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一、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感觉的形成及功能特点。

难点:皮肤觉、嗅觉、味觉的相同性,互补性。

三、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的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感觉到了什么?【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读图P2】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1、音乐2、花香3、光线4、温度5、味道学生还会说出很多,但只要理由正确都对。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对环境做出反应以更好生存的例子?炒菜……【讨论P2】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回答:……说明每个人对外界环境的感觉都不一样,各有所好!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个人喜好不同,不戴耳机可能会影响别人,你有影响过吗?或者其他方式?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所以,要确立一个标准,如测量等。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问】对外界的感觉,皮肤是比较敏感的一个,拿你通过皮肤能感觉到外界哪些信息呢?【答】形状,大小,冷热,软硬,光滑还是粗糙……【实验P3】1、两个人一组,随便找一样东西让对方去感觉(闭上眼睛)那对于同一样物体,我们感觉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对于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呢?【做实验】2、注意:用笔的后面点,轻轻的,然后交换。

如果用前面扎呢?触觉不等于痛觉3、各种感觉几种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触觉比较:打麻将,用手指摸,手背不行。

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盲文简单介绍)冷热觉比较:摸有没有发烧,用手背敏感。

痛觉比较:十指连心(三)鼻和嗅觉【问】你能用鼻子闻到什么样的气味?——香、臭、酸【问】那这些气体我们为什么能分辨出呢?嗅觉怎么形成的呢?——进入鼻腔―>刺激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气味传入大脑->嗅觉【问】如果一种气味很淡,我们怎么仔细的来辨别呢?——做频繁而短促的呼吸 1、嗅觉的特点(1)嗅觉的适应性数秒到数分钟即可适应(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狗比人高1200倍(3)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婴儿的嗅觉灵敏度比成人高(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猫—老鼠、鱼狗—……【实验】在几个棕色的瓶子里装入:酱油,食醋,黄酒,自来水,让几组学生上来判断:说明:不同的人嗅觉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

【思考】我们可以把气味收集和保存起来吗?(四)舌和味觉要了解舌头的,先来观察舌头(互相观察),学生描述:【挂图】分析:舌头的结构舌乳头>味蕾>味觉细胞【问】吃糖的时候,为什么越嚼越甜?因为溶解在唾液中的糖越来越多,说明舌对液态的刺激特别敏感。

【看图P5】味觉是如何产生的?【实验】四人小组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设计:在四只干净的小玻璃杯内倒入清水,分别倒入盐、糖、咖啡、食醋,使之溶解,然后用吸管吸入少量的各种溶液,判断舌的哪些部位对甜、酸、苦、咸最为敏感。

注意:(1)每次实验前必须漱口,以防止前次实验的干扰。

(2)器具的清洁卫生。

结果:舌根:苦舌尖:甜舌侧(中):酸舌侧(前):咸其他如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PS】感觉的互通性,互相干扰性,互补性人在感冒时……P6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记住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2、难点: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演示三、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准备:图片,幻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有实验仪器水槽一只、铅笔、蜡烛、火柴学生准备:橡皮筋、纸杯两只、棉线一条、(每两人做好一个土电话)尺一把、梳子一把、竖笛一支四、教学过程(一)声音的发生条件【实验】1、拨动橡皮筋观察,完成书上P7-1说明:听到橡皮筋的声音就会看到橡皮筋在振动【实验】2、感觉喉部用手触摸感觉完成书上P7-2说明:听到声音,看不见振动,却能用手感觉到振动。

【问】其他生活中发出声音的例子,找出共同点音响,翻书,写字(粉笔)……【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了一些物体在振动会发出声音,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声源,那声音是怎么传到人的耳朵里的呢?靠什么呢?【实验】声音的传播P7-P8【得出】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在空气中传播。

