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观点分析题范文综合分析题,是为了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而设置的题目,本课时将重点讲解综合分析题的题型特征和作答方法,全面提升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资料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综合分析是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
所谓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所谓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
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滲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
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一切论断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在申论考试中经常通过综合分析题来考在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题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设问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纵观历年国考、联考及各省市区申论考试,常考的综合分析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词语解释型分析题,二是评论型分析题,三是要素分析型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考查难度较大,在近几年的山西省申论考试中不断出现,xx- xx 年山西省申论考试中都有涉及,考查频率非常高。
综合分析题历来是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从什么角度分析?怎么分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考生。
其实,作答综合分析题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住其作答原则和分析方法,就能找到作答综合分析题的正确路径。
在考试中,我们把“作答要求”分为题干和要求两部分。
申论文章的阅卷规则是分档给分,掌握好决定档次的标准,就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而这些标准,也就是作为一篇好的申论文章的必备要件,具备的越多,分数自然是越高。
按照四档给分制来说,一档可以得满分40分,最低也有36分,而一旦被划分到四档里,那么最低就是0分,最高也只有15分,这中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具体分档标准如下:一档(36-40分):文章紧扣题目要求,符合材料主旨,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证逻辑性强,语言表达流畅,建议或主张合理、有效。
二档(26-35分):文章紧扣题目要求,符合材料主旨,结构合理,论证比较充分,表达比较流畅,建议或主张比较合理,有一定现实作用。
三档(16-25分):文章内容不完全符合题意,或虽然符合题意,但主旨不明确、观点混乱、结构有缺陷,语言能力不佳。
四档(0 -15分):文不对题,或偏离材料主旨,或观点错误,或结构混乱,或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述问题出现任意一个)。
大段抄袭材料不给分。
可以看出,评判文章的标准,无外乎就是对主题主旨的把握,结构及行文过程,观点是否鲜明及合理,语言表达等。
这几个方面做的越全面到位,档次越高。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只要某一个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档次的掉落就会非常严重。
可以这么讲,要想达到一档,上述几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而要落入四档,只要有一个方面严重失误就够了。
从这一点来说,文章的好坏取决于“综合性能”,单项突出其实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这就像一个人严重偏科,高考一般是考不过样样都中不溜的那种人的。
最后附一篇我自己写的文章,做参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但当前,我国制造业整体面临转型之殇,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掣肘。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 ___、建设世界强国的 ___。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国际形象不佳,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层次、质量效益、对外拓展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我国只有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脉搏,才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抢占未来先机。
这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
旧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制造业普遍大而不强,竞争力相对不足。
应大力提升制造业战略地位,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和内容,积极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整治和淘汰落后产能,加速高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实现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
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形成竞争优势形成最有力的核心要素。
因此,应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重视传统优势产业的设计,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
引导和鼓励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低劣的不良现状。
