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

”一词,“Banco”的意思是“长板凳”。

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

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

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

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

“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

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

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1.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以筹集资金、提供结算为基本手段,以运用资产和创新产品为载体,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企业,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其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主要的职能和作用:(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企业或个人在物物交易、物权交易、资产资金交易等方面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愿通过银行来完成交割。

(2)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即支付中介的职能。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商业银行可签发信用流通工具,从而创造出派生存款。

(4)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凭借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的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电子银行、国际结算、银行卡和财富管理等多种服务。

二、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般意义的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一般意义上9“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被看做是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具体表现在:(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业务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如再贴现业务;(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业务。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具体表现在: (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5)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6)为政府提供经济信息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消息。

(二)中央银行的三次职能变化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使人民银行实现了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分离。

1992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正式成立;1998年U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正式成立,证券、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剥离出来。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新设立银监会,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

三、中国银行业的状况(一)机构状况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拥有遍布城乡各地、全国联网的营业机构,这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就我国现状来看,目前对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仍是以柜面服务为主,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遍布全国的网点机构及联网网络是吸引客户群体、取得客户信任并服务好大众的优势所在。

另外,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把增设网点作为银行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其网点数量在不断增加(见表1—2)。

表1—1 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对比(2005年1月) 单位:个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5年)。

近几年,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均有增加,但网点不足仍然是困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个现实问题。

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就有很大的优势。

(二)人员状况由于国有银行网点多、分布广,因此国有银行的职工人数也远远超过股份制银行。

网点分布广、人员多的特点在给国有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导致成本支出庞大、效率低、人均创利不高等问题。

(三)市场份额状况我国银行业基本上仍然处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态势。

截至2006年6月,国内银行类机构的存贷款余额约占99%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额占有52%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以及国内其他中小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生存空间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的挑战,特别是在电子银行、信用卡、高端客户理财等业务领域,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是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服务状况目前,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主要包括资产业务类产品、负债业务类产品及中间业务类产品。

资产业务类产品主要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公司贷款等;负债业务类产品除传统的公司存款、个人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外,还包括一些兼具储蓄与投资功能的理财型产品,如本外币一本通、外汇保本投资存款、教育及住房特种储蓄等;中间业务类产品包括柜台各种结算产品、银行卡、个人支票、委托银行代收代付业务、咨询顾问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金融服务的质量越来越不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

例如,到国内一些银行营业网点去办理业务的客户,大多数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即使是高端客户(以下简称VIP),银行也大多只提供较简单的存贷款业务,而对于客户的理财规划(如现金流规划、保险筹,划、退休养老规划、证券买卖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理财服务则关注较少。

但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这些相关配套的理财服务正是他们所急需得到的,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金融服务所面临的新问题。

(五)风险状况银行风险是一定量的银行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从近年已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信贷风险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其信贷质量不高是最为突出的金融风险。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全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约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仍为1.28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仍高达7.5%。

2.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客户提取现金的支付能力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仍然存在,风险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城乡信用社、部分信托投资机构和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等因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高,会存在支付困难的可能性。

随着直接融资力度的加大,资本市场发达,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也须引起重视。

3.财务风险目前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覆盖率不高,而且资本充足率也有待提高,资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资本的增长速度,将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4.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发的种种风险。

股市风险尤为突出,有相当部分股民渴望在短期内致富,风险意识不够,盲目投机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也存在投机心理,而将部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从而加大了股市泡沫成分,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5.犯罪风险银行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经济犯罪,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

例如,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存单、信用证、保险单等进行资金诈骗;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遇到“十假”,即假信用等级、假营业执照、假贷款用途、假担保、假贴现、假图章、假财务报表、假承兑、假票据、假合同等,企图诈骗银行资金;有的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假乱真,使银行防不胜防。

6.利率和汇率风险目前,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来自利率市场化后可能带来的利差收窄和资产负债不匹配。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直接影响银行外汇资产的市场价值,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并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既然有风险存在,那么风险防范就很重要。

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防范一直很受重视,改革开放初期的银行是以存贷差为收入主要来源的信用机构,银行贷款大部分是放给政府和相关联的企业。

而在银行业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利率、汇率波动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的出现,则更需要强化风险意识,重视基层营业网点建设,加快网点服务转型、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将金融风险防患于来然,显得更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