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案例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3.科研是什么?学习即研究。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是建设学 习型学校的需要。 课题、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学、做、 写的关系:做中学。 磨课、分层教学、走班、考试细目表、习题设计、 复习策略、教学有效性等。 (课备三遍;教师成功保险公司;人生三件事:读书、 上网、写文章。)
5
4.《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值得研究
(学会、专题、科研成果、报刊论文的特点。“无 三不成论”,亮出架构,亮出思路。) 题目:有新意,无歧义。 内容概述:以最精炼的文字,亮出你的成果。 正文内容:(15000字左右为宜) 课题提出:缘起、背景、综述、概念界定 研究过程:突出创新做法,写出课题亮点 研究成效:理论成果、实践成果 结论思考:后续研究
28
5.注意序码的使用
一级标题:一、二、三; 二级标题:(一) (二) (三); 三级标题:1. 2.3. 四级标题:(1)(2)(3) 五级标题:① ② ③ 执笔时按照此提纲展开就易于做到观点明确、 层次分明。
29
6.点亮编辑的眼睛
(1)要善于发掘好的选题(成功的一半)。要 有开阔的胸怀,选题、立意才能深刻。 (2)要有做细做实的目标 根基:夯实基础,设计好结构 建筑砖:优选素材、选择好典型材料 粘合剂:集体智慧(站在巨人肩上) 屋顶(结论或思考、建议) (3)写作是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模仿 借鉴 重构 创新(选题、结构、内容; 5%) (4)重视长度、深度、包装、质量。
第三只眼睛:专家看论文 (一)三个切入点: 一看格式 二看操作与理性思考 三看文字 (二)一个角度:看参考文献 (三)一个标准:文章的逻辑思维
34
三、案例对论文写作的贡献
13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螺旋式上升循环
设想 计划 反 思
观察 行 动 修正后 的计划
反 思 观察
行 动
14
科研流程:
选题-研究方案-过程管理-结题报告 1.选题 a.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从困难当中选) (在你的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b.你感觉到你最得意的是什么?(从特色 中挖掘) c.选题中有没有独特角度和原创性思维? (有无特色、本土化)
试卷命题的操作程序: (1)学习研究《考试命题实施细则》和参考卷; (2)制定试卷命题计划表(命题细目表); (3)准备试卷命题材料(时代性、针对性、思想 性); (4)编制试题(对课外原材料进行加工); (5)试题论证(科学性、难度;格式:试题卷、答 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试卷校对(仔细、严谨)。
25
3 . 重要提醒
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标题一起构成了学 术论文最重要的信息。这几部分搞好了,论文的质 量会提高一半。摘要往往是最后写的,字数一般占 论文的5%。摘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传统的写法, 就是将小标题用几句话串起来,现在好多学术刊物 已经不采用了;另一种写法是说明论文最核心的观 点和最重要的结论。
11
4.结题报告的框架
分三部分:一是题目、二是正文、三是 结尾。框架图: 标题 题目部分 著名 摘要 引言 研究方法 研究报告 正文部分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结尾部分 参考文献 12
5.怎么做?
就是要研究自己的问题,宜小不宜大, 研究的目的是切切实实地解决自己实际中遇 到的问题。 一、找到问题(找到真问题) 二、分析原因(深度、广度,要尽可能 地深入和缜密) 三、指定措施(解决方案) 四、实践 (成效) 五、总结提炼(思考与建议)
15
如何做好拟题工作? 研究者在课题名称的表述中尽可能表明 三点: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例1:“六年级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 究”,就表明了三点: 研究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 六年级数学教学的自学成才辅导方法;研究 的方法是实验法。 例2:《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这个 课题中,研究对象是“小学生” ,研究范畴 是“学习方法” ,研究方法是“调查”。 16 做到这三点,也就基本完成了拟题工作。
题纲: 一、什么是研究 二、把做着的事情说出来 三、案例对论文写作的贡献
1
一、什么是研究? 1.案例:为什么妈妈总是烙不好饼?
“我辛辛苦苦把饼烙熟了,你还 想怎么着?有的吃就不错啦!”
——还没有研究的意识
“是呢,我怎么就烙不好饼, 人家怎么烙的呢?”