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
当前,我国制造业产品对外形象不佳,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需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市场规则,充分利用我国文化形象,加强产品形象设计,培育品牌建设发展大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品形象和口碑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制造2025》更是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框定了一条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转型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浴火重生”,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创新升级,必将为我国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申论考试随着命题稳中难度有所提升的趋势,各大题型考查越来越灵活,而难度增加系数最高的当然是综合分析题,其中难度更高的当属解释型综合分析题。
今天,带大家走近综合分析题,看看它的变化和应对。
一、基本认知首先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常考的题型,而且它具体又可以划分为常见的三四种,包括解释型综合分析题、评价或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启示型综合分析题、比较型综合分析题等。
其次这几类型的综合分析题也各自有自己判断的方式和标准。
例如题干中出现“对……的认识、谈谈对……的理解”,则属于解释型综合分析题;题干中出现“谈谈对……的看法、见解、对某观点的判断或评价”,则属于评价或评论型综合分析题;题干中出现“谈谈XX地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有何启示”,则属于启示型综合分析题;题干中出现“请比较……和……,请分析……和……”,则属于比较型综合分析题。
最后就是要求当中也会有诸如“分析深刻、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等”。
二、深度认知每一类型综合分析题,都有其对应的答题方法和思路。
根据不同的作答对象主体,解释型综合分析题一般先需要理解并解释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的字面意思,进而展开多角度的分析(其中包含的角度有原因、影响等),最后是这句话或这个词带来的启示;评价或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则是先需要明确对作答对象的观点或看法(宏观层面),进而是在材料中搜集支撑你所给观点的理由,最后是总结回应你的观点或就问题对策;启示型综合分析题则先是依据题干作答对象明确启示,然后结合本国或本省实际情况进行转述材料,最后通过总分结构加工书写答案即可;比较型综合分析题一般考得较少,思路为先针对所比较的作答对象进行高度宏观概括,再依次进行比较对象包含信息的展开罗列,最后得出比较的结论。
以解释型综合分析为例,xx年国考副省题目,“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对于此题,先解释这句话,说的是技术层面(改教材、改上课)改的太快,灵魂(教育规律)难以跟上;接着再去分析为什么走太快、走太快的危害;最后再写灵魂怎么才能跟上,这道题目就很清晰了。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五大题型中难度逐渐提升的题目,但不是无法攻破的。
只需要在学习方法之前,多进行思维训练和积累,阅读时政新闻评论和解读,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再结合一定的方法理论学习,针对性的理解各类题型的方法和思路;最后在进行高质量的题目练习,相信诸位定能成“公”上岸!法律分析就必须遵循法律逻辑,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依法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依法而为,就是政府的执法行为是不是有法律依据,是不是采取类法律规定的形式,比如开出了罚款单。
与之相反,没有法律依据,没有采取法定形式,就是违法。
比如,17年江苏真题这里政府的理由,符合法律,是合法执法。
记住,法律的逻辑和老百姓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老子打儿子,从老百姓的逻辑来看,不合法但合理,但是在法律逻辑里,就是不合法,也没有任何合理性。
只要是法律分析题,作答不合法但合理的,就是法盲。
比如,17年江苏真题这道题中老潘无许可证公开放电影,就是违法,同时,资料中又指出他放电影,但是你要知道在法律上,没有许可证放电影,即使是,也是违法的。
这就是类似你没有驾照开车,即使没有乘客,没有违章,你也是违法的。
更多申论真题解析,敬请关注 ___:柳夫子讲道理很荣幸为您回答问题。
综合分析此类题在公务员申论中是较为重要的,常作为单独题型重点考察,也偶尔出现与贯彻执行融合在一起考察的形式,虽说出题频率相对而言不是特别高,但所占分值相对较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整体作答流程大家较为熟悉,总体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作答步骤。
但针对不同的综合分析又在具体流程展开上有不同的作答注意事项,对此,不同类型的综合分析的具体作答作进一步的细化说明:一、解释型综合分析解释型,顾名思义,意为对给定的一个概念或一句话进行诠释和理解。
在作答第一步是什么时,是对给定的一句话或概念进行解释,下一个定义,在下定义的过程中,注重要全面的进行解释,即包括字面意思,又要解释引申含义。
如这样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对这句话进行解释,你的作答中就既需要有字面的翻译:谁能知道小草的心呢,来回报太阳的光辉;同时还需要有它引申含义的诠释,它的寓意是指感恩、和对母爱的回馈。
这样的定义诠释才是全面完整的。
同时在解释定义时不需要作价值判断,只需解释即可。
字数控制在全文的六分之一左右。
在作答为什么时,重点分析背景、现状、原因、影响等主体内容,当材料中都有呈现时,不可落项。
以材料为主体,材料重点谈哪一方面,答案呈现以那一方面为主即可。
这一部分是答案呈现最主要的部分,字数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
在作答怎么办时,不必将材料给出的所有对策面面俱到的呈现,只要给出的对策切实可行,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即可,不必耗费太多心思和笔墨,当材料中有明显问题时,给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