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2、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看书吗?看了哪些书?认识几个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但我第一印象中的有:孙武、韩非子、秦始皇、司马迁、唐太宗、范仲淹、毕升、成杰思汗、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李世民、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郭子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杨炎、朱全忠、李存勖、赵匡胤、赵炅、赵佶、赵构、赵普、曹彬、高怀德、杨业、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狄青、包拯、苏轼、宗泽、李纲、韩世忠、岳飞、张俊、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成吉思汗、忽必烈、孔子、刘邦表扬的话: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你真是博览群书啊!你竟然认识这么多的历史人物,真是咱们班的“历史通”这么多的人物都认识,老师是自叹不如啊!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介绍谈迁今天,老师想介绍大家认识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谈迁板书:谈迁(出示他的简介:课文第一自然段前2句),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3、“厄运”是什么意思?(不幸的遭遇)带着对这个词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信念是什么意思?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再读课题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预设: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板书:什么?打击?面对?信念?)(1)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厄运?(2)他有着什么样的信念?(3)厄运给他带来怎样的打击?(4)他是怎样面对厄运的?(过渡: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学贵有疑”,读书有疑问才能有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去了解这位不朽的史学家。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小组中过关课后的生字词。
2. 小组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温馨提示:交流时可以先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什么,然后抓住重点段的段意来归纳。
3.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小组开火车读,纠正字音——齐读。
浙江挣脱崎岖坎坷撰写诞生逸闻指名读,(浙zhe, 撰的翘舌音多音字:挣脱、挣扎,)齐读。
(2)出示第二组四字词语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勤奋)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家境)下落不明化为乌有夜难安寝翔实可信鸿篇巨制名垂青史流传千古(成就)理解“徒、袭”的意思;书写“诞、博”在纸上各写一个翔实可信:详细而确实,可以让人相信的明朝历史2)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各读一行——分大组读3、字词都过关了,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遭受厄运后重新奋斗撰写成鸿篇巨制《国榷》的感人故事。
)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会段意连接法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现在五年级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用抓住重点段落的方法来归纳(副板书:抓重点句段概括段意法)三、理解“厄运” ,引导质疑1、浏览课文1、2自然段,找找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师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到了谈迁遭受了“厄运”那么,他究竟遭到了什么样的厄运?请同学打开课本,读一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
(1)出示: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家徒四壁”吗?(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很穷。
徒,只有、仅有。
)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板书:书稿被偷)2、教师过渡:仅仅只是一部《国榷》的书稿被偷,为什么称之为“厄运”降临呢?四、围绕“厄运”,精读一、二两个自然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降临,用笔勾画一下,还可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预设一:《国榷》来之不易(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怎样感受?这一句话中还有几处数字,请你出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可以联系实际,也可以结合上下文, 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些数字背后的事情。
(20多年——时间很长,6次——联系我们自己写文章,谈迁著书的严谨认真,50多岁——耗费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年龄大,400多万字——我们要求写多少字)(2)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编写《国榷》的来之不易啊,能读出其中的艰辛吗?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字,这仅仅是几组枯燥的数据吗?不是了,此时的数字都充满了生命了。
让我们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吧!课文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书稿被盗就是谈迁的厄运。
因为书稿就是他的命!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这句话用了大量的数据,增强表达效果,更突出的表现了人物的品质,在我们写作中要学习运用列举数据的写作方法。
副板书:列数字的写法(3)想象“喜”: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实现了毕生夙愿。
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此时的谈迁吗?(欣喜若狂、心满意足、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喜笑颜开、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欢呼雀跃……)(4)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书稿被盗意味着厄运的降临?预设二:(出示)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从“一点”和“一百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2)这句话中的哪一个字最让我们体会到了编写的艰难?(“一点”是多少,也许是就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可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呀?“一百多里路”有多远,“定海到东港”共22公里路,一个来回,我们乘汽车也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而他却是用走路)(“竟带着干粮”,路途这样遥远,却只能带着干粮上路,如果这是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呢?如果这是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呢?)(“四处抄书”在抄书的过程中,会一帆风顺吗?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会遭到白眼,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写书,他只能委曲求全)这句话会读好了吗?想着我们刚才的交流,你一定能出这句话文字背后的内容情感的。
教师:当你读到“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时,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脚底走出了血泡,风餐露宿,累了就地休息一会,渴了喝口路边的冷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教师: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
引读:有一次,谈迁-- 齐读第四句话。
预设三:(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1.师: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了什么?理解:化为乌有2.二十多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啊,这样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悲痛欲绝、痛苦万分、撕心裂肺、泪流满面、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祸从天降、厄运)(指课题:厄运)教师:就这样,为了这部4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奋斗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可是二十年的心血却在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怎么能说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呢。
(板书:致命打击)。
师小结:说得很好,我们对词语不仅要积累,还要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就会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五、学习谈迁遭遇厄运后的表现1.师:谈迁在遭受到如此的厄运之后,他的表现如何?(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多媒体显示)(2)他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出示)看到家徒四壁,谈迁心想_____________。
看到自己体弱多病,谈迁心想_____________。
(3)想《国榷》,想编《国榷》时的艰辛为了《国榷》,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为了《国榷》,我虽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家中却始终家徒四壁啊为了《国榷》,我抄一点史料,常常还要走一百多里路。
(引导生说,如:“《国榷》啊,你到底在哪儿呢?”“天哪!难道我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吗?难道我这20多年的心血都白费了吗?”……)(4)指导朗读:一个50多岁的老人,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可见是多么伤心啊,谁来朗读,表达出他悲痛万分的心情。
个别读——个别读——齐读2、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谈迁就此沉沦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1)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谈迁被厄运打垮了没有,你敬佩他吗?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②、生练读。
③、指名读。
3、师:这时的谈迁在你眼中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不屈不挠、不认输、不向厄运低头、坚强)(板书:从头撰写)指导朗读:表达出坚强,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配乐《从头再来》)4、教师:是什么支撑着谈迁重新站起来?又是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从痛苦,伤心中挣脱出来?再次快速浏览1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交流:他有坚定的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5、教师:是啊,信念是力量,信念是勇气,信念是希望。
是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谈迁。
6、出示他的图片:同学们,他就是一位饱读诗书、性格内向的文人,一位饱经风霜、尝尽人间疾苦的老人,他更是一个性格坚强、信念坚定的强人。
20多年的信念没能被厄运打倒!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谈迁。
谈迁是怎样重新撰写《国榷》一书的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7、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与同学们共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作业,续情作业超市:(1、2题中任选一题,3、4题中任选一题)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2、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可以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
3、收集有关名人与厄运做斗争的小故事4、课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