Pt、P t′)、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内部收益率(IRR)等的概念。

答:折现:非基年(t≠0)的资金需转换成基年的现值,称为折现。

投资回收期(Pt、P t′):投资回收期是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是反映项目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Pt: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项目净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

动态投资回收期P t′:为克服Pt的缺点而采用的改进。

Pt的优点是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便于投资者衡量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因此Pt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Pt只考虑投资回收之前的效果,不能反映收回投资之后的情况,无法说明盈利水平;Pt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难以正确识别项目的优劣。

净现值(NPV):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现金流量按规定的折现率折现为基年的现值,并求其代数和,即为净现值。

净现值率(NPVR):净现值是为了克服净现值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净现值率是用净现值除以总投资现值Ip得到,表示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IRR):它是使项目的计算期内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等于0的折现率。

20、财务评价中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答:建设期借款利息(计算)t年建设借款利息=(t年初借款利息累计+t年借款/2)*年利率。

(例7-14)21、经营成本概念,折旧费及加速折旧的概念
答:经营成本是指经营期内的日常性支出。

折旧费:固定资产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损耗而将其价值逐次转移到产品中,计入产品成本并从中提取折旧,是对这种磨损的和损耗的补偿。

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加速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均称
为加速折旧法。

2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答:其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环境和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其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与后代的、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其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总和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即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其四,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并非是要求某一经济活动永远持续下去,而是要求其不断地进行内部和外部变革,即利用现行经济活动剩余利润的适当部分再投资于其它的生产活动,而不是盲目的别消耗掉。

23、外部成本的概念,为什么要研究运输的外部成本(有计算)
答:经济学中的外部成本是指存在于市场体系以外的成本,它属于社会成本的范畴。

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均属于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

24、控制交通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

答: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和基于行政的监管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