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详细版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072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
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隐患的分类分级
(1)按隐患种类可分为“一通三防”、水害、顶板、电气、提升、运输、设备、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隐患。

(2)按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可分为A级、B级、C 级、D级、E级隐患。

A级隐患:整改难度大,矿井解决不了,需上报集团公司帮助组织整改;
B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大,井解决不了,需由矿统一组织整改;
C级隐患:
整改难度一般,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生产井统一组织整改;
D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班组解决不了,需由区队组织整改;
E级隐患:班组能够现场立即整改。

(3)按隐患的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般隐患。

重大隐患是指严重危及安全生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需要投入资金、实施工程、更换装备并经过较长时间整改方能治理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较大隐患是指危及安全生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危害或整改难度较大、需要暂时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方能治理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已经危及安全生产,任其发展可能导致人员
伤亡或财产损失,危害或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

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治理体系
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实行5级管理,即班组、区队、井和矿和集团公司。

班组实行班排查,主要排查整改生产作业现场隐患;区队实行日排查,主要排查整改本区队作业区域内的隐患;井战线、安全“八条线”实行周排查,主要排查整改分管生产系统、区域的隐患;生产井实行周排查,主要排查整改本单位重大、较大隐患;矿业务保安战线、安全“八条线”实行旬排查,全矿实行月排查,重点排查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较大隐患。

2.1 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

生产井按不同生产性质、工作范围、作业特点、危害因素分别编制各作业
岗位隐患排查卡、班组隐患排查卡、区队隐患排查卡、战线隐患排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表。

矿业务保安战线、安全“八条线”编制战线隐患排查表。

矿安检科编制全矿隐患排查表。

(1)岗位人员每班对照岗位隐患排查卡内容要求,进行岗位隐患排查,班组长对本班组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持班组隐患排查卡对班组作业范围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确认无危险时方准人员作业。

当班作业结束,收集整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形成班组隐患排查台账。

(2)区队干部每天(跟班干部每班)对照区队隐患排查卡内容要求,对分管区域内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将排查卡反馈至安全信心中心。

同时,由区队值班干部收集整理后,形成区队隐患排查台账,并由专人负责。

(3)生产井负责人要根据战线隐患排查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分管生产系统和区域的全面隐患排查。

战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隐患排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战线隐患排查台账。

(4)生产井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要根据生产井隐患排查表,每周组织一次全面隐患排查,由安全检查部门建立生产井隐患排查台账,实行档案化管理,并经生产井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及时上报矿业务保安部门和安检部门。

(5)矿业务保安战线、安全“八条线”负责人要根据战线隐患排查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分管生产系统和区域的全面隐患排查。

战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隐患排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战线隐患排查台账。

(6)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矿全面隐患排查,由安全检查部门建立全矿隐患排查台账,实行档案化管
理,并经矿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按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矿、井业务保安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检查部门每月按分管业务范围,参照备案的安全检查表,重点排查生产井重大、较大隐患,建立业务保安科室隐患排查整改台账,跟踪、督查隐患整改情况,实施隐患排查整改闭合管理。

2.2 隐患整改及上报
生产井主要负责人及安全井长必须亲自安排本单位的日常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

每班对现场隐患进行排查,指派专人负责隐患的整改。

隐患整改必须坚持“五定、四签字”原则,确保整改落实实处。

要认真填写生产井隐患排查及整改记录、验收记录有关会议纪要等,指派准人负责,并建立台账。

E级隐患由班组负责现场立即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区队。

D级隐患由区队负责及时组织整改,整
改报告经区队负责人签字后报井战线业务主管部门。

C级隐患由矿业务主管部门指导生产井及时组织整改,整改报告经生产井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及时上报矿业务保安、安检部门。

B级隐患由矿各业务保安主管部门、安检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B级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指导隐患单位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整改。

对资金投入大或需要多单位共同整改的隐患,应提交矿战线会议和矿安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A级隐患由矿安全办公会议研究,提出初步整改方案上报集团公司,经集团公司审批后,根据集团公司审批意见积极组织整改。

各级各单位对日常隐患排查、专项安全检查、全面安全检查、季度安全大检查、“八条线”安全检查查出的各类的隐患,按照“五定、四签字”的原则落实整改,做到隐患整改落实“五到位”,纳入隐患排
查整改台账,实行闭合管理。

2.3 隐患整改验收及销号
隐患整改复查验收情况应纳入各级隐患排查台账,隐患整改复查验收合格,经复查验收人员签字,予以销号。

E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班组长和当班跟、带班干部复查验收;D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井战线业务保安部门复查验收;C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生产生产井组织相关业务保安部门、安全检查部门共同复查验收;B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矿组织相关业务保安部门、安全检查部门共同验收;A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矿组织预验收,由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及有关业务科室组织复查验收。

2.4 重大隐患整改
重大隐患的整改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成重大隐患整改小组,在主管业务部门指导
下,做出停产或停止使用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备设施的决定,制定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对可能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告知。

矿各业务主管部门、安检部门按照分管业务范围,对生产井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建档管理,节点控制,逐项验收,做到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到位。

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实行“一案一档”管理,保存期至少10 a。

存档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重大隐患评估定级材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报告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重大隐患整改方案;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跟踪督查记录表,重大隐患整改完成评估报告,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报告书,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审查表及其他相关资
料。

3、建立责任追究体系
(1)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

生产单位是隐患排查整改的主体,党政主要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分管副职对分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区队长、班组长对本工作区域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业务保安部门对本专业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安全“八条线”对本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安全检查站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矿业务保安科室对本战线的隐患排查整改负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责任;矿安监科对全矿范围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责任。

(2)建立“前追后究”制度。

“前追”:矿、井
业务保安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检查部门按分管业务范围,在生产区域发现了重大、较大隐患,而下一级管理人员在同一作业区域、同一班次没有发现,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后究”:所有工作区域因为隐患没有被排查发现且没有及时进行治理而发生事故的,要对有关人员进行追究责任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环环相扣,形成了自上而下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工作体系,使安全管理的压力得到了层层传递。

4 结语
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研究和实施,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隐患排查整改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和问题,现场作业环境大为改善,隐患大量减少,质量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各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明显降
低,使安全管理工作由事后处理变为超前防范,促进了矿井和谐、稳定发展,安全管理、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