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思政园”
————————————————————————————————作者:————————————————————————————————日期:
守望“思政园”-政治论文
守望“思政园”
尹纪伟(山东省沂南县第一中学)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能做的事也非常有限,所以定位很重要。
做个大师,成就伟业,无疑是更有出息的立志,但于世人而言,大师多不可学也。
与其天天喊寻找意义,盲目追求高大上,何如从小处切口,一门深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园地里(简称思政园)耕耘,需静下心来,问问本源,挤出“潮湿的”灵魂中的水分,做一个“知”者、“仁”者和“勇”者,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匠人”。
一、追求安定,做一个“知”者
卢梭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可以说,每一位教师就像春天里的农夫,守望的是百花盛开的园地,收获着生命中的姚红魏紫。
然而,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快乐越来越少、升学率越来越高而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却越来越低时,这句话不知会不会让疲于奔命的教师们稍作停顿,反思自己的教育,这是怎么了?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素养,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
试想,天上无云,焉能下雨;源头乏水,何以润物?当下的教育,需要教师掌握核心素养这把钥匙,解开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发展的内在密码,探寻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DNA。
做一个“知”者,学高方能为师。
对教师而言,其价值不仅在于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以自身精神和思想引导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教师的思想丰瞻深刻,
学生的心灵才会丰厚明亮;唯有教师精神世界的丰盈,才会带给学生成长无尽的能量。
阅读和学习,是教师拓展知识底蕴、提升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
读基础学科知识,可提高自身的为学修养;读专著理论、学先进理念,能使自己视野辽饶;读社会学、心理学,会让自己洞悉和把握规律;读学生、爱生活,能永葆青春活力。
当丰厚的学识转化为教师睿智的思想时,教书,就会变得灵动挺拔;育人,也必定深邃而久远。
二、守望安宁,做一个“仁”者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这一名言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相反,只要功夫深,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在这面,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例。
55年里,她从2000多种药方中提炼,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青蒿素。
她的“匠人”之路告诉我们,守得安宁,方有精进;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
”每个人的出身、资质都不一样,贡献社会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就是对社会做了贡献。
虽然成不了大师,安心做一个“有擅长”、“有功力”的匠人,亦能绽放精彩。
做一个“仁”者,让心灵去远行。
西方有位探险家,当有人追问他凭什么力量让许多“不可能”变成现实时,他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做教育工作也是如此。
对教育的执着与热忱,认同并从内心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前提条件,这种爱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情怀,表征着教育应有的温度。
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因为有爱,师生情感易产生互动与共鸣,催发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效其行”。
优秀的教师,善于用仁爱感化生命,用温情去唤醒沉睡的灵魂,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心灵关注和精神引领。
三、拥有安静,做一个“勇”者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
因此,要敢为人先,心中有愿景,拥有勇于进取的力量。
近日,东方卫视播出了8集纪录片《上海工匠》,聚焦了16位“匠人”的事迹,其绝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匠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疱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
据报载:两位杂技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抖杠》。
竹杠抖动幅度大,演员被抛到令人揪心的高度,最后翻了个跟头,飘下竹杠。
表演精彩,雷声不绝,演员却充耳不闻般安静。
下台后有人问,为何这般镇定?答日:表演时耳中塞着棉花,听不见喝彩。
拥有安静,方有专攻。
只要勇于求索,精钻细研,人人皆可成“匠人”。
在现实中,不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功成名就,但即便成不了大师,至少可以成为学生眼中的坚实依靠、一片美景。
关键是,内心中的那些师者情怀和道德基因,不能被自甘平庸、自我矮化的意识所压制。
做一个“勇”者,不忘初心。
木桶原理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一个由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相对而言,反木桶原理则较少被论及。
该原理是说,木桶最长的木板决定其特色与优势。
此原理提倡特色突显个性,找准优势.精益求精,求得突破。
创新型的教师,对同样教育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立场,让自身独具匠心,敢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从而使教学深深地“烙上”自己的色彩和痕迹,“给自己树立一面旗帜”,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孔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观念决定行动,换个思路换个面貌,就算成不了璀璨星空中最闪亮的星辰,但只要在黑夜中贡献过自己的光芒,哪怕是流星,都是有意义的存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守望“思政园”,做个“匠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享受。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