【思考】月球上听不到声音,而一些科幻片里却可以,真的可以吗?——不,因为是真空!(隔着玻璃门窗很难听到对方的声音。

)声音能在固体中,液体中传播【实验】P8 (1)敲击桌面(2)土电话(课前叫学生在家里做好)2、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3、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科学探究步骤: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抽几组回答)把表放入水中,听诊器,扩音【结论】声音传播需要物质(介质)(三)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实验P9】一、二(让学生说明观察到的现象)一、说明:水面上一圈圈地扩散,水面波二、说明:空气发生了疏密的变化,其实也是一圈圈地扩散,只是看不见。

水面波——向外扩散的圆形波纹,声音也是以一波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用途:超声波粉碎胆结实(B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1、温度: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温度上升1℃,速度提高0.6m/s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由快到慢)(读P10图1-15)对于水的三态,也是如此在15℃的空气中,为340m/s(记住)【思考P10】可回家查找资料第三节耳和听觉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耳的结构及各部份功能2、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三、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准备:图片,幻灯,耳结构模型各图片、棉花学生准备:课前完成探究实验: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学生举例………………P11第一段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

【课件,模型】【读图P1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填空中耳,外耳,内耳【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2、按听觉产生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P12第二段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觉)以上的介绍过程中,可以一边让学生猜测,一边进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最后按课件老师总结一遍,再让学生复述。

3、听觉的损失(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

——自然原因(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原因:1、患极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2、巨声式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3、浅水过深C.听神经,神经性耳聋,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

(3)体验失去听力的感觉让学生尽可能地罩住双耳,听不到声音,体会失去听力人的痛苦。

4、耳朵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敏感的人就会有很多反应。

P12,说明耳朵是个位听器官。

5、保护耳朵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遇到一些场合或问题时该怎么做,如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耳朵进水时,甚至爬进虫时。

洗头挖耳不专业等等二、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乐音。

1、音调音调乐音调子有高低,叫音调。

【实验】1、P13图1-18 演示:快速从木梳上划过时声音的调子比慢慢划过时的调子高!2、P14图1-19 学生:得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赫)(h)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调的高低一般用音阶表示:【思考题】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h——2000h蝴蝶飞行时,振翅的频率低于20h,人就听不见……【实验】阅读表格:利用音频发生器测人耳收到声音频率范围。

由f=10h开始,慢慢增大频率,开始听到声音,记录f低,继续增大至开始听不到声音,记录f高(1)超声波 f>20000h:B超检查人体内部(检查孕妇婴儿的动态影片),超生探伤仪(金属),声纳及回声探测仪。

原因:利用超声波传播,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强;传播时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2)次声波:传播衰减慢,传播很远。

建立接收站,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因为它们速度小于声速。

2、响度:影响响度大小的三个条件:(通过教室里老师说话的例子)(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3)与不同的人有关响度是人耳主观感觉的音量强度,既听觉上感受声音轻和响的程度,取决于频率、声强和声波的波形。

【实验】讲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弹开的幅度。

读P16图表,了解响度的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

3、音色:受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和发声方法影响。

【小结】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快,音调高低用音阶来表示频率的概念,超声波次声波的区分响度的三个特点及定义,分贝的概念。

音色:提出“让耳朵飞起来”的实践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去音乐教室研究。

三、噪声污染(网络课)1、声音按人们的喜好感觉,可分为乐音和噪声。

噪声对人生理和心里都会造成损伤,如噪声性耳聋,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理想工作环境是40db以下。

2、噪声的产生及控制声音产生到引起听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3、控制噪声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

P17讨论题,见书上。

【课堂安排】1、进入东海论坛相关频道,查看版面首页置顶的帖子说明。

2、分辨哪些是噪声。

(1)法律规定的各种场合的噪声标准。

(2)噪声的相对性,妨碍他人学习生活工作的也属于噪声。

(3)噪声的危害。

3、如何控制噪声。

从三个角度着手,学习自己搜集资料或者参考老师提供的网址。

(1)防止噪声的产生:现有的采取的措施。

没有的该如何去做?(2)阻断声音的传播:吸收声音的设备装置(3)防止声音进入耳朵:保护人群。

4、目前国内外对噪声污染的治理状况,新的时代,科技产品是否有带给我们噪声污染(手机、电脑……)另:1、建筑学中的声音的特点的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