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学前教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1)(一)爱岗敬业,奉献幼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1)(二)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2)(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2)(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2)二、目前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存在 (3)(二)个别教师存在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不良行为 (3)三、正确理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4)(一)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方法 (4)(二)“身教”重于“言教” (4)(三)善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 (5)致谢词 (6)参考文献 (7)浅谈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及教育方法【摘要】跨入新世纪,时代的进步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教师师德幼儿教育师德修养教育方法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操。
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所以幼儿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和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学前教育教师师德修养是很必要的,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一)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苦中求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的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幼儿的心田,把“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囊。
”作为我们幼儿教师的座右铭。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使教师在奉献自己,燃烧自己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工作中的有苦有乐,乐在其中,而且同时我们自身也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正是这种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激励者我们幼儿教师在事业上不断攀登开拓,为幼儿教育事业辛勤耕耘。
(二)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幼儿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感情,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和起点。
热爱幼儿、关心幼儿、了解幼儿等一切生活、学习、活动等各种情况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真正的爱,也是幼儿教师师德的核心,这种胜似母爱的爱是一种不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地且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我们幼儿教师工作的感情基础。
幼儿一旦体会到教师的这种情感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幼师提出的一项最关键、最核心的道德要求,是师德修养的关键核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幼儿教师无声的人格力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说明身教重于言教。
尤其是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回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因此,幼儿教师的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
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文明、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有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四)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幼儿教师要勇于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进入新境界,培养造就新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多读书、广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从而更加了解有关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新动向,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
是教师在幼儿面前更有说服力、教育力、指导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从而使教的师德得以升华。
幼儿教师的师德是人格和道德的双重力量,这种力量将影响幼儿的一生,也是幼儿走入未来的立身之本。
二、目前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存在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
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
许多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便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守旧,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么自己在家中施教,要么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劳动把孩子送入学校,让教师管理更为放心,家长的这一举动,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
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二)个别教师存在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不良行为近日,网上接连曝出多起幼儿园老师凌虐儿童事件。
其一发生在山西太原一家幼儿园里。
监控视频显示,这位“老师”对多名幼儿抽扇推搡,其中一名女童更是被扇70多下耳光。
随后又有人曝出一组照片,揭露浙江温岭一位幼师的虐童恶行,这位“老师”双手揪住一名幼儿的双耳将其提离地面,孩子的表情痛苦不堪。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幼儿自身特点或幼儿某些不良表现的影响,而导致的教师教育行为失控都是在情绪失控下非理智做出的,难以想象,一个喜怒无常的教师能创造出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由教师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教育行为失控现象,这对幼儿身心发展、个性形成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将产生不利影响,还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师生互动过程。
媒体上连续集中报道幼儿教育的负面新闻,以及过分炒作渲染幼儿教师的负面形象,严重影响了幼师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正确理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
(二)“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最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
如果教师对地面上的垃圾都视而不见,那么幼儿怎么可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教师经常为了设计教育活动和创设教育情景而忙碌着,殊不知自身的言行便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这些言行每时每刻影响着幼儿。
如果教师不注重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光凭集体教学中的“言传”,而忽略日常生活中“身教”,就会错失很多教育良机,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不仅是幼儿智慧的启蒙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处于第一偶像崇拜期的幼儿,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
当教师默默捡起地面上的一张小纸片时,孩子们就会自觉清理地上的垃圾:当教师静静排队等候在饮水机前时,孩子们就不会抢水喝;当教师经常向给予帮助的人表达谢意时,孩子们就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身教”的魅力就是如此神奇,它体现在点点滴滴中,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善待每一位孩子,发展每一位孩子作为幼儿教师,要善待每个孩子。
面对孩子的缺点,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去克服,而不是去一味指责他。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存在差异,但我们应该学会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勇敢地表现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也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最希望看到的。
有人把幼儿教师比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责任重大,事业崇高;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教师比喻成灯塔,风雨中放射执着的红光,指引着航船前进的方向……,所有这些都是赞美教师的伟大和我们教师所肩负责任的重大,那么,我们教师就一定要不愧于人们赋予我们的这些光荣称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拼搏,遵守职业道德以博爱做基础,以自身的言行为榜样,为把每棵幼苗都培养成栋梁之材奉献出我们自己的一切力量。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忆这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入学时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到课堂上对各位老师学术学识的深沉沉湎,从奔波于教室图书馆的来去匆匆到业余生活的五彩缤纷,一切中的一切都是历历在目,让人倍感留恋,倍感珍惜。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在此我想对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父母,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良苦用心和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三年来,快乐的事情因为有你们的分享而更快乐,失意的日子因为有你们的关怀能忘却伤痛,坚强前行。
无论我成功与否,你们总以鼓励的言语告诉我很棒,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冯老师。
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
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1]崔培英.《师德常识》.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杨莉君.《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4]赵丽.《幼师虐童事件引发公众愤慨“依法治校”是关键》.法制日报.2012年[5]刘晓东.《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