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

江苏大学法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书

团队成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已出版《知识产权法新论》 、《劳动合 同法研究》、《知识产权法》 等专著、 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已在海峡两岸知识产 权制度比较研究、 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研究、 商标法律制度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较 好成绩,已在各类刊物发表知识产权研究论文 50 余篇。已主持参加省部级课题 4 项,市厅级课题 10 项,其中教改课题 2 项。每年派员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3 -4 次。
'.
.
争取培养 1 名博士。目前该方向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论文十余 篇。骨干成员每年参加全国高层次学术会议。
法律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 它渗透在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之中。 本 方向侧重于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 尤其关注传统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 传统监察 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从现代法治立场来反思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等问 题,并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 对民间法进行了研究, 从一个侧面论证法律文化与 现代法治的关系也为该方向的一个研究重点。
'.
.
2.学科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
( 1000 字左右) 一、建设目标:
法学学科建设应在充分认识与把握学科性质、特点的前提下,结合学院发展 的总体目标,立足学科建设的现状,正确处理好二级学科与法学整体学科建设的 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方向与二级学科建设的关系,着力在学科方向、学术 队伍、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学术交流和管理水平方面加强建设。
本学科方向的主要成员:周国强、马荣春、姜涛、王春林等,其中,副教授 3 人、讲师 1 人、博士与在读博士各 1 人。
刑法学科虽然现有规模较小,但其具有很大潜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 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合理梯队。 4 位教师在刑法基础理论、刑罚制度、 刑事政策、犯罪学等领域潜心研究, 出版《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罪刑关系新论》、 《刑法制度的变革》 专著 3 部,发表论文 5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 省部级课题 1 项,市厅级课题 5 项。本学科教师每年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3-4 次, 有一位青年教师赴台湾东吴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从整体上看, 刑法学科拥有一支 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 发展势头强劲的队伍, 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学科方向:知识产权法 本学科方向的主要成员:胡良荣、冯涛、方晓霞、牛玉兵、尚清峰等。团队
成员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2 人;获得博士学位 1 人,硕士 3 人; 50 岁以上 1 人, 40 岁以上 2 人, 40 岁以下 2 人。学缘结构:有取得南京大学 博士学位的; 有取得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的; 还有取得南京师范大学、 内蒙古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的。团队成员学历结构合理,年龄层次适当,学缘结构良好, 职称配置恰当,是一支团结向上、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
法理学与法文化学的研究视为二级学科的学科群建设,应加强沟通与协作, 必要时,学术研究方向可以交叉融合,进一步形成特色研究方向。法理学与法文 化学的有机整合作为院级重点学科(法理学)加以建设。
.
附件 3 :
江苏大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建设计划书
( 2010-2011 )
一级学科名称:法学 一级学科代码: 学科建设等级: (填写校级重点学科或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立项建设时间: 2009 年 所在单位名称: (若所在学科由多个单位共建,相关学院、
中心、研究院或研究所需填写完整) 学科召集人(签字) :
研究。《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同构》 、《守法伦理的理论逻辑》 、《法伦理文化视野
中的和谐社会》、《法学视野中的大学自治》 等学术专著, 充分代表了本团队的研
究水平,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独特。
二、学科方向:法文化学 本学科方向的主要成员:张先昌、朱发义、罗妤、唐华彭等,目前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2 人。在学科培养期间,毕业一名博士、引进一名博士、
根据国家第十一批学位点建设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的整体规 划,认真做好二级点的申报与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按照一级学 科的基本要求,认真梳理与整合学科资源,力争实现学位点零的突破。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一级学科一般覆盖 3 — 5 个二级学科的特点与要求,并结合法学院现有 师资力量的实际状况,拟分五个二级学科方向进行建设,亦即:法理学、法文化 学、知识产权法、社会保障法、刑法学。
3
人、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3 人。2008 年,博士毕业 1 人,2009 年,
培养副教授 1 人、引进博士后 1 人。本学科团队在研项目:国家规划社科一般
项目( 1 )省规划社科项目( 2)教育厅哲学社科项目( 3 );已结题项目:国家
社科子项目( 1 )、国家教育规划项目( 1 )、厅市级项目( 2)。
'.
.
四、学科方向:社会保障 本学科方向的主要成员:石宏伟、金丽馥、周德军、杜乐其等。其中,教授
2 人、博士 2 人、讲师 2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1 人。目前,该方向承担国家课 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3 项,市厅级课题 4 项。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该方向已经围绕社会保障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优势与特色的比较: 该方向不仅有理论研究, 更看重社会保障 的实践研究, 对失地农民、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究使该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 际的有机结合。 五、学科方向:刑法学
江苏大学研究生处 2009 年 12 月
'.
.
1.学科基本概况
本学科已有工作基础和水平(包括学科方向、学术团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术交流、教学科研基础条件、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优势与特色的比较等) (2000
字左右)
一、学科方向:法理学。
本学科方向的主要成员:刘同君、魏小强、李炳烁、夏民等,其中博士
成功举办江苏省法理学与宪法学年会一次, 国家著名同行专家来校讲学若干
次,主要团队成员每年参加国家及省级法理学会年会交流。 团队成员有二名是硕
士生导师,其余成员系统讲授法哲学前沿问题、宪法学、法理学、司法伦理学、
经济法等课程,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与丰富的教学经验。
本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法伦理学、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大学自治法治化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