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值今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步入“走内在质量发展道路”的阶段。

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与价值。

办学质量的核心体现在教学质量上。

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及规律,好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必须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

为此,我们对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做了抽样问卷调查,其目的是对现在的职校在校生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好恶的产生原因、学习目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情况做一比较确切的了解,以便为改善、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方向、方式方法及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一、调查的对象、方法及内容。

我们选取了具有我省职业学校代表性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为调查样本,对新入校的新生、进校一年后的学生及进校二年后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实收问卷调查表1359份。

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和9月。

设计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你对自己目前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你最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你最不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你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你学习专业课的主要目的、你期望进入职校后的出路等。

每一项都设计的五种选择。

二、调查结果及基本分析。

1、“自我学习情感总体评价”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
B、想学习的合计为29.51%
C、处于一般的(临界状态)占62.50%
D、不想学习的占7.99%
2、“最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是认为对课程有兴趣和有用的占
68.30%;
B、认为课程学的轻松和能动手操作而喜欢某一课程的占
22.19%;
C、受老师个人魅力影响而喜欢某一课程的占9.51%。

3、“最不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学生对课程感不感兴趣,是影响喜不喜欢学习某门课程的第一因素;
B、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而不能克服,因感到难学而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因素上升至第二位,占19.72%;
C、认为某门课程没有用而不喜欢该门课程的比例下降为
17.89%;
D、
4、“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上述五种学习方式比较均衡,各占比例差距不大,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多样性;
B、比较突出的有:教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手脑并用二种方式。

5、“你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意见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注意师生互动的传统教学受学生肯定的占49.13%;
B、突出实际应用与实际操作的教学,占42.17%;
C、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上述二类,并且各占比例差距不大;
D、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学生肯定的最少,只占8.70%。

6、“职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学生学习专业课所追求的目标基本是正确的;
B、追求专业与职业能力的比例为第一,占57.38%;
C、追求专业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占36.65%;
D、追求考试过关的,占5.97%;
E、学生追求专业实际能力的比例明显高于追求专业知识的比例,追求卷面考试过关的比例为最少。

7、“期望到职校的出路”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学到专业技能与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能就业,是学生期望最大的,占75.11%;
B、学生期望的出路与学习专业的目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间接地说明了调查的结果的可靠性。

三、基本结论与启示:
通过调查及初步分析,我们对职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一个比较
明确地了解,据此,我们可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和启示。

1、职业教育必须走出普教模式的束缚。

从学生的自学习情况总体评价调查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学生进入职校后,不想学习的人数比例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通常情况下,来职校上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普教模式下的不适应者,进入职校后,学业负担加重,课程难度加大,如果职校的教学模式还基本沿袭普教模式,自然这些职校学生继续会不适应,从而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加重。

这也是影响职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矛盾。

由此我们认识到:要大面积的从根本上提高职校的教学质量,首先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职业岗位的需要、技术应用操作的特点,创立出一套不同于普教模式的、行之有效的职业教学模式,使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2、职业学校的教学成败首先在于能否改善学生的学习情感。

从喜欢不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调查结果中明显地表明了这样一个现象:影响职校学生学习好恶情感的最重要因素是对课程的兴趣。

对这一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普高学生通常自制力、自觉性都很强,不论喜欢不喜欢某课程,一般都能克制自己去学习;而职校学生通常自制力、自觉性都较差,如果再失去兴趣,很难将学习将学习进行下去。

所以,职业学校要进行成功的教学,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上,让他对你的课程感兴趣。

因此,切
不可就书本讲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要避开抽象、枯燥、纯理论的内容,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性、操作性,讲究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而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及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作用。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双边互动性和直观操作性是职业学校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从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还是认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都主要体现在两种方式上,一是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自立思考相结合的双边互动方式;二是直观教学同突出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教师讲一讲,学生做一做,做一做后,再讲一讲,或带着问题去学一学、做一做等。

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最能体现职业教学的特色和需要,应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发扬传统教学中的可取之处,锐意探索实践职业教学的新模式,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但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但丢弃了其中的精华,比如“满堂灌”,不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性,更不关注理论如何同实践相结合。

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极不受职校学生欢迎的,实际上也是效果最不好的一种教学方式。

由此可见,要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就不能不遵循教学双边互动性和直观操作性这样二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4、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技能。

从职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调查结果中明显地显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然后去就业,是职业学校学生最主要的目的和追求。

这点是完全不同于普高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学理念是什么?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最重要的追求目标是什么?经过二十年的职教实践和调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瞄准市场与社会的需求,就具体某一专业而言,必须针对某一岗位或职业的要求来进行;然后依据岗位或职业的能力要求,去精心地有针对性的设计专业课程;而在整个专业课教学中,必须放弃应试的教学观念,去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职业技术的应用性与操作性,这是职业教学的首要目标。

只有在实现职业学校的第一教学目标后,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培养职校学生的未来适应性和可发展性。

上述调查结论和思考是否正确,还有待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来验证。

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实践、再探索、再实践,一定会推动职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
张建军
二ΟΟ二年八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