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生物圈
二.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 森林在缩小
纸张与森林:纸浆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
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 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 万吨,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纸张的大量消费 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 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 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 以上。)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17日星 期四7时 36分57秒Thur sday, December 17,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0.12.172020年 12月17日星期 四7时36分57秒20.12.17
谢谢大家!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1707 :36:57 07:36D ec-201 7-Dec-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7:36:5707: 36:5707:36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1720.12.1707:36:5707: 36:57December 17, 2020
2.氮循环
氮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广泛的分布。 在大气中氮的储量最为丰富。在地壳中的氮也是常见 元素之一。生物圈中的氮总量最少,但是它对生命体 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命必须的蛋白质还是 核酸,处处都离不开氮的存在。
氮循环示意图
氮是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植物的生长
更缺少不了氮的补充。但是由于地表径 流的溶解和搬运作用,土壤中的氮往往 消耗极大而补充很少。而大多数植物又 不能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氮。自然条件下, 很多植被丰茂的地区都面临着氮的缺乏。 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使全球氮循环,尤 其是大气的氮循环得到了补充。现代化 肥工业
碳循环示意图
全球碳循环
•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并非储存于生物体内, 而是储存于大量的地壳沉积岩中。一方面沉积 岩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 进入大气和海洋;另一方面生物体死亡以及其 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 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碳 的生物循环虽然对地球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从以百万年计的地质时间上来看,缓慢变 化的碳的地球化学大循环才是地球环境最主要 的控制因素。
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 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 后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 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 题,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 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 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 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 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2月17日星期 四上午7时36分 57秒07:36:5720.12.17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2月 上午7时 36分20.12.1707:36December 17,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2月17日星期 四7时36分57秒 07:36: 5717 December 20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7: 36:5707:36:5707:36T 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1720.12.1707: 36:5707:36:57Decem ber 17,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17日上午7时36分 20.12.1720.12.17
一次性筷子的危害: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 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大65%,但 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
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 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我 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的产业每年要向日本
和韩国出口150亿双筷子。全国每年生产一 次性筷子耗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 200万立方米。
成功地固定了大气中的氮,并将其转化 为可被初级生产者利用的形式。这个有 90年历史的产业带来了全世界范围内农 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因而被称之为 “绿色革命”。
(三)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三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乱砍滥伐
环境污染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生态学三定律: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 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 能量流动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1915— 1942)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 量分析,得出了上图所示的数据。
能量传递的 “十分之一定律”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36分57秒 上午7时36分07:36:5720.12.17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1720.12.1707: 3607:36:5707: 36:57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7时36分 57秒T hursday , December 17, 2020
二氧化碳问题
• 自然界自发进行的碳循环,在很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一 种均衡的状态,使地球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然而人类 的行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这种平衡。尤其是近二 百年来,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大量开 采利用,致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本世纪以来, 大气测量的众多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正在呈 指数上升。二氧化碳能吸收地表的红外辐射,是一种典 型的温室气体。自从100年前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 (Svante Arrhenius)提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丰度的变化 会影响地表温度的假说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 大气中二氧化碳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时至今日,大量的 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 将继续使全 球气候发生变化,从而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森林的消失: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 平均值的1/4。据统计,我国森林在10年间 锐减了23%,可伐蓄积量减少了50%。云 南西双版纳的天然森林,自50年代以来, 每年已约1.6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着。 当时, 55%的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现已减少了一半。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荒 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 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 美元。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 总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化 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 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以上。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17日 上午7时 36分20.12.1720.12.17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上午7时 36分57秒07:36:5720.12.17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7时36分20.12.1707: 36December 17, 2020
3.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对牧地、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场 (从温带到干旱区)的影响.
4.人类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 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灌溉的作用.
5.人类活动对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河口及海 岸地带的作用和对这些地方的资源所产生的生态学 影响.
6.人类活动对山地和冻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7.岛屿生态系统的生态与管理利用. 8.自然保护区及其特有资源的保护. 9.从生态学角度评价使用化肥对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17日星 期四7时 36分57秒07:36:5717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7时36分 57秒上 午7时36分07: 36:5720.12.17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1720.12.1707: 3607:36:5707: 36:57Dec-20
的影响. 10.大型工程建设对人类及其环境的影响. 11.城市系统生态学. 12.人口和遗传特性的演变同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13.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14.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圈影响的研究.
三.生物圈保护区的特征
四.生物圈保护区的功能
(一) 自然保护区与传统土地利用结合功能 (二) 研究和监测功能 (三) 教育和培训功能 (四) 合作功能
(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 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 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 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 循环还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 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 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一棵树的生态价值: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
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
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 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 污染价值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 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
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
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 000美元。
1.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 犯都具有无限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这一 定律是G.哈定提出来的,可称为多效应原理.
2.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 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
3.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或可称为勿干扰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