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浅议班主任的谈话艺术摘要: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掌握谈话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把握好谈话的技巧,使学生通过谈话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及自信。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具备谈话的能力,在谈话时一定要掌握谈话的艺术。

关键词:原则;方式和方法;技巧;谈话艺术语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它从遥远的过去奔来,又向无尽的未来冲去。

谈话艺术是这条河流中拍岸的惊涛,飞溅的浪花,承载着历史的重负,奏响着岁月的乐章,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闪烁着贤哲们智慧的光芒。

可一言九鼎敌百万雄师,可如沐春风胜十年寒窗,它连着结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沟通着人心的每一个部分,它是人心的河流,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那么班主任要想和学生顺利交往,就要掌握谈话的艺术。

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管理班集体,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反之,也可以使学生消沉、迷惑,甚至一蹶不振。

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才能较好地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呢?首先谈话前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

让每个学生写一份个人简历,在班上交流,对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办法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出身年月,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对社会的看法,对老师的希望等等。

这样谈话的时候更易接近学生的心理,能更好找的找准谈话的切入点,拉近彼此的距离,使谈话有针对性。

对于班级要掌握全体学生当前的思想、学习现状;同学之间的关系;班干部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集体当前德、智、美、劳等发展水平、特点、趋势。

有了对这些的全面了解和研究,在与学生谈话时,就能剑剑封喉,针针见血,使表扬、批评、教育落到实处。

一、谈话的原则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一)平等原则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顾虑与拘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二)真诚原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炽热的感情,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神飞”。

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将内心袒露无遗。

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

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三)尊重原则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疙瘩、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述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要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刺,话难听、脸难看。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四)差异原则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不可千人一面。

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表现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

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

在这方面《论语》中记载着孔子的一个极好的范例: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就可以上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上,不征求他们的意见,怎么可以自作主张呢?“过一会儿,冉有也来问这个问题,孔子回答说:“只要听到这件事应该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

”一直在孔子身旁的公西华听了大惑不解,就问孔夫子。

孔子说:“冉有遇事犹豫不决,我的回答是为坚定其信心,而子路粗鲁好胜,所以我故意给他泼冷水。

”孔子的这种做法,就是遵循了差异原则。

二、谈话的方式和方法第一,把握谈话的时机。

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氛中,会产生不同的心境。

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了,恢复了心里平衡,就容易接受批评帮助。

因此,班主任谈话的时候要选择在对方心平气和时进行。

第二,谈话时要有耐心。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应积极主动,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指望立竿见影。

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谈话产生了思想波动,或在改正错误过程中出现了反复,这都是正常现象。

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不听话”或“屡教不改”,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对可行的措施,以便达到谈话的目的。

第三,谈话时要进行角色转换。

学生犯错或做错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客观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只有“将心比心”地分析问题,学生才会接受。

班主任如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多为学生想想,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各种条件及时加温,学生心中的上进之火,定能熊熊燃烧起来。

第四,要平等的对待谈话学生。

班主任谈话时,必须平等待人,坚持用民主的方法、说服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决不能拿班主任的省份来压制学生。

特别是对犯有这样或那样错误的学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应该看到,这些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往往与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隔阂的状态,他们对周围的训斥,讽刺,冷眼十分敏感。

因此,班主任谈话时,必须以平等的地位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爱就像父母的爱,一样温暖。

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第五,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场所。

与学生交谈总离不开具体场合,交谈场所虽然不是谈话的具体内容,却是语言交谈赖以进行的外在环境,而且对语言交谈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谈话场合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对语言交谈有诱发作用和暗示作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在另他兴奋的场合会侃侃而谈;相反,一个很爱说话的人,在特殊的场合中,也会沉默不语,这充分说明谈话的背景对说话情景的诱发作用。

谈话场合会影响人的语言行为,对语言交际有控制作用。

谈话场合还可以丰富词语意义,使交谈语言含有言外之意。

朋友型谈话要创造一种朋友间友好的气氛,可以选择在校园的小花园内、操场边、图书馆等等;批评型谈话,若是不指名的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时,可选择在教室,指名性批评,最好选择在办公室,一对一,给他一点面子,以保护学生的自尊性;表扬型谈话,可以选择在班级,全班性表扬;也可以选择在家访时,当家长面表扬;对于表扬时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一般也以在办公室里谈话为好,以免表扬一个影响一批,产生部分学生不服的负面效应;至于说理性谈话,大多选择在教室。

有时也可以组织活动,如扫墓活动,在烈士墓前进行谈话,目的是创造一种谈话氛围,使谈话有更好的效果。

第六,选择好谈话的时间。

朋友型谈话,由于谈话是宽松型的,时间的确定比较自由,事先作为约定就可以了;表扬性谈话,时间确定的原则是要及时;批评型谈话,时间的确定,就要讲究艺术性了。

大致有以下几种安排: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谈话,时间要及时,目的是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但有的时候当事人激动,不冷静时,可先进行冷处理,待当事人冷静一点后,再选择时间谈话;若是上门家访,同家长一起找学生谈话时,更要讲究时间的选择,特别是差生的家访。

一般来讲,批评性谈话可常用先缓一缓(突发性事件除外)等找到他身上闪光点之后再上门家访谈话,以防止对抗情绪产生,收不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第七、不同类型学生选择最佳的谈话方式:根据学生在校表现来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比如:我发现有一位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继母对她又很不关心,经常为一点小事责骂她,使她意志消沉,也丧失信心,我鼓励她用自己优异成绩,出色的在校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这次谈话后,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请她家长来校了解她的进步,她的父亲尤其为她骄傲,也完全改变了她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2、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话,以“刚”克“刚”,使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找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3、与失足学生谈话——激发内燃点有一部分学生犯了错误,一蹶不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谈心,应采用参照或进行“横向式”与“纵向式”对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

4、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话,应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辟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来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针对性的谈话方式: 1、“内向型”学生,不善言辞,但勤于动脑,悟性较好,与他们谈心应该采取平等对话方式,使他们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以欲言而不解”之时能够豁然开朗。

2、“巧言型”学生,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与他们谈心,应深入全面地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事实根据,对其谈话内容要去伪存真,使其口服心服。

3、“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与他们谈话,应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希望。

三、把握谈话的技巧(一)方式技巧1、循循善诱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

如有学生问:“早恋在中专生中普遍存在,老师你怎么看呢?”班主任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大家都才十八九岁,产生恋情是正常的,但过早恋爱我不赞成。

大家想想。

葡萄还小的时候,摘下来吃,那是什么滋味?是酸的!而当它长熟了呢?那是什么滋味?是甜的!恋爱不也是这样吗?等大家各方面都成熟了再恋爱,岂不更好?”这样的回答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觉得教育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之功效。

2、目标激励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即要明确谈什么问题,在到什么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