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1排洪沟概况 (1)1.2主要工程量 (1)2、施工总平面布置 (2)2.1施工道路布置 (2)2.2施工用水、电布置 (2)2.3场地布置 (2)3、工期安排 (3)4、施工总体安排及部署 (3)4.1部署原则 (3)4.2施工分段 (3)4.3施工总体安排 (4)4.4排洪沟过国道施工组织 (4)5、施工准备 (4)5.1技术准备 (4)5.2生产准备 (4)5.3机具准备 (5)5.4人员投入 (5)5.5安全标识 (6)5.6主要材料 (6)6、土方工程 (7)6.1测量放线 (7)6.2场地清理及清表 (7)6.3开挖及填筑断面体型 (7)6.4土方开挖 (8)6.4.1 机械开挖土方 (8)6.4.2 修坡 (8)6.4.3 镇脚槽、压顶槽及天然气管道周边开挖 (9)6.4.4 地基处理 (9)6.5土方填筑 (9)6.5.1 填筑段表面处理 (9)6.5.2 填筑土料装运 (10)6.5.3 铺料作业 (10)6.5.4 填筑碾压 (10)6.6土方回填 (10)7、常态混凝土工程 (11)7.1铺设砂砾石垫层 (11)7.2.2 钢筋的绑扎及焊接 (11)7.3止水埋设 (12)7.4立模 (12)7.5混凝土浇筑 (12)7.5.1 区域划分 (12)7.5.2 入模 (12)7.5.3 平仓与振捣 (13)7.5.4 嵌石施工 (13)7.5.5 收面 (13)7.6拆模 (14)7.7混凝土养护 (14)7.8框格混凝土浇筑 (14)8、生态型混凝土施工 (14)8.1施工工艺 (14)8.2铺设砂砾石垫层 (15)8.3生态型混凝土拌制 (15)8.4生态型混凝土浇筑 (15)8.5 生态型混凝土养护 (15)8.6灌注营养基材 (15)8.7 表面覆土层铺设 (15)9、栏杆安装 (16)9.1望柱安装 (16)9.2栏板安装 (16)10、防洪措施及雨季施工 (16)10.1防洪措施 (16)10.1.1防洪目标 (16)10.1.2防洪准备工作 (17)10.2雨季施工 (17)10.2.1雨季施工管理目标 (17)10.2.2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17)10.3排洪沟防洪资源配置及工程量 (18)11、排洪沟过国道专项保通措施 (18)11.1施工措施 (19)11.2交通措施 (19)11.3便道施工 (19)11.4便道拆除 (20)12、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21)12.1混凝土质量控制 (21)12.2土方填筑质量控制 (21)12.3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22)12.4质量保证措施 (22)12.5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3)13、安全保证措施 (23)13.1安全保证措施 (23)13.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24)13.3机械作业安全规定 (24)13.3.1运输车辆安全规定 (24)13.3.2压路机安全操作规定 (24)1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5)15、环境保护措施 (25)排洪沟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1排洪沟概况排洪沟位于石家营沟过城区段,桩号为K0+000~K0+740.428,全长740.428m,主要包括:进口段、涵洞段和明渠段。
进口段(K0+000~K0+085)包括:“八字口”和5级跌水,横断面为矩形,宽5~11m,渠底最大纵坡7.0%,最小纵坡0.0%;涵洞段(K0+085~K0+124、K0+373~K0+425、K0+661~K0+700)由10节箱涵组成每节箱涵13m,其中3#箱涵7节,4#箱涵3节,横断面为矩形;明渠段(K0+124~K0+373、K0+425~K0+661、K0+700~K0+740.428)由6段5m长的渐变段和横断面为梯形的生态护坡段组成,渠底最大纵坡8.303%,最小纵坡1.336%。
生态护坡由C20常态混凝土框格、植生生态混凝土、营养基材和表面覆土组成。
1.2 主要工程量2、施工总平面布置2.1 施工道路布置排洪沟K0+240~K0+740.4段施工道路布置在渠道的西侧,长495.1m,路宽4.5m,30cm厚掺5%水泥的碎石路面结构。
K0+000~K0+240段施工道路可用现有的石家营至洪水泉公路,不需另修建施工道路。
场外道路主要利用国道。
2.2 施工用水、电布置施工现场用电主要是照明、混凝土浇筑设备用电,用电量不大,拟采用发电机供电,每个工作面布置一台15kw。
钢筋加工用电从现有农网接取。
施工用水主要是道路洒水、混凝土养护用水和拌制混凝土用水,采用水车拉运至施工现场的钢制活动水箱(5m³)内,用软管接至工作面。
2.3 场地布置钢筋加工厂和模板加工厂布置在排洪沟K0+085东侧约50m处,钢筋加工厂占地面积:2500m2,模板加工厂占地面积:1600m2。
3、工期安排由于项目部接到施工委托时间晚,拟定工期为2个月。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2年5月30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7月29日。
项目开工后,首先进行渠道范围内的清表工作,随开挖进行。
排洪沟的开挖及沟堤填筑工作计划2012年7月11日完成。
常态混凝土衬砌及浇筑计划于2012年7月14完成,生态型护坡计划2012年7月22日完成,箱涵及进口段边墙外侧回填碾压计划2012年7月26日全部完成。
详见《排洪沟施工进度横道图》。
4、施工总体安排及部署4.1 部署原则(1)做好排洪沟在施工过程中的防洪工作;(2)根据实际情况分段施工;(3)做好填筑料的储备,避免土方的二次倒运;(4)做好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流水作业。
4.2 施工分段根据排洪沟防洪要求及施工段实际情况,将排洪沟分为四段施工。
第一段: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124,长度124米。
主要施工内容有:进口、5级跌水、3#-1、3#-2、3#-3箱涵3节。
第二段:起点桩号K0+124,终点桩号K0+240,长度116米。
主要施工内容有:5m 长的渐变段1段、111m生态护坡段。
第三段:起点桩号K0+240,终点桩号K0+386,长度146米。
主要施工内容有:3#-4箱涵1节、5m长的渐变段1段、128m生态护坡段。
第四段:起点桩号K0+386,终点桩号K0+740.428,长度354.428米。
主要施工内容有:3#-5、3#-6、3#-7箱涵3节、4#-1、4#-2、4#-3箱涵3节、5m长的渐变段4段、256.428m 生态护坡段。
