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B是_________河,图中湖泊C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 据图分析B河此河段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原因。
(3) 该地区将图中湖泊C作为重要的旅游开发地区,请你就该地的气侯特点向旅游者进行简要介绍。
(4)该地区最重要的农业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名称),简述该地成为当地重要农业区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黄青海湖(2)特点:水能(梯级)开发。
原因:黄河在此河段位于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3)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降水少。
(4)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无霜期较长(或热量条件好);谷地开阔平坦,受河流冲积,土壤较肥沃;有河流灌溉水源。
阅读材料,分析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示意图。
材料二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海南省是我国开发海洋资源的基地。
(1)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判断理由是:(2)A盐场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全年产盐量高的原因是(3)海南岛保护和营造红树林的主要目的是:(4)试简述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1)中高周低(1分) 河流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南海(1分)(2)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处纬度低,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沿海沙滩广布(3分)(3)减轻台风、风暴潮的危害(2分)(4)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岛内交通便利,景点通达性高;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6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的山脉是我国山脉的延伸。
(2)A是河,该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高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移),“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什么以及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B城市所在国家积极引进外资。
如果在该市新建工业区应布局在该市的位置,下列外商投资企业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A.钢铁厂B.服装加工厂C.石油化工厂D.造船厂(4)B所在国家近年来吸引大批中国人到此旅游,该国优越的旅游资源是?(5)本区居民大多信仰教(6)该地区有大规模的热带作物种植园,目前大规模种植的两种著名作物是。
A.天然橡胶B.油棕C.烟草D.香蕉参考答案:(1)横断(2)湄公河流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3)西北或东南的郊区 D (4)热带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5)佛(6)AB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东北黑土地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
但是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材料三: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3)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4)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6)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7)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8)计算黑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并说明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2)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人少地多)(3)土地肥沃(4)价格低,含油量高(5)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6)加强水土保持:进行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等;培肥土壤:秸秆还田,施有机肥、草肥等。
(7)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或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比较,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为一年两熟)。
(8)黑龙江人均为1524千克,江苏人均为434千克。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判断依据。
(2).对照A、B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
(3)在甲图中,若此时昏线恰好通过00C纬线和东经200C的交点,并与东经200C斜交成23026`的交角,且图中a地昼长于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此时乙图中b地的时间应为;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4).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
判断依据:一是两图经纬线的跨度较大;二是两图的等高线都呈封闭状,且四周高、中间低;三是两盆地中部有外流河流流经(甲图中为刚果河,乙图中为长江)(2).A图是冬暖夏热,降水比较丰富且主要集中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应属乙图所示地区(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特点;B图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应属甲图所示地区(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甲图所示地区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乙图所示地区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气候特点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4).直射点的位置是23026`N、700W,次日0点44分;较慢;(5)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是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土壤肥沃,农业生产以水田种植业为主;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全年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冻土层较厚,农业生产以高寒畜牧业为主,有小范围的河谷种植业。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2004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此后一年里,“中部崛起”成为中部地区各省擘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2004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为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会议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写出经过图中两省会城市的南北向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2)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具体分析图中A、B两地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不同危害。
(4)为提高图示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应采取哪些措施?(5)试分析中部崛起战略中,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六省的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1)南北向铁路干线:京广线;京九线。
(4分)(2)①有丰富的铜、锑、铅锌、钨等有色金属矿产;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③交通便利;④临近消费市场(9分,每点3分)(3)A地区为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严重的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土地难以利用;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4分)。
B地区为平原,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流水流不畅,湖泊调洪能力降低,使洪涝、干旱灾害加剧(4分)。
(4)①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②加大科技投入,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③开发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沼气,解决农民生活用煤、用能问题;④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⑤大力改造红壤,提高土壤肥力;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御洪涝、干旱(伏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共6点,任答3点,给9分。
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优质人员提供的基地(河南、湖北、湖南、安徽都是人口大省);交通区位优势(共8分,每个要点2分。
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三幅“气候直方图”,回答有关问题:乙甲(1)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2)在A、B、C三幅气候直方图中,符合甲图中a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图,符合乙图中b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___图。
比较两地气候特点的异同点。
(3)请简要说明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均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区,请你分别写出两地铁矿石海运至我国的最近线路和沿途所经海域和海峡。
参考答案:(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两高原均为地势较低、起伏较平缓的古老高原。
(2)B A a 为热带季风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均分干湿两季。
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更为不均。
(3)甲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生产潜力较大;主要农产品有棉花、花生等。
乙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种植园经营为主,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
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大豆、咖IF、甘蔗、可可等。
(4)从甲图所示地区经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南海一台湾海峡一东海一上海;从乙图所示地区经大西洋一加勒比海一巴拿马运河一太平洋一东海一上海。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地区最短缺的资源是,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2)该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3)图中A水域的面积正在日趋缩小,分析该水域面积缩小的原因。
(4)若将该水域附近最丰富的资源运往西方国家,图中①②③三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最合理?请说明理由。
(5)比较B所在半岛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的差异及原因?参考答案:(1)水资源(2分)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为内流河湖(2分)(2)地跨五海、三洲、两洋,交通、战略位置极为重要(2分)(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2分)人为原因:沿途农业用水量日趋增多,使注入该湖的水量锐减(2分)(4)②(2分)线路②可直接将石油运抵地中海沿岸,海上运输路线较短,①线路只能将石油运往波斯湾沿岸,海上运输线路较长,③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2分)(5)B所在半岛(阿拉伯半岛) 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因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控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