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2.读通课文,注意读好停顿,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司马光小小年纪临危不惧,聪明机智的品质。

4.能初步认识文言文与一般课文的区别,了解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难点:借助注释,自己讲一讲课文中的故事;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2.师揭示课题“今天来学习《司马光》。

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

师提示“司”的读音。

(公司,司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师再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跟随老师读好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读准“庭”。

庭:庭院。

戏于庭:(于庭戏)在院子中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文中一个字表示的是一个词语的意思。

师示范翻译:一群小朋友们在庭玩耍。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读准“瓮,登,跌,皆,弃”。

请学生举手提问自己不明白的字义。

师解释。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可理解为缸。

跌:跌倒。

没:淹没
小组合作,借助老师的提示了解句子大意。

指名小组说说句子大意。

(3)学习“众皆弃去,光持石,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

光:司马光。

持:拿着。

水迸:水流了出来。

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从地上捡起一块,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的小孩也得救了。

4.出示注释及课文,请学生借助注释自己讲一讲故事。

可按照提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些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
出示白话文版的《司马光砸缸》,让学生比较读一读两篇文章。

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答:白话文读起来更通顺,但字数较多。

文言文字数少,语言精练,大多是一个字表示一个词语的意思。

5.文中的“光”就是司马光,简介人物。

这件事情发生在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司马光小小年纪能想到这样做,他身上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吗答:遇事冷静不慌张,爱动脑筋想办法,乐于助人。

6.学习生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