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新课标对学生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是迫切需要注重沟通、善于交际的人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普遍不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谈不上系统训练。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语文素养
一、活动背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建议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教学实际,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活动,目的是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会倾听、准确表达和交流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唤醒、激励、鼓舞”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进而
达到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宽思维领域,使语文课的空间更广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
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成效显著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话训练》专论在一开始就把说话训练当作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逗引学生发表之欲的一个“总枢纽”,他要求教师抓住这个总枢纽有效地提到语文教学的其他各个环节来。

课前三分钟演讲就能起到这样的枢纽作用。

每次演讲,台上讲的台下听的都是活动参与者,都是主角,听者为了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发表自己的
见解,提出自己的建议,会全神贯注地听,敏锐地找出演讲材料的中心,体会演讲是否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是否生动、自然、流畅,紧张思考如何既迅速又条理清晰、简明恰当地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

另外,其他的同学也在听点评的同学发言,可以听到不同的点评人
从不同角度作出的点评,既有收获,也能听出其中的问题,长期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良好
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说写就容易了。

”教育家张志公也曾说:“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而,练口,练耳是基础。

”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演讲需脱稿,所以事先必须反复朗读直至背熟演讲稿,在此基础上还
要能用普通话演讲,做到声音洪亮清晰,吐字发音准确清晰,换气自如,基本掌握轻重读及停顿技巧,能根据文意处理语速、语调、语气等,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演讲中做到以情动人。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课前三分钟演讲恰当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学生在演讲内容确定后为了作好演讲,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会多方面做好准备。

大量的阅读补充是必不可少的。

因每次演讲的内容不同,有他们熟悉的、关心的,也有他们从未涉猎的,他们一方面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准备演讲稿,更多的是从图书、报刊、网络中搜集信息和资料,以期展示自己的最佳风采。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学生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要针对演讲主题先审题,确定演讲中心,再围绕演讲中心搜集、筛选材料,在此基础上,学生往往费尽心思“炼标题”,为“豹头凤尾”绞尽脑汁,千方百计锤炼语言,力争“语不惊人死不休!”初步成文后还请老师、家长、同学作指导,进一步再修改,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有些更有远见的同学,为了不致演讲时“书到用时方恨少”,养成了摘抄、仿写的好习惯。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系统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
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条理清晰、落落大方的表述观点,能在大量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自如行文。

当然任何训练方法都不可忽视学生的本体作用。

一切方法最终都要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见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长期参与是上述活动持之以恒开展必须面对的
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基斯.《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2]叶圣陶先生.《说话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国际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