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单元三人行必有我师【写作导航】: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老师的,有记叙,也有描写,有热烈地颂扬也有朴素的回忆。

在人生的长河中,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师,教会你怎样生活;老师是你的第二任老师,教会你怎样学习。

其实,除了父母和老师外,还有很多人可以做我们的老师。

孔子说:“三然性必有我师焉。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人会给你以帮助、启示、引发你的联想,他们都可以做你的老师。

请写写可做为你老师的人。

一、世间不乏美丽,而只有充满美的心灵才能发现,有了一颗感恩师友的心,笔下自然会流淌出真挚的情意。

生活中可选取的材料很多,我们要用心上的眼光看我们的前后左右,会有很多令你欣赏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要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写一写这些可爱的人。

也可认真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然后写一写这个人对自己的影响过程。

写作如画画,要显示出自己的个性选材,感恩师友这类文章也只有在选材上突显个性才能高人一筹。

鲁迅先生在谈到选材时用了三个“最”:“选择那些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最打动你,而又最有意义的题材来写。

”比如,同是感恩师友,同是名家对师友表达感恩之情,鲁迅写的是自己的老师《藤野先生》,贾平凹写的是几岁的孩童,郭沫若写的是自己的“一字师”。

本来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传道,道有高低;授业,业有区分;解惑,惑有大小。

但只要是让自己由不会到会的,身份无论贵贱,年龄无论长幼,都可以师之,都可以选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关键是显出自己的个性。

二、构思时对所记叙的人和事进行思考,看看哪些地方更能打动自己,只有自己先被打动了,才能打动别人。

写作时还要注意细节勾勒。

《再塑生命的人》和《有月亮的晚上》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我们要仔细体会。

细微处现真情。

要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真挚的情感。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这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情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将平淡生活的生活琐事表现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感恩师友当然可以在这些小方面作大文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恩师友,本身就要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更要在“情”字上作足文章,透足真挚。

三、本单元的写作以写人记事为主,可一人一事表现主题,也可通过几个人几件事来表现主题。

总之,所选事件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而定。

题高则文章高,题矮则文章矮,不可不慎也。

这里所说的“题”不只是题目,更是文章的立意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立意是关键之关键。

“同一个墨痕,你心里有善,它可能是花;你心里有恶,它就可能是鬼。

”这说明立意往往是作者心理的折射。

凡写一篇文章,总有一定的目的,这目的体现为鲜明的针对性,我们之所以如此立意,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实、现象触发了我们内心的情感。

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现象并不一定都能体现时代性,但体现时代性、昂扬向上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文章。

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感恩师友的立意境界上明显高于一般的感怀文章。

【例文引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我的左边,是心跳的位置。

听着呼吸的频率,我清楚地感应着每一个生命的音符的震撼。

于是,我试着用水晶般的眸子放眼世界,把每一个人带给我的感动幻化成令人炫目的彩虹。

朦胧中,一个瘦小的影子缓缓地从远方向我走来。

带着厚厚的眼镜,看起来严肃的外表,话语却时常透露出与气质相左的温和,是上海交大的硕士生。

我所知道的与严老师有关的信息仅止于此。

是在一次“优才领略”的报告会上知道他的,那时的他在我们眼里耀眼夺目,几乎成了全场学子崇拜的偶像。

于是,我忽然明白,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带给自己纯粹的感动,并流淌尽自己生命的沟沟壑壑。

找个查阅辅导资料的借口,我亮起QQ找到了“优才领略交流群”。

对话,就从那一刻开始了,随意又有些忐忑不安——毕竟,卑微若此的我面对的是一个学渊识博的高才生。

“上初三了,我很紧张了呢!”“嗯,加油!我看好你哦!”看着QQ对话框上跳出的字符,我一时间怔住了。

“我——看——好——你——哦!”五个字仿佛重重的敲击在我的心墙上,心灵的湖面陡然间皱起美丽的涟漪。

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语言肯定过我,即使是在我右手边最爱的双亲——为什么在父母一次次“谈心”之后,除了麻木就只有那个亘古不变的“嗯”字?千言万语竟没有这五个字来的深入我心。

