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宋元时期,是传统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追求个性的书法、反映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书画,是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宋元时期,是传统科技文化的高度繁荣阶段。
在科技发明方面,这一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这一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在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制造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烧制而成,排版印刷后可拆散保存,反复使用。
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至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宋代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大。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天文学方面,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朱熹与理学思想
理学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想,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
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南宋的朱熹是
理学发展的极大成者。
他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
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
哲学的高度认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
宋词和元曲
宋词是继唐诗而起的又一诗歌高峰。
作为一种新体诗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或改自格律诗,或传自教坊曲,或源于民间,又称为“长短句”。
这一体裁便于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根据风格特点的不同,词又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代表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文学家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间,她的前期词作,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格调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中年以后,李清照流亡到南方,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渗透了忧伤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满含忧国之情,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
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
他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
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元曲是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
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融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散曲则是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活泼生动。
元曲作家人才辈出,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
疾苦,熟悉民间语言,这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
他
的代表作品《窦娥冤》,描写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年轻妇
女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
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
在刑场旗杆的白练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
关汉卿
用浪漫的艺术睥法,让窦娥的誓愿实现,愤怒鞭挞了
黑暗势力。
书法与绘画
宋元时期的书法,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他们的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人称“宋四家”。
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法娴熟,既有注重意境和内心修养的文人山水画,也有描绘市井民间风情的风俗画。
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为著名。
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南宋偏安,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匀称,墨色恬淡。
到了元代,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
过山水画抒发出来。
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画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等,安排错落有致。
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
【跟踪练习】
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张衡、毕昇
B.蔡伦、毕昇
C.蔡伦、华佗
D.张衡、华佗
2.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称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3.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儒家道德伦理与人性D.“天人感应”理论
4.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国粹“之一。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书法大家,其中被称为“宋四家”的书法家是()
①苏轼②赵孟頫③颜真卿④米芾⑤蔡襄⑥黄庭坚
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清明上河图
【延伸阅读】
沈括与《梦溪笔谈》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
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
的科学家之一。
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
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沈括晚年的时候,闲居在
润州(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
他把一生研究的成
果记载下来,写了一本著作《梦溪笔谈》。
现存《梦
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
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
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答案:1.B 2.A 3.C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