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队列队形变换教学说课

队列队形变换教学说课


好攀比。介于这种情况,根据上课和组织活动的需要,我
认为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原地和行进间的队列队形
练习。
▪ 一 指导思想 二 学情分析 ▪ 三 教材分析 四 教学程序设计 ▪ 五 本课特点 六 教学效果
▪ 三 教材分析
▪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队列队形内容 多种多样。简单的原地的队列队形在体育 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会用到。而现在初 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目标里面没有 单独的队列队形内容,但根据教学需要, 通过练习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 学生身体反应和灵敏,协调能力,培养正 确的站立,行走姿势。
▪ 练习密度预计: 30%--35%
▪ 生理负荷预计: 125—135次/分
谢 谢!
▪ 结束部分:(5分钟)
▪ 1 意念放松操:学生放松走成圆形,在教 师语言提示下,采用肌肉放松调节情绪的 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节 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 2 对本课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强化技术要点、学习价值,评价学生学 习情况。
▪ 3 布置课外作业:在课间活动时间,进行 ‘五角星形’的练习。布置收回器材
▪ 3 比创新:(10分钟)自主合作,探究方 法。可以是数字,几何图形或走出水果的 形状或其他物体的形状都可以,看那一组 更有特色。
▪ 以小组学习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采用互教互学交流法,尝试学习法,对比 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互动互评法。
▪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尝试变换队形的练习比 赛中发现动作路线要与排头带队的那个学 生一致才能走好图形,而后再由学生自由 组合,自由练习创造新的图形。通过学生 间互相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 变换队列队形的要领,最后通过学生集体 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 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性。
▪ 接下来是学生自主尝试阶段,创新队列队 形和走法,在互相观察评比学习中解决这 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我主 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 1 讲解示范法:在讲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 重点。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看清 动作,路线的走向,建立正确的变换动作 概念。
▪ 2 分组比赛法:(10分钟) 通过课前对体 育骨干的培养,让小组长带队练习。比原 地的变换,要求整齐,动作一致。比行进 中的变换,走出的图形更直观形象。
▪ 基本部分:(1)原地的变换:(5分钟), 一列变二列,1,2;1,2报数,报1数的学生 不动,报2数的同学迈右脚向报1数的同学
后方移动,左脚并右脚。口令:‘一列横 队---成---二列横队---走!’‘ 二列横队--成---一列横队---走’。一列变三列,1,2,3 1,2,3报数,报2数的不动,报1数的同学迈 左脚向报2数同学的左前方移动,右脚并左 脚,报3数的同学迈右脚向2数同学的后方 移动,左脚并右脚。口令:‘一列横队--成---三列横队---走!’,‘三列横队---成--一列横队---走!’。
模仿农民伯伯的劳动动作:如‘播种’‘插秧’ 活动腰部和全身,‘播种’‘插秧’也是让禾 苗成行成列排好队在田间地里头生长,用这些 生活中的动作热身,同时起引领作用把课的内 容导入,同时也吸引学生探究与参与。旨在引 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生理机能从相对较 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使肌肉温度升高,预防 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队列队形变换教学说课稿
高安 五中 王雪珍
▪ 二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城区以及从外地转回来
的学生有一定的队列队形基础,而农村小学来的学生对简
单的队列队形动作口令都不清楚,每个班都有75—78个
学生,站队时总出现弯弯曲曲的五行和列。这个学期我计
划上6次队列队形的练习课。采取分层递进的组织方式,
▪ 五 本课特点
▪ 在准备部分模仿生活中的动作,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创新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起 自信。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克服困难的优 良品质。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 六 教学效果
▪ 100%同学掌握了一列变二列,一列变三列。 90%-99%的同学掌握了蛇形,8字形,螺 旋形的练习。10%同学具有创新能力。在 掌握练习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 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优良品质。
(2)行进间的变换:(10分钟) 蛇形,8 字形,螺旋形。要求:注意行走方向,每 个学生要步调一致,曲线圆滑而流畅。8字 形交叉时,相遇的两个学生,要注意速度 ,一个慢,一个要快点穿插过去。走螺旋 形时全体学生要注意集中精力,在旋到极 点时,带头的人转身把队伍带出来,在做 解开‘结’的时候喊口号,带头人喊‘一 !,二!’全体学生击掌并发‘嘿!嘿! ’。或者领头人喊‘团结!’,其他人击 掌回应‘紧张!’。喊‘严肃’击掌应‘ 活泼’。目的是位了集中精力,活跃气氛 ,步调整齐地把螺旋形队伍解开。
▪ (4)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 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培养克服 困难,互相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 四 教学程序设计
▪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队列队 形变换的重点,突破难点。下面是我完成 本堂课教学的课堂设计:
▪ 开始部分:(6-8分钟) 一 课堂常规。二 慢 跑与徒手操。分成五组,徒手操我选取了 一些生活中的动作如登山,划船;模仿电 影明星的搞笑动作:如模仿喜剧明星卓别 林走路方式活动肩关节和髋关节;模仿演员 潘长江在《举起手来》电影中的罗圈腿活 动踝关节髋关节;
从原地到行进间,由易到难,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练习积极性,从而很简单的原地的队列队形动作练习,基本上能够把
队伍站直,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原地的变化和听从口令的指
挥。这次课是第三次课。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转变成中学
生,身上还充满了孩子气,稚嫩可爱,好动,善于模仿,
▪ 三 教材分析
▪ 1 教学内容:知识点:原地的一列变二列, 一列变三列;行进间的8字形,蛇形,螺旋 形的变换。老师带做一遍,学生自己练习1 到2遍。
▪ 教学重点:动静一致,动作自然,协调准 确到位。
▪ 教学难点:队列整齐,动作一致,重心前 后稳定,节奏一致。
▪ 2 教学目标:(1)掌握原地的一列变二列,一
列变三列;行进间的8字形,蛇形,螺旋形的队 列队形的变换走的方法,步骤和要领。90%-98% 的同学掌握。
▪ (2)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队列队 形变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 (3)通过队列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培养学生正 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准确、协调一致的集体动作 能力,使松散的集体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令行 禁止的集体,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做 好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