分段情况可根据施工进度、防洪准备、机械设备配备情况适时调整。
每个分段再根据施工内容的布置组织流水作业。
4.3 施工总体安排排洪沟工程的施工重点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防洪准备工作,关键线路是渠道的开挖、浇筑、衬砌及箱涵浇筑,在施工组织上重点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其它方面穿插进行。
渠道施工的进展情况取决于施工组织、各种资源的配备因素外,还取决于施工范围内的道路及横穿国道,受外部影响因素大。
因此,做好施工交叉作业的施工组织是本工程的关键所在。
对于清表后的耕植土应集中堆放在排洪沟开挖边线外,待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浇筑完成后,将作为生态护坡表面覆土层。
对于渠道开挖的合格填筑土料,根据土方平衡的原则,进行填方部位的填筑及回填施工。
4.4排洪沟过国道施工组织排洪沟跨国道施工时,为不影响车辆通行,先施工K0+373~K0+386段3#-4箱涵(国道南侧),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涵背砂性土回填、碾压并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顺接国道,车辆由箱涵上方通过,开始进行剩余3节箱涵施工。
5、施工准备5.1技术准备(1)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并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会议,领会设计意图。
(2)认真阅读相关规程、规范,明确质量标准。
(3)根据工程性质,编制防洪应急预案。
(4)对现场测量放样进行检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5.2 生产准备(1)组织足够的开挖、填筑、回填运输及混凝土施工设备,并保证所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
(2)测量人员进行原始地貌的测量。
将实测地形和开挖放线剖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3)开挖前对导线、中线、水准点、纵横断面进行复测,定出排洪沟施工轮廓,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
(4)根据地形、地貌开挖排水沟、挡土埂,疏通地表积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施工区并使施工期间排水通畅。
填筑料场料源数量充足、稳定,做好排水、防护等措施(5)按设计技术要求清除植被、杂草、垃圾、废弃物及其它障碍物;填筑区表面平整、洒水刨毛处理,并经监理验收合格。
(6)修建临时场内、场外施工道路,平整、建设临时加工场地。
(7)根据拟投入本工程使用的水泥、砂石骨料的原材料情况,试验室作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在现场及时调整。
5.3 机具准备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5.4 人员投入在开挖过程中或填筑完成后,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需要在形成高边坡的施工区域周围设置安全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5m,并挂设安全警示牌。
同时对施工道路的两侧设置安全标识,提醒来往车辆及行人注意安全。
5.6 主要材料(1)排洪沟进口段(K0+000~K0+085):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抗渗等级W4。
(2)排洪沟植生生态混凝土梯形段:①压顶、镇脚和框格均采用C20混凝土;②表面覆土层主要是为早期植物生长提供基础;③灌注营养基材:将营养液灌注到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的空隙内和表层;④植生生态混凝土:植生生态混凝土是将特殊级配的混凝土集料与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进行拌和并现场浇筑,要求孔隙率为20%~30%,12d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植生生态混凝土施工前应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3)填筑土料的具体要求:①粘粒含量10%~30%,塑性指数7~20,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物;②有机质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5%;③水溶盐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3%;④渗透系数不大于1×10-4cm/s;⑤有较好的塑性和渗透稳定性;⑥填筑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其上、下限偏离最佳含水量不超过±3%。
在施工段内尽量作好土方平衡,回填土料选用开挖合格土,尽量与开挖同步进行,减少可利用料的二次转运。
6、土方工程6.1测量放线施工前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开挖或回填放线,采用木桩、白灰等标出设计开挖或填筑边线,并在边线外1m处每隔20m钉一个木桩,以便随时校正实际开挖及填筑边线是否正确。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施工,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深度标高、控制桩号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其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平面为±50mm,高程±30mm,堤轴线点为±30mm,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
6.2场地清理及清表开挖之前首先利用挖掘机清除腐殖土,清除表层腐殖土平均厚度约为40cm,但不局限于40cm,将沟堤表层不合格土、杂物、建筑垃圾清除干净为标准,清理范围为设计开挖、填筑边线外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