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
1.根据所感染病毒种类分型:
DNA病毒性皮肤病 RNA病毒性皮肤病
DNA病毒所致皮肤病
病毒种类
所致皮肤病
乳头多瘤病毒 疱疹病毒 痘病毒 肝炎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EB病毒
寻常疣、跖疣、扁平疣 尖锐湿疣
单纯疱疹、 生殖器疱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posi水痘样疹
疣
(一)寻常疣—HPV-2
➢丘疹表面粗糙,质硬
(二)跖 疣—HPV-1
(三)扁平疣—HPV-3
➢扁平光滑丘疹 ➢可串珠状排列
(四)传染性软疣—MCV1,2
➢粟粒至黄豆大半球形丘疹 ➢表面蜡样光泽 ➢中央脐凹,可挑出软疣小体
(五)治 疗
➢局部物理治疗 (针挑、激光、冷冻等)
麻疹
风疹
2.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
病原
常见疾病
新生物型 疣状增生
疱疹型
水疱为主
红斑发疹型 红斑、丘疹
HPV 、 MCV HSV
RNA病毒
疣、 传染性软疣
单纯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
麻疹、风疹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HSV病毒(Ⅰ型或Ⅱ型)
(侵入人体)
脐窝→结痂→脱痂,约2-3周 4. 症 状:瘙痒,可伴发热 5. 并发症:脑炎、肺炎等
(二)带状疱疹
1. 前驱症状 2. 皮 疹:簇集性水疱或丘疱疹,簇间皮肤正
常,沿周围神经 带状排列,单侧分布 3. 神经痛
顿挫型、不全型、播散型带状疱疹 Ramsey-hunt综合征
面瘫 耳痛 外耳道疱疹
三、治 疗
1、全身治疗
抗病毒 止痛 营养神经 皮质激素
2、局部治疗: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3、物理治疗
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以手、足及口腔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 性皮肤病
特点:
1、儿童多见 2、手、足和口腔透明水疱 3、可有发烧等症状 4、病程1周、少复发 5、可用抗病毒和对症治疗
(二)临床特点 1.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2. 簇集性水疱 3. 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复发性单纯疱疹
二、临床表现(续)
(三)特殊类型 1.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疹) 2.接种性疱疹 3.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三、诊断
1、簇集性水疱 2、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3、反复发作 4、HSV 培养阳性(金标准)
水痘、 带状疱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天花病毒 牛痘病毒 副牛痘病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
天花 牛痘样湿疹 挤奶员结节 传染性软疣
乙型肝炎病毒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RNA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病毒种类
小核糖核酸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副粘病毒
麻疹病毒
Togo病毒
风疹病毒
所致皮肤病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 疹或湿疹、口蹄疫 埃可病毒疹
原发感染
局部神经节
隐性感染(90%)
抵抗力低下
复发性单纯疱疹
二、临床表现
(一)常见类型 1.皮肤单纯疱疹--HSV-I> HSV-II 2.疱疹性龈口炎--HSV-I> HSV-II 3.生殖器疱疹--HSV-II> HSV-I 4.新生儿单纯疱疹--HSV-II> HSV-I
二、临床表现(续)
四、治 疗
1、局部治疗:收敛、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2、全身治疗: 核苷类药物: 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 泛昔洛韦 上述耐药:膦甲酸注射
水痘-带状疱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VZV病毒
呼吸道黏膜
水痘
隐性感染
(带病毒状态)
脊髓后根神经节 颅神经感觉神经节
(抵抗力低下)
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一)水痘
1. 好发于儿童 2. 前驱症状 3. 皮 疹:米粒大小斑丘疹→水疱→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