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且R甲小于R乙。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电压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B.烧瓶内的液体选用煤油而不是水,是因为煤油不善于导电
C.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比甲装置低
D.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要使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更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2 .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
C.浇冷水时铁桶放出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的内能保持不变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钻木取火”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C.蓄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器
4 . 我国幅员辽阔,相同纬度上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
C.日照的时间不同
D.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的颗粒很小,它就是组成粉笔的分子
B.温度升高时,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加剧
C.只有气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与液体之间不会发生
D.在阳光照射下,扫地时看见的尘土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6 .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5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
B.4.2×105J
C.1.26×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7 . 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排骨藕汤热的时候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比热容大
二、填空题
8 . 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越剧烈.
9 . 如图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_____(选填
“快”“慢”或者“一样快慢”),这说明_____。
10 . 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
演示气体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选填“上”或“下”)方;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的现象表明_____;摩擦生热中“热”的含义是_____(选填“热量”、“温度”或“内能”);某物体具有的动能为aJ,重力势能为cJ,弹性势能为dJ,内能为eJ,分子总动能为bJ,则它的机械
能是_____,分子的总势能是_____。
11 . 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12 . 细心的小明同学在观看“神舟八号”返回舱落地时,发现舱外有烧焦的痕迹,如图所示,他仔细思考后认为这是返回舱在急速下降时与空气摩擦,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返回舱的温度升高所
致.
13 . 如图是海波的凝固图象,EF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____,温度______.
三、实验题
14 .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液体质量/克初温/℃末温/℃加热时间/分
1水300203012
2水15020306
3煤油30020306
4煤油30020253
(1)探究本实验应用了_____和_____的研究方法。
其中用_____反应出物质吸热的多少。
(2)分析比较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本实验中至少用到_____种测量工具。
(4)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和_____和_____有关。
15 . 小郑同学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使用的仪器规格也完全相同。
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测量出_____相同的水和沙子,然后安装仪器,并记下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
(2)在实验时要控制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图乙为小郑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则沙子的比热容为_________。
(3)完成实验后小郑认为本套实验装置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请你帮他提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
16 . 有一物理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做了如下四个实验: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数据,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同样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对比1和2两烧杯的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3)比较3和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比较烧杯_____和_____(填烧杯序号),可以得到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
烧杯序号液体
质量
m/g
初温
t0/℃
末温
t/℃
加热时间
t 时间/min
1水20020288
2水10020284
3煤油20020284
4煤油20020242
四、计算题
17 . 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封闭电热水袋,其性能参数如表中所示。
已知电热水袋热效率为80%,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将袋内20℃的水加热到自动断电,求:
额定电压额定加热功率
220V400W
袋内充水自动断电温度
1.0L60℃
(1)袋内水吸收的热量;
(2)需要的加热时间。
18 .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提出“退耕还林”的伟大举措,这对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大量植树造林,可调节气温.据某新闻媒体报道,一万平方米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1.2×106J,如果这些能量被50kg 的干泥土所吸收,那么,可使温度为7℃的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_____?[c干泥土=0.8×103J/(kg⋅℃)].
五、简答题
19 . 综合问答——郊游中的物理:
下列是小雨在春暖花开时郊游中的几个场景,请你挑选1个,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①走在路上,闻到路旁的花香比半个月前浓烈得多;②他将竹竿插入水中,养到竹竿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
了;③看见园林师傅用钳子剪断铁丝固定倾斜树干时,将铁管套在钳柄上,紧握铁管用力,较轻松地剪断铁丝;④中午吃烤肉时,看见电烤箱内的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现知识,解释两个场景.
解释场景:______.
六、综合题
20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前“雾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雾霾笼罩已经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
霾,也称灰霾(烟霞),它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μm到10μm,平均直径大约在1﹣2μm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如图所示为国内某厂商生产的名为“秦”高性能混合动力车,在很多城市PM2.5爆表的今天,“秦”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秦”充电10kWh即可达到纯电动模式续航里程50km,能满足日常上下班短途用电需求.长途可使用油电混合动力,最高时速可达180km/h,百公里综合油耗仅2L.“秦”电动机效率为80%.
(1)霾粒子人眼看不到,它的运动(“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燃油汽车的发动机通常是汽油机,汽油机工作时,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那么石油属于能源.(选填“一次”或“二次”)
(3)“秦”行驶时电池将能转化为电能供电动机使用.汽车在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力比静止时(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秦”在纯电动方式行驶时,车子所受的平均阻力为N.
(5)若某一次行驶中“秦”消耗电能4.6kWh,则若用效率为25%的燃油汽车需要kg的汽油?(汽油热值为4.6×107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