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学的基础知识
B 0H 磁场强度的单位是: A m1
采用运动电荷受力情况来表征和定义磁场清楚地表明: 磁场既不同于使静止电荷受力的电场;也不同于因物质质量 而受到作用力的引力场;更不同于微观粒子受到的强作用场 和弱作用场。
磁性:
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正像物质具有质量一样,它
的特征是:物质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在具有梯度的磁 场中,物质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反映着物质磁性的特征。
本章回顾和总结我们在《电磁学》,《原子物理》 等基础课中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磁性知识,明确和统一我 们将要用到的相关物理量的定义、符号、单位及相关公 式,建立起我们深入学习的平台;归纳和总结物质磁性 的宏观表现,明确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 最基础的,最常用的,也是大家必须掌握和熟悉的。
1.1 磁性、磁场和基本磁学量
在上述磁场定义下,磁场强度 H 只是作为与磁场中任 意点的磁通密度相联系的一个轴矢量而引入的。
H B M
0
M:物质的磁化强度;
0 :真空磁导率:
0 4 107 N A2 (H m-1)
没有磁介质存在(M = 0)只有传导电流产生的磁场时, 表述磁场的两个物理量之间才存在着简单关系:
强磁性物质:
m 1 例:铁,Fe3O4
磁性被定义为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会受到磁力作用的一种属 性,显然不能再定义磁场就是使物质受到磁力作用的场,这样相 互定义是不科学的,因此磁场是由在场内运动着的带电粒子所受 到的力来确定的,这种力称作洛伦兹(Lorentz)力,它的作用 是使带电粒子的路径发生弯曲,洛伦兹力的大小正比于电荷量 q, 电荷运动速度 v 和磁通密度 B 的乘积,其方向则垂直于 v 和 B 所形成的平面,它和磁性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到的磁力相比, 性质上是完全不相同的,这就避免了又用磁性定义磁场所产生的 问题。
历史上曾用磁极受力来定义磁场,所以先有了磁场强度的 定义,在确定用运动电荷受力确定磁场后,就只能选用磁通密 度(磁感应强度)来表述磁场了。
磁化强度 M 和磁极化强度 J :都是表述物质磁化状态的量。
磁化强度 M 定义为物质单位体积的磁矩:
m
M V
m 是一个面积为 s 的电流为 i 的环形电流的磁
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
Wb A1
J 0 M
Wb m2 H m1 A m1
有些文献中两个量的名称不加区别,但我们可以从它 使用的单位中加以区分。
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中磁化,磁化强度 M 和外磁场 强度 H 之间的关系是:
M H
该关系中,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是同量纲的,所以这 里的磁化率是无量纲的,是一个纯粹的数字,但应注意到 由于磁化强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磁矩,所以公式中的磁化
前情回顾
定义:磁性物理学是研究强磁性起源(自发磁 化的成因)及其在外界因素(如磁场、温度、 应力等)作用下各种物质的微观磁性和宏观磁 性的变化规律(技术磁化) ,并利用这些规律 来为人类服务(应用磁学)的一门古老而又新 兴的学科。
二、基本内容 1、自发磁化:涉及凝聚态物质磁性的微观机制 ,要求在原子或电子尺度求解问题,并形成自 发磁化理论。
Fz
1
0
mmBx
Bx z
m 是物质质量;Bz是磁感应强度;
m 是表征磁性特征的物理量,称
作质量磁化率。
磁化率的大小和方向反映出物质磁性的特征。粗略可以 分为:(通常人们习惯说有磁物质和无磁物质是不科学的)
弱磁性物质:
抗磁性物质:m 0, m <<1 例:水,铜
顺磁性物质:1 m 0 例:氧气,铝
率 暗含着单位体积磁化率的意义。
在理论推导和测量中,还常常使用另外两种定义:
质量磁化率:
m
d
d 是材料的密度(kg﹒m-3)
克分子磁化率:
mol
nm
n
d
n 为每mol 物质的量
在查阅文献资料时要注意到几种磁化率的不同使用。
很多书中忽视了磁化率定义的区别,存在着数据引用的错误
在文献中还常使用比磁化强度σ 的概念:单位:A﹒m2﹒kg-1
矩。单位是 A﹒m2,因此磁化强度的单位是 A﹒m-1,
它和磁场强度 H 的单位是一样的。
磁极化强度 J 定义为物质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
jm
J V
jm 是一个长度为 l ,面磁荷为±q的磁偶极子,
其单位是:Wb﹒m,因此磁极化强度的单位是:
Wb﹒m-2 (和磁感应强度 B 单位 T 一致)
磁场:在场内运动的电荷会受到作用力的物理场。
电磁学给出的定义:(见胡有秋等电磁学p202)
F qv B
F:运动电荷 q 受到的力;
q:电荷量;
v:
电荷运动速度;
B 称作磁通密度或磁感应强度,是表征磁场方向和大小 的物理量。其单位是 :特斯拉(T = N·A-1m-1 = Wb·m-2)。
这里和使用电场强度 E 表述电场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原 因是因为在采用运动电荷受力确定磁场之前,磁场强度 H 这个名字已经被用于其它的定义。在有磁介质存在的情况下, 磁场是传导电流产生的外磁场和介质磁化以后产生的附加 磁场的矢量叠加。而为了方便地表达出有磁介质存在时的磁 场规律,仍保留沿用了已有确切定义的磁场强度概念。
磁化率 和磁导率 以不同方式表述了材料对外磁场
的响应,反映了材料最重要的性质。因为是两个矢量之间的 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张量。
2、技术磁化:属于磁畴理论的范畴,要在磁畴或稍进 一步的程度上求解,形成技术磁化理论。
3、应用磁学:研究与应用有关的磁性问题。
具体来说,本课程内容包括: • 磁畴理论与技术磁化 • 磁化过程动力学 • 磁与光、电、 磁性起源与自发磁化 • 热等的交叉效应
第一章 磁学基础知识
1.1 磁性、磁场和基本磁学量 1.2 原子的磁性 1.3 宏观物质的磁性质 1.4 磁性体的热力学基础
M d
mH
d 是物质的密度, σ 实际是单位
质量物质的磁矩矢量和。
有磁介质 0 H J
B 0(1 )H 0H
M H
0 称作绝对磁导率, 1 称作相对磁导率,
是一个无量纲量,为简便起见,也称它为(介质)磁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