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及蚌埠市基本情况
一、安徽省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管理概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全省生产总值20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5:53.7:34.8,人均GDP达34427元。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1256.3亿元,第一产业投资54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9417.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1296.5亿元。
全省财政收入36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8.4亿元。
(二)各市州GDP排名。
安徽省辖16个地级市,省会合肥。
2014年底,各市GDP和人均收入排名为:
(三)安徽省国土资源概况。
1.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丰富。
其中煤、铁、铜、水泥用灰岩、方解石是安徽省优势矿产,其资源储量在华东乃至全国均位于前列,是长三角经济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
2007年资源储量统计表列入矿区1084处(不含共伴生矿床286处),其中大型矿床159处,中型227处,小型304处,小型以下394处。
2.安徽省2014年关闭非煤矿山367座,其中露天矿山229
座、地下矿山32座、尾矿库12座、砖瓦黏土矿山94座,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关闭任务
3.2013年底,安徽省建设用地总规模达2905.35万亩,全省人均占有建设用地达到27
4.5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
许多地方建设用地增速较快、用地效率不高、结构失衡等阶段性特征明显,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
4.2013年第二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会于2014年1月3日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交易大厅举行,本次成交面积5538.7535亩,成交总价1620
5.6511 万元,平均成交价2.9万元/亩。
二、蚌埠市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概况
(一)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蚌埠市是安徽省直辖市,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誉。
面积: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343万人。
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
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三洋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武高铁、哈沪高铁的交汇点。
2014年生产总值(GDP)110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82.0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72.25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354.14亿元,增长9.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7.1:51.2:31.7调整为16.4:51.6:32.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人均GDP 34222元,比上年增加2740元。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二)蚌埠市国土资源局概况
1.蚌埠市国土资源局现设调控监测科、办公室、法规监察科(信访科)、规划科、财务科、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测绘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矿政地环管理科、行政审批科、政治处、机关党委等12个科室。
并在蚌山、禹会、龙子湖、淮上、高新技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设立了6个分局。
2.截止到2014年11月10日,全市报批用地11295亩,独立选址用地7654亩,增减挂钩1489亩。
1219亩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全部获省批准验收。
2014年23个稍加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37.995万亩,其中5个项目已经入施工阶段。
总体进度40%,其余18个项目正在施工招投标。
3.蚌埠市大力推进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设,着力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创新开展“先搬迁、先复垦、先验收,后申报增减挂钩指标”的项目推进模式,通过增减挂钩试点盘活流量指标
4898亩。
同时,积极申报工矿废弃地试点,获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安徽省第二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未来五年规划试点规模20347亩,预计平均每年可增加工矿废弃地试点指标约2000亩。
4.2014年1-11月份,全市共供应各类土地19014.298亩,土地成交总价款880502.560万元,供应总量同比增长17.5%,成交价款同比下降11.47%。
全市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823.62亩(市区1336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2753.69亩(市区1479亩)。
2007年至2013年土地供应率从最初63.55%提升到目前70.6%。
5.开展征地补偿标准调整工作。
调整后市辖区平均补偿标准为43139元/亩,较原标准提高4743元/亩,平均提高幅度为12.35%,待省政府审查后印发执行。
6.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蚌埠市国土资源局被确定市级示范应用系统单位,城镇地籍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系统,蚌埠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推进城镇地籍管理系统。
目前已完成了1196平方公里1:100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像片控制测量,1196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控制测量选点埋石,市区670平方公里范围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市区400平方公里DLG(数字线化图)内业数据采集,260平方公里1:1000
数字化地形图外业调绘。
7.通过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结合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核实,全市共有8个矿产违法图斑,均属无证开采,蚌埠局对其违法行为实施了立案查处,收缴罚款14.0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1.3万元。
辖区现有地下水监测点27点42孔,地表水4点6处。
其中区域地下水监测点7点15孔,地表水1点1处;城市地下水监测点20点27孔,地表水3点5处。
监测点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综合治理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