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完整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
教学背景分析
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人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为幼苗,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称为营养生长期。

当营养生长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这个过程称为生殖生长期。

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的产生,要经历一系列的形态上、结构上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总过程称为植物的个体发育。

由于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的。

教科书共2页,分三部分。

虽然只安排了1个课时,但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

希望教师做好安排。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浸泡种子。

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

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

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

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

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观察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具有贮存养分或自胚乳中吸收养分以供其他构造发育的功能)。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等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评价依据:
1.种子构造观察记录表
2.测试结果
3.课堂活动参与度及水平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