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两篇)

部编版《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两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认识“珑、剔、莱、瑶、宏、烬”6个认读字和“杭、损、皇”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一片灰烬、不可估量”等四字词语。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4.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1. 根据阅读的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性信息,并联系重点内容的构建感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

知道我从哪里来吗?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

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

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

谁认识?你说?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他就是“水”字。

那我们再来一个?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生:没错。

师:为什么?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

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师:像不像?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师:你看它还像什么?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水”十字的标志师:嗯,里面有个像水一样的。

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

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生:(小声嘀咕)走的。

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生;这可能是个“行”字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

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

师: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生:要。

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

想猜吗?生:猜。

师:想猜就要猜妥了,你可以放心,真的猜吗?生:猜。

师:好,欣赏你们这点。

咱们学习上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心,要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

好,那咱们就来猜这个最难的字。

请你认真看。

生:思考。

师:你看懂了吗?看到你们皱起了眉头,给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双面旗,底下两个表示很多人的使命。

(听不清楚,可能出错)生1:有可能是“众”字师:哪个“众”。

生1:群众的“众”字。

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

师:“军”字?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兵”字。

师:一个人。

这里有好多的士兵呢。

生4:我觉得可能是“营”字。

师:“营”字越来越接近。

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把它进行变化。

到底是什么字?说出来。

生:旗。

师: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

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旅行山水。

师:我想你们的声音可以更洪亮一些。

生大声朗读:旅行山水。

师:喜欢旅行吗?生:喜欢。

师:说说你都去过哪儿?生1:我去过东山港。

师:能简单分享一下吗?生1:那里有个海滩,上面有很多贝壳,我在那里捡过贝壳。

师:哎,童年的时候到海边捡贝壳那一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2:我去过汕头的南澳港,那边有海,有沙滩,那边很美很漂亮。

师:真是的,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有一种辽阔的意境。

生3:我去过鼓浪屿,那边有一个日光岩,上面是鼓浪屿最高的石头。

师:真实的,知道著名诗人舒婷吗?舒婷说鼓浪屿是自己的生命之港。

生4:这个暑假我刚好我去过乌镇,在乌镇的小桥流水古镇中我体会到很多。

师:你说的也跟乌镇一样的美,给人一种悠远的,飘摇的,江南特有的特色,对吧。

还有谁来说说。

生5:我去过牛头山,那里的岱山瀑布想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真了不起,还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说。

牛头山旁边有个牛头王的墓碑,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写的,那个字可漂亮了!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也想介绍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

知道什么地方?生:敦煌莫高窟。

师:在敦煌莫高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泥塑和皮画。

在敦煌莫高窟中有一个长织洞,在上世纪初被发现后,引来的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而至。

将洞中的几万件珍贵文献,绢画,遗物以及其他的壁画,雕塑等等都遭受遗失,造成了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

那么今天,敦煌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物质文化遗产。

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好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时间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吗?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心痛。

一件是我盟刚刚提到的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一起读。

生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生: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师:来,一起看看这些词语。

自己读读。

生齐读: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不可估量(生每个词语读三遍,师提醒读一遍即可。

)师:谁来读读。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就每人读一个。

生:生个别读。

师:读的非常正确,那都是文中的词语,在课文句子中,相信大家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

师:那么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清楚了吗?谁来说说。

生1: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哦,说的是毁灭。

生1:第二段:圆明园有三个小园,也叫圆明三园。

师:嗯,说的是圆明园的组成,那就叫“布局”。

把这个词批注在2自然段旁。

生3:第三自然段讲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建筑。

师:好的,写到是“建筑。

(师板书“建筑”)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记批注生: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历史文物。

师:对“历史文物”(板书)。

生:第五自然段: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拿走圆明园的东西,并烧了圆明园师:圆明园的毁灭对吗?生:嗯。

师:谢谢你,说的比较准确。

师:其实文章的1、5自然段写的都是?生:小声嘀咕。

师:大声说出来。

生:毁灭。

师:那么2、3、4自然段概括地讲?写的是?生:2、3、4是概括地讲以前的圆明园很美。

师:是现在的圆明园?生:以前的圆明园。

师:哦,以前的、(师随机板书)原来的、昔日的。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看出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开始。

生:生默读。

师:好了,孩子们,咱们来交流交流?咱们接着说。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众星拱月“这个词,我能体会到圆明园园林昔日的园林是十分多的。

师:是呀,圆明园数量很多,那是上百个圆明园,而其中的一个圆明园就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网球场啊!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圆明园非常大。

师:用上一个四字词语,那叫做?规模——生:规模宏大。

师: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皇家园林。

师:好啊,咱们接着谈,从其他的四字词语,你还感受到什么?你来说。

生: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听不清楚内容)。

师:你看看,他从第三自然段读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艰辛。

你还感受到什么?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我们好像住在圆明园的境界里面似的师:陶醉其中啊,你能给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三自然段吗?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美不可言。

你来说。

生:我也从第三自然段得到体会,圆明园有很多壮观的景象。

我还觉得他们虽然以前根本没有汽车。

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一样的雄伟。

师:你也感受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是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

师:咱们中国的古代的园林建造上常常会挂上匾,有一册书叫做《圆明园则启示》,当中所记载的匾则就是数千景。

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有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生齐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生齐: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生齐: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这个就是有所不同了,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宏伟大气的殿堂。

你们读的是——生齐:玲珑剔透……生1:我们读的是玲珑剔透,小巧的亭台楼阁。

师: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生:这段话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哟,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那对比只是这儿一处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

我读的是买卖街,你们读的是?生:山乡村野。

师:我读的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你们读的是?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中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真是如此。

有大气的,就有小巧的。

有表现热闹的,就有?生:象征宁静的。

师:那接下来,同桌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合作读读2、3两句话。

你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开始生:同桌合作学习。

师:好,孩子们,发现了没有?谁来第一个说?生:我发现白色的这些句子和黄色的这些句子,他们用了对比手法。

白色的这些句子,他有仿造的东西,他是现实的。

师:真好。

是仿造现实的生:而黄色的主要写他是仿造想象出来的一些物体来建造出来的。

师:接着说吧。

生:所以我认为他们这里面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师:而且不仅有民族的,还有——生:西洋的。

师:那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合作读读这段话。

请你们同桌来——师:那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生:同桌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女生读: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

(师引读)在圆明园中——生1:(生个别读)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师引读)在圆明园中——生2:(生个别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