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10.在公共教室上课,须听从指挥,爱护仪器设备,保持室内清洁,不得在桌、椅、墙上等地方乱涂乱划。
[行为导航]
老师提问,一学生举右手;一边举手,一边叫:“我知道,我知道。”并移动身体,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提问时,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回答;甚至没有被老师请到,已经站起来回答了,并且把手举得高高的。
1.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隆重的仪式.参加升旗仪式前,我们应该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裤扣,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能迟到,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
2.在升国旗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肃静,在行进中和运动中的同学都必须原地站立,向着国旗的方向,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行队礼,眼睛要注视国旗,直到国旗升至杆顶为止.不允许任何人在升旗时走动,交头接耳,嬉笑打闹。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我心中,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二年级的一天,我参加合唱排练的时候下起了很大很大的雨.一直到我们放学大雨也没喘气地下.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它的大鼓重重敲了起来.我看别的同学陆续都走了,心里很急但是我没有带雨伞.这时我看到我的好朋友毕翼飞,她打着雨伞正要向门外走.我红着脸跑了过去不好意思地说:“毕翼飞,咱们俩打一把伞,好吗?”毕翼飞亲切地说:“好的.”
第一课尊师礼仪
尊师是我国传统的美德。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被称为“全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如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程颐为师,有一次他俩去请教老师,正逢老师午睡,为了不惊醒老师,俩人站在门外雪地等候。当老师醒来时,雪已有一尺深,杨、游二人遍身是雪,仍然恭敬地站立在门外,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尊师美谈。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而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共产党。1937年1月,当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第四课 八大行为习惯
榆中县丁官营学校八大行为习惯
1.自觉休息遵守纪律;2.生活节俭不吃零食。
走在路上,我全身一点儿也没湿,再看看毕翼飞她的左半身湿了一大片.我赶紧把伞往她那边推了推说:“小心,别淋感冒了.”毕翼飞连忙说:“没关系,我的身体棒着呢!”她顺势把伞向我那边推了推.这样下去可不行,她全身都会淋湿的,会得病的.我挽起她的胳膊,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挤在那小小的伞下.走到半路碰到来接我的爷爷,我对毕翼飞说:“谢谢你毕翼飞,自己走路一定要小心啊!”望着毕翼飞渐渐远去的身影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觉得他做的对吗?为什么?
第三课 行 走 礼 仪
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这是对人们站姿的要求,是啊,礼仪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走路也是如此啊。下面的要求你做到了吗?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榆中县丁官营学校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单元 校园礼仪篇(上)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岳飞问路,颇知礼节,得已扬名,成为英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名传天下;张良三次拾履,不厌其烦,意外获得兵书,终成大军事家。我们的祖先用“文明、礼仪”演绎出多少感人的故事。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第一课 课堂礼仪
课堂礼仪则是学校礼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许有的同学会问:课堂是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也需要讲文明礼仪呢?因为学校是文明的窗口,课堂则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地方;课堂还是个小社会,同学间的交往,师生间的沟通都离不开文明礼仪;此外还因为课堂活动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它不仅关系到自己,还影响到他人,所以课堂需要一定的礼仪来规范它。
7.上课期间,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意离开律,在违反纪律时,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得顶撞老师。
9. 下课铃响,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老师宣布下课,全体同学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待老师离开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行为导航]
全班同学国歌声中和模拟升旗的情景中训练“肃立”与“脱帽”。
辨析:
1.升旗时,小李忘记戴绿领巾了,他也不就对国旗行注目礼了。()
2.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经过主席台,头向右侧,两眼注视主席台,行进时还要做正步。
;
第二单元 校园礼仪篇(中)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5. 课堂上,学生坐姿要端正,注意力要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勤于笔记,不随便讲话,不翻阅与本课无关的书籍。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积极参与,不说闲话,保证课堂活而不乱。
6. 回答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举手,经老师批准后,起立并用普通话回答,回答完毕,经老师准许方可坐下。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
雨水滴滴答答地歌唱,从来没有这么动过事情过去很久了,每当我想起那一幕,心中就充满了感动.接受了同学的友爱,我要把友爱传播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第三课 升旗礼仪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根据《国旗法》规定,在学校我们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升国旗应该在一种严肃、庄重的气氛和场合中进行。在升国旗的仪式中同学们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3. 上课铃响后,老师进教室,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老师说“同学们好”,全体学生回应“老师好”。在老师说“请坐下”后,全班同学一起坐下,老师开始上课。向老师问好时,态度要诚恳,眼睛看着老师,面带微笑,声音要整齐响亮。
4. 迟到的同学进教室要喊“报告”,经老师批准后方能回座位听课。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同学们,跟着老师学习各种礼仪,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
3.国歌是音乐形式的国家象征.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4.认真聆听升旗致辞和国旗下的讲话,保持安静;升旗仪式结束以后,各班同学应有序离开,不得拥挤,不得高声喧哗.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的时候,国歌奏响,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迎风徐徐上升。天安门广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广场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腾声。一个国家强大了,她的国民就不会受到欺负,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爱护她、保卫她。
作为深受老师教诲的小学生,理所当然应该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尊敬老师,应发自内心,见之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老师要讲礼节。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