——有了研究意识 而且开始反思
“我烙不好,人家烙得好,可能 是人家的锅不一样”。
18
4 .结题
a.问题的提出:点出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现状弊端。理论研究基础(他们都研究到哪个层面、他人的理论支撑)。 自己的研究基础(做过的陈述一下,说明你的研究基础)。 研究意义:理念性的。 研究目标:是什么,是否清晰。 b.研究内容或课题的具体操作:用操作性的材料。包括我们的研究方法(如 行动研究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等)。 c.成效:有什么变化,客观反映对象的变化状况。学生方面的变化(如思想、 学业、行为上)。老师出现什么变化(理念、方法、掌握技巧等)。对学校产生 的一些变化。 研究结论:几句话,规律性的描述。……有利于……,……是……。无 需要再解释。 d.后续研究(思考与建议) e.参考文献:必须要列。一般需要十几个甚至更多。
17
3.过程
a.文档管理 小技巧:课题立项后,即要求自己在电脑里把 结题报告的框架放出来。在电脑里,建立相应的文 件夹和子文件夹,及时把相关材料放入,一定时间 后作些调整修改。(实施课题档案袋) b.人员管理 组长全面负责,各成员积极配合。要求经常开 碰头会(或课题研讨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c.时间管理 一立项就要作好具体的研究计划和安排,大到 每个学期,小到每个月。并注意每年年底为结题论 证和上交结题报告的时间。
2.研究方案
a.“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研究切口适当调小,外延往小走,内涵往大 放,进一步挖掘价值。有实在的操作性材料。适 中的切口,要考虑申报哪一类课题,研究的力量 如何、体现的研究价值多大。 b.课题名称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突出中心词、范围,应凸现研究目标和 指向问题。搞清楚方法、手段、途径、策略论文时间安排 学习(3/7); 拟提纲(结构) (2/7); 写作(1/7); 修改(1/7)。
24
2 .写作套路
论文写作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主题句,文字东拉 西扯说不清楚,或者光用例子说明,只有一两句论证, 不成比例。我认为,“一个关键句、一段论证、一个例 子”这样的形式是教师撰写论文比较好的套路。文章不 在长短,文章的均衡、协调、成比例非常重要。永远不 要期望在一篇论文里把所有事情都讲完,深入、透彻地 谈一点就可以了。
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
——案例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陶华坤
曾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教育学院中学校长培训客座教授,著作10部:《校 魂》《校长谈治校》《校长发展学》《电视剧本-校魂》《“规范+特色”办学模 式》《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新教育“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走进 名校:建构以学为基点的组织发展新模式》《教育第二次飞跃:“质量-效益”型 教育》等。
21
给初学习作者画像: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这是一位作家用对联的形式形容作文时 的情景,虽然有夸大其辞之嫌,但是可作为 初学习作时的写照。
22
一般说来,一个比较成功、比较充实的教育研究成果,应该有大量能 证明你研究成果的案例,有一个别人可借鉴并能依法操作的模式,同时也 应该有一两个思想的亮点,即比较先进的理念。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 无论是在个案分析、模式构建还是理念提升的过程中,都需要总结反思。
30
文章在送去发表 之前,至少要修改二 十遍。
—鲁迅
31
7.论文点评要“五看”
一看论文的选题是否有创新。创新是文章的灵魂, 论文的好坏就取决于此。“新”,主要表现为新思想、 新见解、新视觉。 二看论文的题目是否恰当。“文章要好,题目要 巧”。好题目有三点共识:第一:贴切、醒目、生动,不 能太平淡;第二:题目要小、短、简洁一些;第三:要有 个性。 三看论文的观点是否有吸引力。一篇优秀的教学论 文,其观点应该语言精炼、紧扣中心,并且能准确地概括 自己所写的内容。 四看论文是否有自己的感受。教学论文要反映对教 育或教学现象的一些真实认识和感受。 五看论文的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 32
——提出新的假设,研究在不断地继续
研究,一点儿也不神秘!
3
2.研究从哪里开始
——研究从备、教、改、讲、练、考开始。 从读懂教材开始。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 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 从编写教案开始。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 果,因为它记载了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了教师认识 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 法和新的教育理念。 从自我反思开始。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 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每一次教学 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 要不断反思、实践和创新。 从身边问题开始。立足自己的日常教学,在身边 4 找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下位论点一 下位论点二 下位论点三
事实资料一 事实资料二 事实资料三
27
论文纲目 论文题目(XXXXXX)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开头 一、XXXXXXXX 过渡段 (一)XXXXXXX (二)XXXXXXX (三)XXXXXXX 二、XXXXXXXX 过渡段 (一)XXXXXXX (二)XXXXXXX (三)XXXXXXX 三、XXXXXXXX 过渡段 (一)XXXXXXX (二)XXXXXXX (三)XXXXXXX 结尾 参考资料
例:《写字教学断想》,谈三个观点。 原先的三个观点是: (1)重视教师的写字基本功; (2)平时写字也要有练字意识; (3)抓好“一寸”是关键。 经反复琢磨后,修改为: (1)打铁还得自身硬; (2)提笔即是练字时; (3)牵牛要牵牛鼻子。 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用的是熟语,生 动形象,表现力强,读者一看就记住了,表 达的效果就不一样。 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