我左边那块不曾顾及的陌生岛屿,瞬间铺满阳光,一阵一阵的感动似乎要击穿心中那道厚实的障壁。

第一次默默地主动关上了电脑,第一次主动翻开了曾经碰都不想碰的辅导资料。

原本隐藏着倔强就像一张纸,看似厚实,却经不起轻轻一击,心底始终响着一个声音:我看好你哦!无言的感动幻化成前行的动力。

就像候鸟明白了迁徙时刻的到来,我想这该是我策马奔腾的时候了。

您在我的左边,或许只是一次不经意的托举,却已然滑过我心跳的位置。

谢谢您,老师。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

文章以自己与一个一面之缘的研究生一次QQ聊天为素材创作,情节虽浪漫,但“我”在那句“我看好你哦”的感召下产生蜕变的情节,却显得真实而自然,情感的变化被考生描摹的极具感染力。

文章用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来烘托严老师的激励教育,一方面提升了严老师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与教育方式相关的深刻话题,文章的主题也因此而得以深化。

()第二单元享受文学的阳光雨露【写作导航】: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这次写作实践就是启发我们对自己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一次回顾,进行一次审视,并把这次思想的整理过程诉诸文字。

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一、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二、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三、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四、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结尾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几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例文引路】忠义为何物——读《水浒传》有感呼保义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有后人冠以“忠义”二字,其原因不外乎他们聚集了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义梁山泊,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在他们身上,我们读了英雄们的豪放豁达,慷慨重义,敢作敢为,快意恩仇。

林冲,原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

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内垂涎其妻子,林冲委曲求全,一忍再忍,但在高俅的步步紧逼、赶尽杀绝的迫害下,终于无路可退,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粗豪憨直、重情重义的黑旋风李逵劫法场,白龙庙小聚义,破大辽、征田虎、讨方腊,一把板斧砍尽天下贼人,一颗忠心只为报答大哥宋公明。

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坐化灵隐寺,不图名、不图利,浑身是胆伸正义。

将门之后小李广花容被清风寨诬告谋反,陷入绝境后幸得梁山好汉救助,终与朝廷军官秦明、黄信等同上梁山,替天行道……人们常对宋江渴望朝廷诏安耿耿于怀,万分疑惑,甚至有人说宋江是投降派,秉性懦弱,不配与梁山一百零七将为伍。

可我认为宋江此举是明智的。

当年,梁山好汉们虽在民间享有盛名,但他们知道在朝廷的正史上记载的将会是“宋江等一百零八名贼寇集聚梁山泊,烧杀掳掠,危害百姓”。

即使好汉们不在乎后世的名声,但当时的局面已注定他们不能完全于北宋政权为敌。

那时,辽国割据幽云十六周,对大宋虎视眈眈。

梁山好汉一旦与宋军交锋,辽国就会乘虚而入,,渔翁得利。

好汉们难道愿意引狼入室,让辽人来统治宋朝的一片江山?再则,梁山好汉们也知道他们迟早会生老病死,他们的基业又由谁来继承?虽然他们是替天行道,但又会有哪些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官府通缉的贼寇?当时的政府虽暗弱,但谁又能保证几年反宋不会出一个占山为王的王匡、王风、王巢们的结局,届时,梁山好汉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名师点评】文章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模式,提出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对《水浒传》典型人物的剖析深刻,不局限于既有的人物评价模式,敢于发表自我观点,突破陈旧,善于掘新。

此外,流畅明快、干净利落的语言也是文章气势浩然。

第三单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作导航】:把自己对某一件事或一种现象的见解用文字表达出来,是本次写作任务之一。

“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

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

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怎样写好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一、态度要鲜明。

这和其它议论文的要求是一样的。

对美好的事物,要毫不含糊的肯定和赞美;对丑恶的事物,则明朗的表示否定和憎恶;二、紧扣文中的“事”选好“评论点”。

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往往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

而写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只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实际生活最需要议论的某一点,讲得透就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