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穿刺及活检术

骨髓穿刺及活检术

骶椎两侧、旁 开3~5 cm, 臀部上方骨性 突出位
确定穿刺点
胸骨穿刺点
胸骨柄或胸骨体 相当于第一、二 肋间隙的位置
棘突穿刺点
第11、12胸椎棘 突突出处
1.髂前上棘穿刺术
(1)患者取仰卧位,取髂前上嵴向后约 1~2cm髂缘最宽处为穿刺点,用甲紫棉签 标记穿刺点,待干燥
(2)戴好帽子口罩,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10cm范围),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经皮内、皮 下,直达骨膜
抽吸: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 干燥的20ml注射器(预留一定空隙),缓 慢抽吸骨髓液0.1~0.2ml(注意抽吸量、针 乳头方向、持针方式)
涂片
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涂片,迅速送检。
拔针
拔针后局部加压1~2min,对有出血倾向者, 加压止血时间适当延长,防止骨膜下血肿 形成或流血不止
高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10~20个属增生正常或增 生活跃。油镜下对200~500个连续的有核细胞进 行分类计数
临床意义
正常骨髓象: 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5,中幼粒
细胞0.08,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占 0.03,分节核细胞占0.12; 有核红细胞占0.20~0.30,以中幼红细胞和 晚幼红细胞为主; 粒红比例成人为2~4:1(小儿2~8:1); 淋巴细胞占0.20。
(5)拔下注射器,迅速将骨髓液注至玻 片上,供推片制标本。 (6)将针芯重新装入穿刺针内,左右旋 转向外拔出穿刺针 (7)局部碘酊消毒,并盖纱布,压迫 1~2分钟,以胶布固定。
2.髂后上棘穿刺术
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使腰 骶部向后突出,易于触到髂后上棘。
其余步骤同上。
3.胸骨柄穿刺术
临床意义
(二)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减低,以红
细胞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居多。幼红 细胞胞体变小,胞质少而色灰蓝,边缘常不整 齐,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染色过浅,中央淡染
术前准备—患者准备
向患者介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过 程、可能的不适、术后注意事项等以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必要时给予镇静 剂;签署知情同意书;
了解药物过敏史;必要时检测凝血功 能。
术前准备—物品准备
无菌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口罩、 帽子
进行消毒及局麻所需物品及药品; 准备送检标本所需物品:推片、玻片;
骨髓穿刺及活检术
(bone marrow puncture and biopsy)
骨髓穿刺术
(bone marrow puncture)
通过骨髓穿刺针抽取骨髓液做涂片、流式 细胞仪免疫表型、染色体、基因或细菌培 养,以便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适应证
1.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溶血性贫血
(3)检查骨穿针与注射器
(3)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 穿刺针,在选择穿刺点与骨面垂 直方向刺入抵达骨膜后,左右旋 转式钻入,通过骨皮质,达骨髓 腔时突感阻力降低,且针头会固 定不动。
(4)取出针芯,接20ml干燥注射器, 缓缓用力抽吸,当血液一出现于针管时 立即停止抽吸,此时抽得的骨髓量约 0.1~0.2ml,过多则混进血稀释,若行 骨髓培养或其他检查,则需抽取2~ 10ml。
患者仰卧,头尽量后仰并转向一侧, 肩背部垫高,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选择胸骨相当于第1或第二肋间隙水平 处为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 成30°~ 40°角度进针,刺入皮肤, 进入骨髓腔约1cm。其余步骤同上。
胸骨穿刺时手固定胸骨的姿势
4.脊椎棘突穿刺术
患者坐位,两臂置于椅背上,头枕臂 上;或取侧卧位,头向前胸及两膝向 腹屈曲,充分暴露脊俗语棘突。穿刺 点定于第11、12胸椎或第1、2、3、 腰椎之棘突顶点或旁侧。术者左手固 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于棘突中 央或侧方垂直刺入进骨髓腔。其余步 骤同上。
骨髓穿刺点
髂前上棘穿刺点
髂后上棘穿刺点
胸骨穿刺点
棘突穿刺点
安置穿刺体位
髂前上棘穿刺仰卧位
棘突穿刺坐位
髂后上棘穿刺侧卧位
• ③胸骨穿刺点,位 于胸骨柄或胸骨体 上相当第一、二肋 间隙部位。病人体 位: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俯卧位
胸骨穿刺仰卧位
确定穿刺点
髂前上棘穿刺点
髂前上棘后 1~2cm
髂后上棘穿刺点
2.各种白血病 3.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症 4.血小板减少症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
适应证
6.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阻,骨髓转移癌。 7.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 8.某些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者 9.某些感染性疾病:骨髓培养了解病原菌。
禁忌证
1.血友病 2.穿刺部位有局部感染
消毒、盖纱布
术后平卧休息4小时
保持穿刺局部干燥,及时更换被血液或汗 液浸湿的纱布。穿刺后3日内禁止沐浴
并发症及其处理
玻璃注射器接合处断裂和穿刺针折断 胸骨穿刺损伤胸骨内侧骨板,心脏和大血
管 局部出血
临床意义
(一) 正常骨髓象
低倍显微镜: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巨核细胞 数量及有无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等。正常骨髓象在 低倍镜下计数200个细胞,其中有核细胞占 0.02~0.10。巨核细胞全片约7~35个,其中2/3为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1/3为颗粒型巨核细胞前穿刺术 (仅用于2岁以下小儿)
患儿仰卧,助手固定下肢。穿刺点定 于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厘米(或胫骨中、 上1/3交界处)之内侧面胫骨。其余步 骤同前。
常规消毒穿刺点
戴手套、铺洞巾
检查骨穿物品
局麻:
穿刺: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在一定长度,向 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胸骨穿刺时以
肝素抗凝管;培养瓶等。 胶布
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准备
环境准备:环境清洁、消毒、无尘,室温 适宜,注意保护患者。
操作人员准备:洗手,带口罩、帽子
操作方法
选择穿刺点、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麻、穿 刺、吸取骨髓液、退针、局部消毒按压、盖好无菌纱布用 胶布固定。
穿刺点可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脊椎棘突和胫 骨前侧,以前三者多用,根据不同的穿刺点让患者准备不 同的体位。
相关主题