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2-8 二次沉淀池.ppt
12-8 二次沉淀池.ppt
§12-8 二次沉淀池
• 一、基本原理 • 沉淀试验能较好的反映二沉池的沉淀情况,Kynch、Fitch、Dick
等据此提出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方法。基本思路: • ①沉淀试验能较好的反映二沉池的沉淀情况,试验数据可作为设
计依据。 • ②二沉池同时考虑澄清和浓缩的要求 • ③静沉时,成层沉降速度取决于固体初始浓度,它决定了二沉池
积减少)
§12-8 二次沉淀池
••量液水只花筒 体 分 有 ,一泥而中均层少层、B混匀量,下中基泥合一不沉固继泥变(持面本成液致易速体续层,不清层原沉,,度浓开沉C整变片晰沉理降;与度始淀个。刻,泥淀的上悬均沉,泥后层)泥微清,浮匀淀层,泥B面细液泥固时的整花逐泥中、体,固体相渐而距上浓浓体等对下C离层缩度浓速位层沉缩泥(有污度下置中出小花关泥不沉保,现挤,,随浓泥压浓泥缩层下度面)变层越下浓泥大降, 花出沉, 泥,现速花泥D越层之层小,间。
§12-8 二次沉淀池
• 一、基本原理 • 二、二沉池的构造 • 三、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12-8 二次沉淀池
• 系统处理效能与二沉池设汁和运行是否良好密切相关。 • 从固液分离原理来看,二沉池与一般沉淀池并无不同。 • 二沉池功能要求不同,沉淀类型不同,因此,二沉池的
设计原理和构造都与一般沉淀池有所不同。 • 二沉池功能要求: • ①澄清(固液分离) • ②污泥浓缩(使回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回流污泥的体
容积。 • 池型根据沉淀池特点结合处理规模、处理对象、地质条
件而定。 • 1.沉淀池表面面积
• A—澄清区表面面积,m2; • Q—废水设计流量,m3/h; • q—表面水力负荷,m3/m2h,或m/h;
§12-8 二次沉淀池
• 三、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 1. 沉淀池表面面积 • 设计时注意事项 • 设计流量采用最大设计时流量,而不包括回流污泥量,这是由于
率有一定影响;二沉池中有异重流(由于液体密度不同而发生的 短流 ),主流潜在水下,池水深度更应注意,所以澄清区要保持 一定的深度以维持水流稳定。
• t-水力停留时间,h;H-有效水深,m。 • t-一般取1.5-4h;对应H为:2.0-4.0m.
§12-8 二次沉淀池
• 三、二沉减轻后续污泥处理的水力负荷,
沉淀池混合液分两路:一路是清水,一路是通过污泥区从排泥管 排出。但二沉池配水管、配水区、中心管、中心到流筒应包括回 流污泥在内。 • 表面负荷应等于或小于活性污泥的成层沉淀速率,通常在0.20.5mm/s, 混合液浓度对下沉速率影响较大,MLSS较高时应采用 低的沉速。
§12-8 二次沉淀池
• 三、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 2.有效水深 • 理论上澄清区水深不影响沉淀效率,但影响流态,因而对沉淀效
的澄清能力,据此可计算满足澄清时要求的面积。 • ④二沉池浓缩能力取决于所要求的底流浓度根据沉速是固体浓度
函数及物料平衡原理,可按要求的底流浓度推算而沉池的表面积。 • ⑤选择③、 ④中数值的的座位设计面积。
§12-8 二次沉淀池
• 一、基本原理 • 二沉池中污泥沉淀的实际情况 • 二沉池中存在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
要求二沉池排泥的浓度尽量高,这要求污泥区应保持一 定的容积,以保证排泥有一定的浓缩时间。但污泥区容 积也不能过大,避免污泥区停留时间过长,污泥缺氧失 去活性,反硝化或腐化上浮,一般停留时间2h。
• R-最大回流比 • ts-浓缩时间,h。
池面布置较多出水堰槽,使单位堰长的出水量不超过1.7L/(s·m). • (3)泥污斗的容积,要考虑污泥浓缩的要求。缺氧时间过长影响活
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力,并可能因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浓缩时 间一般不超过2h。
§12-8 二次沉淀池
• 三、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 设计内容:选择池型;沉淀池面积、有效水深和污泥区
降区、压缩区。两个界面: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
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即被絮池凝水区稀下释层,是固成体层沉降区,此区内固体浓 浓度降低,形成絮凝区。度絮基凝本区不上变部,是沉清速也基本不变。絮凝区中 水区,二者之间有一泥水絮界凝面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层沉降区中
泥花的形态、大小和沉速。
靠近池底形成污泥压缩 区。压缩区与成层沉降 区之间有一明显界面, 固体浓度发生突变。
澄清能力与絮凝 情况有关,也与 表面积有关。浓 缩能力与池面积 及污泥性质及泥 斗容积有关
§12-8 二次沉淀池
• 二、二沉池的构造 • 二沉池构造与初沉池一样,可采用平流式、竖流式和幅流式沉淀
池。但在构造上要注意以下特点: • (1)二次沉淀池的进水应使布水均匀并造成有利于絮凝的条件,使
泥花结大。 • (2)限制出流堰处的流速,防止较轻污泥絮体被出流水挟走,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